共找到 711 项 “一木”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苦苓
简介:
如果你得到與自然界溝通的能力,你最想跟它們說什麼? 繼《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後,超級解說員苦苓再次展開他與森林的祕密對話。這一次,可愛的泰雅小女孩瓦幸離開他獨自追尋夢想去了,臨走前她拜託祖靈賜予苦苓神奇的能力,讓他能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及昆蟲動物們直接溝通。得此「超能力」的苦苓欣喜若狂,卻發現原來草木昆蟲們個性十足,跟人類的想像完全不一樣!慌忙走避的蛇敏感又害羞、杜鵑花精靈輕盈又美麗、小螞蟻辯才無礙妙語如珠、榕樹與相思樹吵起來誰也不讓誰……造物主對生命萬物精巧的安排,這一次又將帶給苦苓什麼樣的驚奇呢?驚奇1:在路邊「跌倒」被撞見的蛇,不但有個會脫臼的下巴、會暫時萎縮的五臟六腑,甚至……還有腳?! 驚奇2:小螞蟻原來跟人類一樣會畜牧、耕種?!它們用樹葉種植菌類,飼養蚜蟲吸食蜜汁……驚奇3:「蜜」蜂「蜜」蜂,沒想到真正採花蜜的蜂其實不常看到,很多蜂都是肉食性的,還會從裡到外把蜘蛛吃個精光呢!驚奇4:蝙蝠會發出別人聽不到的高頻率聲波,聲波反射回來後,只要半秒就可以定位、判斷前方是美味大餐還是障礙物呢!跟鳳仙花姐妹談戀愛、撞見貓頭鷹和蝙蝠在聊天、聽群鳥七嘴八舌、跟檜木爺爺辯論……,噓!苦苓的森林祕語說也說不完……
作者: 应中正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8年03月
简介:
木铎金声震百年,北师大历经岁月的沉淀,用它的质朴与包容,感动着广大莘莘学子。有人沉醉于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有人难忘恩师之情;有人为真挚的友情而感动,有人怀念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为配合学校开展毕业教育,引导广大学子用文字方式记录在北师大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抒发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深厚情感,培养研究生的爱校情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处从2011年开始策划组织了“我的木铎年华”毕业主题征文比赛至今已经走过7个年头。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018年04月
简介:
《剪一缕月光》精选16位大家的经典散文,向读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从容愉快的人生态度。他们舀上一壶温情的池水,将世间的一草一木浸泡,欣然煮成唯美的文字,用一支笔记录下来。他们有一双发现生活情趣和美感的眼睛,执笔临摹心中的美好。愿读者在读完一篇篇精美的小文后,温暖激荡不安的内心,继续在生活中领略那份色彩斑斓的魅力。
短短几篇小文,寥寥数行文字,给读者带来轻松愉悦的读书体验,读书,本该就是这个样子。
用更少的时间读更经典的文字,用更少的时间读更优美的文字,用更少的时间过更从容的生活。
作者: 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年08月
简介:
本书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但它的诞生是和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一方面,欧洲殖民者出于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国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险狂热,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相继征服了尼罗河的源头、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陆、南北两极,地球上人迹未至之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得到了发展。《地心游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书的内容是:德国科学里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和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岛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时空的幻想世界。
【目录】
一 里登布洛克叔叔……………………………1
二 神秘的羊皮纸………………………………7
三 叔叔也困惑不解…………………………13
四 我找到了钥匙……………………………23
五 叔叔念那张羊皮纸………………………28
六 叔侄辩论…………………………………35
七 准备出发…………………………………44
八 出 发……………………………………52
九 在冰岛……………………………………60
十 冰岛的一顿晚餐…………………………68
十一 向导汉斯·布杰尔克…………………75
十二 去往斯奈菲尔的路上…………………82
十三 向斯奈菲尔靠近………………………89
十四 无谓的辩论……………………………95
十五 斯奈菲尔山顶…………………………102
十六 火山口中………………………………109
十七 真正的探险之旅开始了………………116
十八 海面以下一万英尺……………………122
十九 “必须实行配给了”…………………129
二十 死胡同…………………………………135
二十一 渴得难受……………………………141
二十二 仍旧没有水…………………………147
二十三 汉斯真棒……………………………151
二十四 海 下………………………………157
二十五 休整一日……………………………162
二十六 只剩我一人…………………………169
二十七 迷路了………………………………173
二十八 模模糊糊的声音……………………178
二十九 终于脱险……………………………185
三十 地中海…………………………………190
三十一 木 筏………………………………199
三十二 *天航行…………………………205
三十三 大海兽………………………………213
三十四 阿克赛尔岛…………………………221
三十五 暴风雨………………………………227
三十六 我们往何处去………………………234
三十七 人 头………………………………241
三十八 叔叔的讲演…………………………247
三十九 会是人吗……………………………255
四十 障 碍…………………………………263
四十一 往下走………………………………269
四十二 *后的一餐…………………………275
四十三 爆 炸………………………………382
四十四 我们在哪儿…………………………389
四十五 尾 声………………………………296
【免费在线读】
一 里登布洛克叔叔
1863年5月24日,星期日,我叔叔里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一条*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如是想。
“里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过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了。阿克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
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息怒呢?于是,我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
“阿克赛尔,跟我来!”
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
“怎么了?你还不过来!”
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里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这样发一两次火。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却又是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中汲取水分,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
在德国,有这么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行。
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就很不尽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就范,以至于教授被逼到*后,只好以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说出口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大发脾气。
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采用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方式,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
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科学大放厥词,我根本就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零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铣”等时,口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会磕磕巴巴的。
在这座城市里,人人都知道我叔叔的这一情有可原的毛病,他们借机来出他的洋相,专门等着他碰上这种麻烦词,看他出错,等他发火,借机开心。这么做,即使对德国人来说,也是很失礼的。来听里登布洛克教授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总有不少人是专门来看教授大发雷霆并以此为乐的。
不管怎么说,我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我叔叔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虽然有时会因动作笨拙而把标本搞坏,但却有着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在他的锤子、钻子、磁针、吹管和硝酸瓶中间,可是如鱼得水、驾轻就熟的。他能够凭借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点、声响、味道,毫不犹豫地判断出它在当今发现的六百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类。
因此,在各高等院校及国家学术学会中,里登布洛克的名字是响当当的。亨夫里·戴维[1]先生、亚历山大·德·洪伯尔特[2]先生、约翰·富兰科林[3]、爱德华·萨宾爵士[4]等,每次路过汉堡,都要拜访他。此外,安托万·贝克莱尔[5]先生、雅克-约瑟夫·埃贝尔曼[6]先生、戴维·布雷维斯特爵士[7]、让-巴蒂斯特·迪马[8]先生、亨利·米尔纳-爱德华[9]先生、亨利-艾蒂安·桑特-克莱尔-德维尔[10]先生等也都喜欢向我叔叔求教化学领域里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叔叔在化学这个科学领域中,有过许多重大发现。1853年,奥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在莱比锡发表了《超结晶学通论》。这是一本附有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成本过高,赔钱不少。
另外,我叔叔还当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物博物馆馆长。该博物馆之馆藏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
在厉声呼喊我的正是这个人。他身材高挑,清瘦,腰板结实,一头金发,显得很年轻,虽已年届五旬,但看上去顶多也就四十来岁。两只大眼在宽大的眼镜后面不停地转动;鼻子细长,像是一把刀具。有些调皮鬼学生说他那鼻子好似吸铁石,能够吸起铁屑。其实,这是胡编乱造,他的鼻子倒是喜欢吸鼻烟,而且吸得很多。
还有,我得补充一句,我叔叔步子很大,一步可迈出三英尺,而且走路时双拳紧握,表明其脾气之暴烈,因此,别人对他总是敬而远之。
他所住的科尼斯街的小宅子,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房子,山墙呈锯齿状,屋前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与其他运河相通。1842年曾发生一场大火,但科尼斯街区却幸免于难。
没错,这所老房子有些歪斜,而且中间凸出,倾向马路。它的屋顶也向一边倾斜,活脱一顶美德协会[11]的学生所戴的帽子。该屋的垂直度也颇为不佳,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是挺牢固的。因为屋前长着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榆树,每到春天,榆树花便会伸到玻璃窗里来。
我叔叔在德国教授中算是颇为富有的了。这所房子及居住在里面的人,全都属于他所有:他的养女格劳班,芳龄十七,维尔兰[12]人;另外还有女仆玛尔塔和我。我既无父无母,又是他的侄儿,自然就当了他科学实验的助手。
说实在的,我对地质学也入了迷。我的血管里也流着矿物学家的血液,因此,是不会讨厌那些弥足珍贵的石头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尽管科尼斯街这个小屋主人脾气古怪,但大家住在这里还是很惬意的。叔叔虽然脾气急躁,但是挺喜欢我的。他天生就是这么个急脾气,也无可厚非,知道了也就行了。
四月里,他在客厅的陶土盆里种了些木樨草和牵牛花,你瞧瞧吧,他天天早晨都要跑去拉拉叶子,想让花草长得快些。
[1]亨夫里·戴维(1778—1829),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2]亚历山大·德·洪伯尔特(1769—1859),德国博物学家、旅行家。
[3]约翰·富兰科林(1786—1847),英国航海家、探险家,在极地考察时不幸身故。
[4]爱德华·萨宾爵士(1788—1883),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地球磁场,并赴北极考察。
[5]安托万·贝克莱尔(1788—1878),法国物理学家。
[6]雅克-约瑟夫·埃贝尔曼(1814—1852),法国化学家。
[7]戴维·布雷维斯特爵士(1781—1868),英国物理学家。
[8]让-巴蒂斯特·迪马(1800—1884),法国化学家。
[9]亨利·米尔纳-爱德华(1800—1885),法国动物学家、生理学家。
[10]亨利-艾蒂安·桑特-克莱尔-德维尔(1818—1881),法国化学家。
[11]美德协会系德国的一个政治团体,于1808年成立,旨在激励人民,以振兴普鲁士。该团体成员多为大学生。
[12]维尔兰系爱沙尼亚一城市名。
……
作者: 于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2017年09月
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日记,大部是在1951年至1953年入朝前后断断续续写下的,并于1953年回国休养期间进行了整理。主要记述了作者作为志愿军总部军邮局的工作人员在朝鲜的所见所闻,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志愿军后勤工作人员的战时生活以及与朝鲜人民的鱼水之情,对后世人们多方面地了解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多有益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精神。
【目录】
目 录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告别天津南郊八里台的驻地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五日于天津北站 001
在祖国的前哨安东市,再遇苏联空军英雄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三日于安东市 004
斗志昂扬,跨过鸭绿江一九五一年七月四日晚 010
行进在血和泪的土地上一九五一年七月五日至二十三日 015
爬上著名的北大峰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020
*次行军简记一九五一年七月四日至七月二十三日 022
丰田里休整,*次收到家书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日 029
向着三八线前进一九五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032
大雨中遇上我在朝鲜结识的战友——柳贞姬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三日 034艰苦的行军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二日至八月二十四日向三八线进军 038
第二次行军简记——我躲过了一劫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二日至八月二十四日 042
每天只吃二两米——成群的夜盲 一九五一年九月三日至九月十八日榆邑里 045
战地中秋分外香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五日 050
于朝鲜淮阳郡榆邑里粉碎“秋季攻势”的同时,帮助朝鲜淮阳郡老乡秋收一九五一年十月十四日至十七日 053
激动人心的归国代表团报告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兵直政工会议后 058
我的调动——杨成武的一道特殊命令 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066
“三反”开始了——兵团司令带头检查 一九五二年一月至三月 .069
不断的调动带来了两个奇遇一九五二年四月 072
一封不寻常的慰问信和一位不寻常的来客一九五二年五月五日 078
粉碎细菌战一九五二年二月至六月 081
“我要做一个旅行画家”
—— 来自祖国江梅的第二封慰问信 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日 088朝鲜中央协奏团“八一”的演出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 .092
八一五慰问人民军军属和观看“六十军”京剧表演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五日 095
司令部遭受二十八架敌机的突然轰炸一九五二年某月某日.. 101
祸不单行——我和小柳在冷井洞遇袭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日 106
“我们要在全国英模会上见面”——来自祖国的第三封慰问信 一九五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113
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吧——我的一封回信 一九五二年九月初 121
极其繁重任务下的“扫盲”开始了,小柳叫“不开锅”开了“锅”一九五二年九月 .126
催人泪下的特殊演唱——祖国第二次赴朝慰问团的到来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130
向祖国人民汇报演出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志愿军建军节 137
我要把它传给子孙后代——颁发第二次祖国赴朝慰问团的慰问品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141
你可知道,上甘岭之战不只出现一个黄继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 ..145
“直到停止呼吸前也不会忘记”——来自祖国的第四封慰问信 一九五三年四月 148
五个军的兵力谱写一首东线大反攻的进行曲一九五三年四月至七月二十七日 .153
今夜无人入睡——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163
再过几十年,后代子孙还会记得这场伟大的战争吗!——我想了再三难以下笔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夜晚 174
“人们会永远热爱你们”——来自祖国江梅的第五封慰问信 一九五三年八月八日. 178
又有谁知道大反攻中,六十军出现的十五位邱少云式的烈士?一九五三年八月十五日 .183
“我参加了五三年国庆节大游行”——来自祖国的第六封慰问信 一九五三年十月. .195
祖国第三次慰问团的到来和杨勇司令员与政委王平两将军授勋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至月底. 98
方熙善全家执烛送亲友——洒泪告别下台日里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205
从后勤二分部的十三大站到释王寺战地医院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10
我与小柳在释王寺的*后分手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六 .216
在“慰问志愿军小唱”声中我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日 .219
在安东我参加了一次京剧史上*的群英演唱盛会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日至九日 224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休养在东北吉林三岔河二十四后方医院 229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九日至一九五四年一月十日. 229
“我真的觉得很幸福很宽慰”——小柳的*后一封信 236一九五四年一月十日 .236
“我好久才止住激动的泪水”——来自首都的*后一封慰问信 240一九五三年一月十日 .240
“再见之时,何天何时也”——来自朝鲜方熙善先生的血泪书 ..245
我与两个不同国家的战友妹妹竟然有着这样的*后结局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249
后记抗美援朝中真、善、美、大的中国心性文化终将照亮全球 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续写 .255
【免费在线读】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告别天津南郊八里台的驻地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于天津北站
早晨,我将背包打好,躺下休息,准备夜间行军。外边,房东大娘烧 水时的默叨声却扰得我再也睡不着。几天来,不知怎地,大娘老是不愉 快,稍不顺心就骂几句,平常和蔼带笑的脸孔现在是很少看到,即使偶尔 一笑,也是那么勉强,笑得很难受。在我们背好防空网练习行军时,她常 常倚在篱笆上看着我们的行列发呆。其实,我们彼此的关系很好,我一有闲暇就给弟弟妹妹补习功课,大 娘也常拿些东西送给我,虽然每次都因为我不收东西惹得她生气,但她知 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纪律。今天她起得格外早,在门口稍待一会儿,就烧起水来不知煮些什么, 可能来客人?也许为儿子进城准备干粮,我这样猜测着。下午四点,集合号响了,我背好背包,搭上炒面袋,披上伪装网,走 出房门准备向房东辞别,不知倚在门旁待了多久的大娘,一见我要走就 走上前来,紧紧地将我的衣襟拉住,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我,很难过地说 : “XX !这次你们要离开我们了,真舍不得叫你们走,几天来,我心里不好 受,但我心里明白,你们为啥走……”她从怀里掏出四个鸭蛋,一面向我 口袋里塞,一面带着命令似的口气说 :“这一次,再不许你推辞,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算是大娘的一点心意啊!”她的话是那样恳切、亲热,我不能不接受这一颗慈爱的心。
小河边上 100 多名志愿赴朝的战士,他们背着沉重的装备,挺起胸膛 雄赳赳地站在那里。老乡们,家家户户的老老少少们全都拥挤在战士们的 身旁,恋恋不舍的拉着他们的手再三地嘱咐 :“好好爱护身体”,“将来有 机会千万来看望我们……”前进的号音一响,孩子们哇的一声哭了,大娘和其他老乡们站在一起扬 着手用颤颠的声音喊着 :“同志们,你们狠狠地打吧,后方一切有我们呢!” 当部队的后尾走到二里外的长堤上时,回头看看,蔡家台和王家台的老乡们仍然向我们挥着手。 夜间十点,我们穿过天津市的中心路,部队特殊的装备、新奇的歌声,招来了许多群众,他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 亲爱的老乡们,爱看的话就多看上两眼吧,这些都是祖国的儿女,可能有一些战士你们将永远看不见了,但我们却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在我们 的脑海里,只存在两个字“爱”和“恨”,对祖国高度的热爱与对敌人无 比的痛恨,凭着它,就能产生出旺盛的战斗意志,就能克服一切难以想象 的困难,就能创造出前古未有的奇迹,就能获得光辉的胜利!
附: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兵团直属队全体人员齐集天津南 郊海光寺,由杨成武司令员带领大家向祖国人民宣誓。这是发给 每人的誓词。内容如下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誓言
我们是中国人民忠诚的子弟,是执行无产阶级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为了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保卫我们的伟大祖国,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我们志愿援助朝鲜人民,彻底消灭美帝侵略者, 解放全朝鲜。为此,我们庄严宣誓 :一、坚决执行命令,勇敢、顽强、机警地歼灭敌人,完成一 切战斗任务。二、坚决执行政策,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朝鲜人 民,爱护朝鲜人民的一草一木。三、发扬阶级友爱,加强团结,发扬艰苦作风,克服一切困难。 四、提高政治警惕,严守军事秘密。我们要奋勇前进,为祖 国争光荣,为人民立大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坚决为实现祖国人民给予我们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
谨此宣誓。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杨成武司令员
作者: 香杰新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2016年07月
简介:
本小说以70年代岭南家乡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颇具乡土特色的粤语方言,诙谐幽默而又率真地向读者讲述了一件件童年趣事,塑造了多才多艺的全叔、敦厚善良的肥灿、机智敏锐的黑权、好学上进的“狗仔”等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全方位展示岭南家乡当年的民风民俗与风土人情,着力勾画充满岭南特色的社会图景与脉脉温情,并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对本土社会的影响。
小说的文笔着力反映家乡山水草木的韵律与灵气。首先是图画与深情。一草一木,不管走到天南海北总有一份深切的眷念;稻田,苍山,小鸟,无一不历久而常新。其次是幽思与寻梦。小说的叙述依托着幽思,以生活化的笔触把情感凝聚于笔端,着力追寻已然逝去的家乡遗韵。总体来说,小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和时代感。作者: 沃莱·索因卡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
《阿凯,我的童年时光》是非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因卡撰写的一部童年回忆录,追忆了他在尼日利亚西部小镇阿凯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少年索因卡的生活充满着各种新奇而刺激的冒险,阿凯的一草一木、一墙一院,无一不是他与小伙伴们快乐玩耍的乐园。一个充斥着巫医、术士、树妖、精灵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神秘世界,一个在浓郁非洲传统民族风情和现代工业文明冲突与融合下的淳朴乡村生活画卷,在作者充满温情而感伤的笔触下呈现地如诗如画,唯美迷醉。
作者: 比安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
《森林报》本书集春、夏、秋、冬为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四季交响曲,内容也是在原著的基础上经过一再修订,力图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森林生活状态。全书将森林里的一草一木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是一部能让孩子认识自然,喜欢自然,走进自然,培养浓厚的科学兴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zui好教材。
作者: 周作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09月
简介:
《药味集》是周作人十分具有代表性子集之一,收录了周作人先生二十余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他的文章多是描写生活中*为寻常的片段,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恬淡平和,却能洞穿人心,往往寥寥数语便会令读者着迷。《药味集》中的周作人是懂生活的人,他笔下的一草一木、飞虫雨露都带着灵气,遥远却不失真。透过《药味集》他信手为世人打开了一扇窗,透过那扇窗让我们依然可见当年古朴的市井原态和时代风貌。
作者: 季羡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9月
简介: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是专为中小学生精选的具有写作指导功能的大师文学作品,主要是季羡林描写各地风景的文章,也可作为景物描写的经典范本。
书中收录了季羡林的生命历程中,对身边美好风景的情感抒发,如《听雨》《雾》《火车上观日出》《春满燕园》《海棠花》《夹竹桃》等33篇文章。一草一木皆有美,学习景物描写,才能体会身边风景的美好。
在季羡林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季羡林善于观察身边的景物,抓住景物的千姿百态,做到了情景交融。被写进季羡林作品的景物,被烙上作者的印记而表现出了直面人生、超脱旷达的胸襟的特点。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共7册,是一套指导孩子写作的文学读物,适合7-15岁中小学生阅读。
《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所选文章为季羡林先生1933—2007年创作,依据应试作文分类方法,从季羡林先生众多文章中编选其有关记人、叙事、抒情、写景、游记、议论、阅读写作的7 类文章,每类文章独立成册、有的放矢,不仅可作为中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范本。
季羡林的散文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写作技巧炉火纯青,经得起推敲和咀嚼,用亲切优美的语言将人间的道理娓娓道来。阅读季羡林的文章,也是一次美好的文学体验。
此外,全7册共配有105幅吴冠中的唯美画作,每册15幅,采用超感纸印刷,高度还原色彩。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文字,配以当代水墨名家吴冠中先生的典藏画作,让孩子在翻开阅读时,便享受到文字与图画的和谐美好。
作者: 周华诚
简介:
本书为《一饭一世界》的全新修订版,主要从食物入手,谈饮食趣事与饮食文化,从中看人生百态。
书中的内容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删去了原版中近五十篇文章,新增篇目二十七篇,共分为五辑。*辑故乡志主要描写故乡的一草一木、瓜果蔬菜滋味;第二辑光阴录则记载自己从所品尝到的美食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在食物身上所体现的光阴变化;第三辑稻饭书着重写稻的一生,从稻秧到稻花到稻谷再到米饭;第四辑旅食记主要写自己游历祖国河山的时遇见的美食;第五辑食古谭则将笔墨放在对古人饮食的趣谈上。作者从小食物上窥见人生百态,满怀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爱。
文字延续《一饭一世界》中的风格,于清新中见温暖,充满人情味,趣谈饮食风俗,幽默好玩。
作者: 艾伦·塞伊文图
简介:
壮观的沙漠,一望无际的农场,喧嚣的城市……他爱这个全新国家的一切,在这里安家落户,却在女儿长大后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他怀着乡愁回到祖国,重新看到故乡的群山和河流,却又开始思念异国他乡的一草一木……若干年后,“我”也踏上他走过的路,终于理解了这一切。《外公的旅程》是宛如一帧帧写满历史的老照片,艾伦·塞伊通过回忆外公在美日两国的生活,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家庭的跨文化经验,不仅唤起对家族、民族、梦想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也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作者: 宋守君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校园文化,让一草一木吐纳思想的气息,一砖一石闪烁智慧的灵光,使一幢幢历经风雨的老建筑诉说历史,一座座富含科技的新校舍闪动希望,是建大人的永恒理想和不懈追求,也是我们对文化兴校的庄严承诺和身体力行!为此,推出《绿色建大》系类丛书的文化景观篇。本书涵盖了校园中的源远亭、映雪湖等特色景观,地图地契馆等几个展馆,包括《时代印记 道正行远》《诸子先贤积厚流光》《特色展馆 独树一帜》《仁山智水 菁菁校园》四个部分。
作者: 张志峰
简介:
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本着“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目的,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改写,一改专业化、学术化的民族类图书创作风格,转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在小主角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中穿插介绍其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这套图书中,既有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又有有趣的风俗节庆,既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又有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围绕 “民族”与“儿童”两个关键词,由个像到群像,由细节观察到宏观思考,由生态到人文,由历史到未来,记录了各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服饰、传统文化……
这些孩子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民族,因为他们是民族群体中的个体;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世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世界的成员。让其他的孩子或大人,能够好奇地看一眼这些有着民族印记的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了解共同生活的他们,有多精彩!
【媒体评论】
着眼儿童,关注民族,行程数千里,笔下几万言。
——著名作家 阿来
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一样重要。《我是中国孩子》项目,让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了解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把它推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人类学专家 滕星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朵鲜花。《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精选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达
拍摄《我是中国的孩子》走过了很多地方,我遇到过很多不同个性、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孩子们身上,我总能看见飞鸟一般自由的想象力,纯白的天然的性情,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还有那些隐约不一样的,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浸染而成的特别之处。
这就是我们每一部片子想要呈现的核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孩子,也有民族,普通人的日子,也有时代发展的节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孩子们各自展示出了独特的风采。
——《我是中国的孩子》纪录片导演余孟庭
这套书提供了多民族的、丰富的生活故事,多样性就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激发了无限的可能。小读者能够读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可以说,这套书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将文化的内容穿插渗透在故事的讲述中,让孩子们能够有所感知和思考,达到启蒙的效果。小读者阅读这套书,能够实现文化的认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他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信仰。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个“中国”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这个具体的“中国”会生长在小读者的心灵深处。
——清华附小CBD校区校长 李怀源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饱含深情的发出“少年强则国强”呼唤,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奋进向上;
一百年后,这部《我是中国的孩子》承接了梁先生的期盼与梦想,用纪实的手法,鲜活的事例,讲述中国孩子自己的故事,让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融化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之中……
走近《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会找到自己童年的玩伴和快乐;走进《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能与中国的孩子一起成长,感受“前途似海,与国无疆”!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扬州民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高级教师余耀
【书摘与插画】
作者: 飞乐鸟工作室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当我们穿梭在公交、地铁、人群中,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时,
别忘了,还有这样一片天地静静守候在你身边,等待你去发现……
从办公室窗前到小区门口,
从学校小松林到雨后公园,
从偏僻山野到喧嚣都市,
甚至是路边的一朵小花,一辆自行车……
都是我们身边珍贵而不被留意的美,
《水彩的温情手绘在城市里写生》,让你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回失落已久的安宁和愉悦。
拿起画笔,把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记录下来,即使是绘画新手,也能画出自己的风格~
带着画笔,跟我们一起从心灵上走进城市,走进生活……
作者: 魏晓婷
简介:
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本着“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目的,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改写,一改专业化、学术化的民族类图书创作风格,转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在小主角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中穿插介绍其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这套图书中,既有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又有有趣的风俗节庆,既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又有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围绕 “民族”与“儿童”两个关键词,由个像到群像,由细节观察到宏观思考,由生态到人文,由历史到未来,记录了各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服饰、传统文化……
这些孩子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民族,因为他们是民族群体中的个体;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世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世界的成员。让其他的孩子或大人,能够好奇地看一眼这些有着民族印记的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了解共同生活的他们,有多精彩!
【媒体评论】
着眼儿童,关注民族,行程数千里,笔下几万言。
——著名作家 阿来
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一样重要。《我是中国孩子》项目,让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了解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把它推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人类学专家 滕星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朵鲜花。《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精选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达
拍摄《我是中国的孩子》走过了很多地方,我遇到过很多不同个性、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孩子们身上,我总能看见飞鸟一般自由的想象力,纯白的天然的性情,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还有那些隐约不一样的,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浸染而成的特别之处。
这就是我们每一部片子想要呈现的核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孩子,也有民族,普通人的日子,也有时代发展的节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孩子们各自展示出了独特的风采。
——《我是中国的孩子》纪录片导演余孟庭
这套书提供了多民族的、丰富的生活故事,多样性就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激发了无限的可能。小读者能够读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可以说,这套书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将文化的内容穿插渗透在故事的讲述中,让孩子们能够有所感知和思考,达到启蒙的效果。小读者阅读这套书,能够实现文化的认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他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信仰。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个“中国”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这个具体的“中国”会生长在小读者的心灵深处。
——清华附小CBD校区校长 李怀源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饱含深情的发出“少年强则国强”呼唤,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奋进向上;
一百年后,这部《我是中国的孩子》承接了梁先生的期盼与梦想,用纪实的手法,鲜活的事例,讲述中国孩子自己的故事,让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融化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之中……
走近《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会找到自己童年的玩伴和快乐;走进《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能与中国的孩子一起成长,感受“前途似海,与国无疆”!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扬州民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高级教师余耀
【书摘与插画】
作者: 海豚传媒
简介:
也许在离你并不遥远的地方,有着这样的孩子们——他们身上带着民族的印记,担负了和你并不相同的民族传统、历史和文化,或许奇异独特,或许匪夷所思,或许似曾相识,又或者,那份古朴和自然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在信息爆炸、工业化逐渐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脱去了民族传统服饰,走出家乡,来到人群中,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认识这个世界,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无声熏陶。
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本着“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目的,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改写,一改专业化、学术化的民族类图书创作风格,转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在小主角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中穿插介绍其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这套图书中,既有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又有有趣的风俗节庆,既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又有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围绕 “民族”与“儿童”两个关键词,由个像到群像,由细节观察到宏观思考,由生态到人文,由历史到未来,记录了各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服饰、传统文化……
这些孩子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民族,因为他们是民族群体中的个体;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世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世界的成员。让其他的孩子或大人,能够好奇地看一眼这些有着民族印记的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了解共同生活的他们,有多精彩!
【媒体评论】
着眼儿童,关注民族,行程数千里,笔下几万言。
——著名作家 阿来
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一样重要。《我是中国孩子》项目,让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了解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把它推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人类学专家 滕星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朵鲜花。《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精选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达
拍摄《我是中国的孩子》走过了很多地方,我遇到过很多不同个性、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孩子们身上,我总能看见飞鸟一般自由的想象力,纯白的天然的性情,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还有那些隐约不一样的,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浸染而成的特别之处。
这就是我们每一部片子想要呈现的核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孩子,也有民族,普通人的日子,也有时代发展的节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孩子们各自展示出了独特的风采。
——《我是中国的孩子》纪录片导演余孟庭
这套书提供了多民族的、丰富的生活故事,多样性就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激发了无限的可能。小读者能够读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可以说,这套书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将文化的内容穿插渗透在故事的讲述中,让孩子们能够有所感知和思考,达到启蒙的效果。小读者阅读这套书,能够实现文化的认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他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信仰。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个“中国”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这个具体的“中国”会生长在小读者的心灵深处。
——清华附小CBD校区校长 李怀源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饱含深情的发出“少年强则国强”呼唤,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奋进向上;
一百年后,这部《我是中国的孩子》承接了梁先生的期盼与梦想,用纪实的手法,鲜活的事例,讲述中国孩子自己的故事,让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融化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之中……
走近《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会找到自己童年的玩伴和快乐;走进《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能与中国的孩子一起成长,感受“前途似海,与国无疆”!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扬州民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高级教师余耀
【书摘与插画】
作者: 海豚传媒
简介:
也许在离你并不遥远的地方,有着这样的孩子们——他们身上带着民族的印记,担负了和你并不相同的民族传统、历史和文化,或许奇异独特,或许匪夷所思,或许似曾相识,又或者,那份古朴和自然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在信息爆炸、工业化逐渐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脱去了民族传统服饰,走出家乡,来到人群中,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认识这个世界,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无声熏陶。
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本着“让孩子了解文化的多样性”的目的,以纪录片为素材进行改写,一改专业化、学术化的民族类图书创作风格,转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在小主角的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中穿插介绍其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这套图书中,既有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又有有趣的风俗节庆,既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又有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对理想的憧憬。围绕 “民族”与“儿童”两个关键词,由个像到群像,由细节观察到宏观思考,由生态到人文,由历史到未来,记录了各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服饰、传统文化……
这些孩子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民族,因为他们是民族群体中的个体;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世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世界的成员。让其他的孩子或大人,能够好奇地看一眼这些有着民族印记的孩子们今天的生活,了解共同生活的他们,有多精彩!
【媒体评论】
着眼儿童,关注民族,行程数千里,笔下几万言。
——著名作家 阿来
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一样重要。《我是中国孩子》项目,让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了解我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觉得把它推到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教育人类学专家 滕星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朵鲜花。《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图书精选五十六朵“花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中国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巫达
拍摄《我是中国的孩子》走过了很多地方,我遇到过很多不同个性、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孩子们身上,我总能看见飞鸟一般自由的想象力,纯白的天然的性情,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还有那些隐约不一样的,在不同民族文化之中浸染而成的特别之处。
这就是我们每一部片子想要呈现的核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孩子,也有民族,普通人的日子,也有时代发展的节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孩子们各自展示出了独特的风采。
——《我是中国的孩子》纪录片导演余孟庭
这套书提供了多民族的、丰富的生活故事,多样性就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激发了无限的可能。小读者能够读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可以说,这套书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将文化的内容穿插渗透在故事的讲述中,让孩子们能够有所感知和思考,达到启蒙的效果。小读者阅读这套书,能够实现文化的认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他们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信仰。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个“中国”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这个具体的“中国”会生长在小读者的心灵深处。
——清华附小CBD校区校长 李怀源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饱含深情的发出“少年强则国强”呼唤,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奋进向上;
一百年后,这部《我是中国的孩子》承接了梁先生的期盼与梦想,用纪实的手法,鲜活的事例,讲述中国孩子自己的故事,让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融化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之中……
走近《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会找到自己童年的玩伴和快乐;走进《我是中国的孩子》,我们能与中国的孩子一起成长,感受“前途似海,与国无疆”!
——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理事、扬州民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高级教师余耀
【书摘与插画】
作者: 柳书琴
简介:
《本草纲目》*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剩余的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个,其中有8000多个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
《本草纲目》不仅考证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本草纲目》在我国对本草学、生物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先后刻印数十次,出版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文或全译本。
而本书的编者考虑到一些原材料获取的难易,特别选录一些更易寻找原料的章节,如木部、果部、鳞部……而人部、金石部等一些只能作为传统文化内容来阅读的部分并没有选录书中。另外一些未被选录的条目则是因为材料不易获得,对于想通过看书而得到一些健康养生治病知识的读者来说毫无意义。本书旨在通过精选的条目为大众开启一扇健康之门,同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
【目录】
春一 木部
一、香木类
柏
松
沉香
丁香
檀香
木兰
杉
桂
二、乔木类
榆
檀
槐
白杨
梧桐
椿樗
杜仲
合欢
棕榈
榉
柳
芜荑
诃黎勒
皂荚
无食子
无患子
三、灌木类
桑
枳
酸枣
苦楝子
枸杞子
冬青
金樱子
山茶
石南
阿魏
黄檗
五加皮
南烛
芦荟
巴豆
没药
四、寓木类
茯苓
琥珀
卷二 水部
一、天水类
立春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明水
半天河
雹
夏冰
冬霜
冬冰水
腊雪
腊雪水
液雨水
梅雨水
屋漏水
二、地水类
流水
甘烂水
池沼水
井泉水
醴泉
山岩泉水
玉井水
盐胆水
热汤
生熟汤
温汤水
节气水
碧海水
寒泉水
乳穴水
卷三 草部
一、山草类
甘草
黄芪
人参
桔梗
黄精
葳蕤
知母
肉苁蓉
丹参
黄连
黄芩
三七
白术
沙参
秦艽
柴胡
升麻
远志
前胡
独活
胡黄连
长松
地榆
龙胆
二、隰草类
菊
艾
白蒿
甘蕉
紫菀
迎春花
海根
木贼
苍耳
金盏草
苎麻
牛膝
菟葵
水蓼
灯芯草
恶实
木莲
益母草
鸡冠
天名精
淡竹叶
款冬花
荭草
甘藤
紫花地丁
龙葵
葵
何首乌
土茯苓
豨莶草
车前草
火炭益母草
地黄
三、芳草类
当归
白芷
川芎
芍药
瑞香
兰草
泽兰
假苏
水苏
五味子
茉莉
豆蔻
积雪草
郁金香
马兰
紫苏
郁金
薄荷
薰衣草
蕙实
四、水草类
水藻
海藻
海带
昆布
萍
萍蓬草
荇菜
莼
水萍
越王余算
水松
五、苔草类
陟厘
石蕊
干苔
六、蔓草类
葛
谷
寒莓
覆盆子
七、石草类
酢浆草
景天
石韦
仙人草
石斛
八、毒草类
鬼芋
凤仙
甘遂
大戟
半夏
附子
卷四 谷部
一、稻类
稻
粳
籼
二、麦类
小麦
大麦
荞麦
三、稷粟类
菰米
黍子
稷
粟
粱
薏苡仁
玉蜀黍
阿芙蓉
罂子粟
蓬草子
稗
四、菽豆类
大豆
赤豆
绿豆
黎豆
豇豆
扁豆
毛豆
豌豆
蚕豆
刀豆
五、腌造类
蘖米
稻蘖
酒曲
附:造酒曲法
粟蘖
陈廪米
六、炊蒸类
饭
粥
粽
糕
蒸饼
寒具
馒头
麻腐
蜂糕
索粉
馄饨
豆腐
粉皮
油堆
七、麻类
胡麻
大麻
卷五 菜部
一、荤辛类
山韭
葱
葱茎白
薤
蒜
山蒜
葫
芸薹
葫葱
山葱
生姜
胡荽
胡萝卜
茼蒿
马蕲
罗勒
白花菜
芹菜
辣米菜
莱菔
芜菁
菘
芥
白芥
韭
二、柔滑类
菠菜
东风菜
荠
繁缕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苜蓿
苋
地瓜
水蕨
鹿藿
薯蓣
山丹
金针菜
油菜
白菜
水苦荬
菁菜
鸡肠草
茅膏菜
灰涤菜
土芋
百合
藕丝菜
桃竹笋
莫菜
黄芽菜
竹笋
菰笋
蕨
蒲公英
翻白草
鸡侯菜
孟狼菜
薇
翘摇
零余子
甘薯
豆芽菜
睡菜
藏菜
蕹菜
莴苣
醍醐菜
芋
草石蚕
萱草
藜
三、瓜菜类
壶卢
瓠和籽
冬瓜
南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茄
越瓜
四、水菜类
鹿角菜
海藻
紫菜
石莼
石花菜
五、食用菌类
赤芝
木耳
天花蕈
舵菜
石耳
青芝
紫芝
葛花菜
鸡菌
地耳
竹蓐
苦竹肉
土菌
蘑菰蕈
杉菌
白芝
灵芝
黄芝
黑芝
香蕈
卷六 果部
一、五果类
李
杏
巴旦杏
梅
栗
枣
红枣
仙枣
榔梅
桃
二、山果类
梨
棠梨
海红
木瓜
山楂
楂子
金橘
柑
橙
杨梅
核桃
樱桃
柚
枸橼
枇杷
银杏
榛
橡实
石榴
橘
林檎
柿
庵罗果
柰
阿月浑子
三、夷果类
荔枝
龙眼
橄榄
庵摩勒
榧实
槟榔
大腹子
椰子
无花果
枳具
马槟榔
桃榔子
桃榔面
海松子
木威子
毗梨勒
五敛子
五子实
无漏子
莎木面
菠萝蜜
卷七 虫部
蜜蜂
大黄蜂
土蜂
蜗牛
蛤蟆
蛙
蟾蜍
蚯蚓
雪蚕
蚕
蛱蝶
青蚨
海参
蜻蛉
蜚蠊
蚱蜢
卷八 鳞部
一、蛇类
蚺蛇
金蛇
乌蛇
水蛇
鳞蛇
白花蛇
蝮蛇
黄颔蛇
二、无鳞鱼类
鳢鱼
鳗鲡鱼
鳝鱼
鲵鱼
河豚
海豚鱼
比目鱼
鲛鱼
乌贼鱼
章鱼
鲍鱼
海虾
水母
泥鳅
黄鱼
人鱼
海鹞鱼
文鳐鱼
虾
三、有鳞鱼类
鲤鱼
鳟鱼
鳙鱼
鲢鱼
鲻鱼
嘉鱼
金鱼
青鱼
鲚鱼
鲂鱼
石斑鱼
鲩鱼
鲫鱼
鳜鱼
鲙残鱼
鲦鱼
鲨鱼
鲈鱼
鲳鱼
竹鱼
白鱼
鲥鱼
石首鱼
卷九 介部
水龟
绿毛龟
秦龟
灵龟
能鳖
鳖
鼋
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