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著作分为12个部分。第一,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民法构造,寻求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路径。第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模式,对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予以完善。第三,完善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第四,提出在承包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当调整的制度方案。第五,思考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完善。第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乡村地役权制度。第七,分析保留自留地、自留山制度的依据和积极意义,对其政策性政策予以归纳和法律化构造。第八,提炼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并对农地发展权的实现进行制度创建。第九,提出治理我国土地征收中顽疾的法律对策。第十,剖析各种救济制度在农村地权纠纷解决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第十一,提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良性运作的路径。第十二,阐述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而兼及与新型农村社会保障的配套建设。
目录
集体土地所有权:从公权主导到私权实现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性质反思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实困境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之制度缺失根源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路
五、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民法构造
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
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从行政管理手段到物权的公示公信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的完善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多元及其立法完善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与出租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及其协调
一、承包地调整的情况分析
二、对承包期内替代承包地调整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和途径的分析
三、承包期内承包地的适当调整
四、承包期内禁止调整承包地的原因分析
五、承包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当调整制度的建立
六、结语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解析、实践挑战与立法回应
一、“宅基地”及其现行法律规定由来考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规范解读
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四、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立法完善的宏观思考
乡村地役权的现代发展:域外理论与中国现实
一、乡村地役权之理论基础:以地役权基本原理为中心
二、比较法上的乡村地役权:对大陆法系与社会主义法系的考察
三、乡村地役权在我国:立法、理论与实践
四、乡村地役权发展的中国语境之一:社会主义体制
五、乡村地役权发展的中国语境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乡村地役权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代结论
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历史回顾与立法前瞻
一、自留地、自留山制度的形成概况
二、自留地、自留山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白留地、自留山制度的功能演变
四、保留自留地、自留山制度的依据和积极意义
五、自留地、白留山政策性特征的归纳及法律化构造
农地发展权:理论基础与制度创建
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
二、农地发展权的性质
三、农地发展权的归属
四、农地发展权的实现
五、结语
土地征收: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
一、当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实质
二、征收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治理我国土地征收中顽疾之法律对策
农地权利救济:从实践解读到制度证成
一、农村地权纠纷之基础考察
二、农村地权纠纷救济制度的分析框架
三、农村地权纠纷救济制度在纠纷解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农村地权纠纷救济的检讨及其解决路径
妇女农地权利保护:性别视角下的法制保障
一、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土地权益性别视角的基本判断认知
二、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行使与救济之实证研析
三、当下农村妇女承包经营权受损之制度成因
四、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良性运作之路径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实现及其制度配套
一、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二、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实现的立法完善
三、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与新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四、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保障的现状
五、农民土地保障与新型农民社会保障的配套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体系构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