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副标题:无

作   者:(战国)韩非著;盛广智译评

分类号:

ISBN:97878062699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明确的主张,也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韩非的独特的文采与峭刻的风格。 本书的思想理论是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韩非坚持进步的历史观,基于对人类社会由“上古”、“中古”、“近古”到“当今”的发展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特点的认识,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在政治思想上,韩非对先秦儒、道、墨等各家既有批判又有吸收,特别是有选择地接受并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理论,提出了一套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专制的统治术。

目录

前言
韩非(约公元前1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关于他的生平,古籍中有少量的记述。依据《史记·韩非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年表》、《战国策·秦策》以及《论衡》中的《祸虚》、《案书》篇的记载,可以窥见其身世之一斑。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天生口吃,不善言谈,但却才学出众。智慧超群,思维敏捷,极善写作。与李斯同拜荀卿为师。他目睹韩国的削弱,多次上书力谏韩王变法图强,但终不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立说,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多万字。公元前234年,秦王政看了流传入秦的《孤愤》、《五蠹》之后,非常赏识,发出了“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攻韩时,韩王派遣韩非使秦。韩非到秦后,上书秦王,主张先伐赵而缓伐韩,本就妒忌韩非的秦相李斯乘机陷害韩非,与姚贾向秦王进谗言,于是韩非入狱。此后不久,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迫其自杀。其著述被后人辑成《韩非予》。
《韩非子》原名《韩于》。宋代以后,由于学界往往尊称唐代的韩愈为“韩于”,为区别彼此,遂改称《韩子》为《韩非于》。这部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的诸予散文著作,大致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南宋乾道元年(1165)刻本,虽原刻本已亡佚,但有影抄本传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清代吴珪整理重刻的《乾道本韩非于》二十卷,还有清代黄丕烈整理的述古堂影抄本(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此辑印《四部丛刊》,故又称“四部丛刊本”)。另一个版本系统源自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刊刻的“政和道藏”,原刻本久已失传,赖有抄刻本流传至今。其中影响卓著的有明代门无子、陈深整理刊刻的《韩子迂评》以及明代正统十年(1445)刊刻的《道藏》本 明代万历十年(1582)赵用贤整理出《韩非子》55篇刊出,世称“赵用贤本”。该书为传播最广的旧注本。清代王先谦的《韩非子集解》以乾道本为主而博采诸说,是上世纪最有影响的版本之一。近人梁启雄的《韩子浅解》(1960年,中华书局)和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是较好的注本。
《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55篇,《隋书·经籍志》著录《韩子》20卷。今传《韩非子》与汉时基本相同,主要为韩非自著,但个别篇章,则不完全可靠,或系后人混入之作。
《韩非于》一书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韩非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