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明)杨慎撰” 相关结果
丹铅总录笺证
作者: (明)杨慎撰;王大淳笺证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简介: 《丹鉛總錄》,明楊慎撰。丹鉛者,丹砂與鉛粉,古人用以校正文字,故稱校訂文字為丹鉛。升庵著作中,據李調元《丹鉛雜錄序》:“考先生著書目録中,以丹鉛命名者凡有十種。”其內容皆為考訂文字異同者。另外,犯罪者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升庵既以罪流放在外,且終身未得赦免,故藉此以發露胸中憤懣。升庵以博洽之才,觸類旁通,因文求義,時生懸解。其于書中之故實、音訓、名物‘地理等等,凡歷來舊家罕及或舊解未諦者,皆旁徵博引,疏其出處,辨其作用,勝義獨出。其所論斷,多為明清注家所取資。
升庵诗话新笺证
作者: (明)杨慎撰;王大厚笺证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8
简介: 杨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二十四。嘉靖三年《一五二四》,以上疏议大礼,两被廷杖,毙而苏,旋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从此僻居边疆三十五年。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卒于戍所,已七十二矣。升庵既得罪时君,自知不为当世所容,虽处遐荒,独肆志于学,著作之富,为一代冠。身后誉之者固多,毁之者亦复不少,要其绪言余论,足以倾动当时而影响于后世。今校理《升庵诗话》,因揭橥数端,桷略论之,以弁于首焉。 《升庵诗话新笺证(套装上中下册)》以《升庵外集》十二卷为主,以《函海》本《升庵诗话》及有关《诗话》各本参校,今斟酌去取,共得五百九十六条。新笺本在作者父亲王仲镛教授原有笺证之基础上重加新笺,首先着重于搜求升庵之所引据,于原笺所未及或已笺而未尽者,皆尽力穷探其本源,注明其出处。进而考核其异同,查检其疏误。其或记忆失误,或考论偶疏,或乃有意改窜,或乃强为牵合,皆酌加分辨,略为说明。凡有众议纷纭,而与升庵之说可互为参详者,则略举其要,并稍疏己意,以明是非。或有奥辞僻典,不注不足以明升庵之意者,亦稍加注明,以利读者。另将诗话之外书中辑出诗话资料,共得三百九条。及各书序跋、年谱、志传、逸事等,并附书末。
升庵词品笺证
作者: 杨慎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8年07月
简介:
《升庵词品笺证》,六卷,拾遗一卷,附录四卷,明杨慎撰,王大厚笺证。底本为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逊序刻六卷本,校以嘉靖三十年珥江书屋本、万历四十五年杨有仁《升庵外集》本、万历年间陈继儒序刻本、天启七年安徽歙县程好之刻本、清嘉庆十四年李鼎元重校印李调元《函海》本。另参校了明刻四卷本二种、清刻节略本一种。笺证则核正引文,标明出处,于升庵此书多所补苴。
杨慎原书凡十馀万字,其论词篇幅之大,涉猎之广,辨析之精,世所罕匹。整理者王大厚全面梳理杨氏所征引各书,尽可能找出其原始出处。
作者:
出版社:
简介:或简称《升庵集》。诗文集。明杨慎撰。八十一卷,目录二卷。凡赋一卷,序、记等四卷,书一卷,碑铭、墓志铭、祭文等三卷,题跋一卷,赞、传等一卷,诗二十五卷,词三卷,六言诗一卷,杂著四十一卷,均为考订之文。目录二卷。卷首有宋仕、张仕佩二序及郑旻、蔡汝贤二跋。《四库总目》云:“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文虽不及其诗,然犹存古法。贤于何、李诸家窒塞艰涩,不可句读者。盖多见古书,薰蒸沉浸,吐属自无鄙语。譬诸世禄之家,天然无寒俭之气矣。于论说考证,往往恃其强识,不及检核原书,致多疏舛。”
均藻 谢华启秀.影印本
作者: (明)杨慎撰
词品
作者: (明)杨慎著;王幼安校点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998[重]印)
简介: 词品六卷,明杨慎撰。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官至翰林学士,嘉靖三年因争大礼廷极遣戍云南永昌卫。词盛于宋,而宋人论词专著传世者率篇幅寥寥,此独有六卷之多。其论填词,穷本溯源,直至梁陈隋六朝,为前人所未及。升庵博觉,颇有佚篇断句,赖此以存,如宋梁山领袖宋江之念奴娇一词,即未见于他书。
升庵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6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中华书局,2008
中华书局 2018年07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998[重]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