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模式

副标题:无

作   者:王霞,王镇蒙著

分类号:F239.45

ISBN:978781098966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内部审计报告模式》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财务报告及内部审计报告的国际化形式,同时介绍了《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并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国内外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对比,对内部审计理论进行述评,发现现有的内部审计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如何使用内部审计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对国内外内部审计模式进了行了对比,重点集中于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内部审计外包模式。另外,对产权、交易费用及契约成本与内部审超高频模式的产在系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动因分析,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出发,分析企业所有权结构对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然而,企业权利分配契约的形式与有效性受到交易费用的影响。通过构建内部审计控制权理论,提出影响内部审计的开有成主要有企业控制权、控制权与索取权匹配模式和交易费用三个动因。 第四章内部审计划式形成的过程分析,利用影响内部审计形成的三个动因构建了内部审计形成博弈模型,在控制权、控制权与索取权匹配模式和交易费用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内部审计契约。特别是在外部投资者存在的情况下,解释了管理者、内部投资者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如何选择有利于自已内部审计契约。《我国财务报告国际趋同性:内部审计报告模式》依次设定基本假设,依据内部审计形成构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动态内部审计形成博弈模型,最后对博弈模型分别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求解。博弈的均衡结果表明,作为希望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外部投资者、监管者和债务权人,当其使用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状态的一个信号进行分析、辨别时,内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公司治理状态有甄别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干扰的因素,即没有被甄别出来的公司可以通过模仿其他公司的行为获得好处。 在第五章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实证检验部分,利用沪、深两市发行A股公司财务报告中对内部审计模式披露的信息模式及其他财务数据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动因和过程分析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研究成果,探讨了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改进的建议,并在讨论研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与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
一、 财务报告的国际趋同性
二、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国际趋同性
三、 本书中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章 国内外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对比
第一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形成的基本理论
一、 内部审计的本质
二、 内部审计形成的动因
三、 一种综合的观点
第二节 国内外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一、 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二、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模式
三、 内部审计的外包模式
第三节 产权、交易费用和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
一、 产权与内部审计模式
二、 交易费用与内部审计模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产权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
一、 产权理论
二、 交易费用经济学
第二节 控制权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一、 控制权在内部审计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 控制权与索取权匹配模式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
三、 交易费用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模式的内部审计契约
一、 无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
二、 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内部审计契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过程分析
第一节 内部审计模式形成的模型设计
一、 内部审计形成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 管理者对控制权的行使及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三、 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行使权利的顺序
四、 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第二节 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一、 中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二、 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三、 外部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
四、 对不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选择的比较
五、 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不同种类
第三节 外部投资者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契约的选择
一、 外部投资者无法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二、 外部投资者能够用于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三、 内部审计契约再分析
第四节 对内部审计模式形成模型及其结果的解释
一、 内部审计契约的形成过程
二、 内部审计契约作为公司治理信号的辨别能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 交易费用对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影响
二、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
三、 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二、 变量定义
三、 模型设计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
一、 样本的内部审计模式分布
二、 上市公司不同行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三、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的产权性质
四、 主要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
五、 影响内部审计模式有关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 对交易费用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假设的验证
二、 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假设的验证
三、 对各种内部审计模式的比较假设的验证
四、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第一节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一、 内部审计形成的控制权理论
二、 理论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
三、 对我国内部审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图形目录
图1—1 本书的组织结构图
图3—1 内部审计控制权理论框架
图3—2 企业索取权的分类
图3—3 控制权的分类
图3—4 控制权与企业组织模式
图3—5 企业权利分割程度与内部审计契约关系
图3—6 权利分割程度与交易费用的关系
图3—7 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图4一1 内部审计形成博弈原理图
图4—2 收益R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
图4—3 成本C与监管程度m的关系
图4—4 完全信息下中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图4—5 完全信息下高层管理者选择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图4—6 无法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图4—7 可以模仿情况下企业的最优内部审计契约
图4—8 可以模仿情况下无法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图4—9 可以模仿情况下能够辨别的内部审计契约
图4—10 无法模仿情况下多类型分离内部审计契约分析
图4—11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中间类型M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
图4—12 可以模仿情况下存在类型L〓与类型H〓的分离内部审计契约
图4—13 作为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图5—1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A股)内部审计模式汇总示意图
图5—2 2005年末沪、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配图
图5—3 不同行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
图5—4 制造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分布图
图5—5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统计图
图6—1 带有信号显示机制的内部审计契约示意图
表格目录
表2—1 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其效果
表5—1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附值表
表5—2 威廉姆森对交易的解释
表5—3 行业分类变量的定义
表5—4 变量定义汇总表
表5—5 主要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
表5—6 资产专用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5—7 不确定性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5—8 交易频率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5—9 内部交易费用指标描述性统计量
表5—10 企业规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量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1
表5—12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2
表5—13 以监察审计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表5—14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表5—15 以无内部审计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表5—16 以监察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表5—17 以审计委员会模式为基准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内部审计报告模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