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古往今来,人类一切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为此,研究历史,必须对历史上诸问题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述评,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史家要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史德,才能写出“资治当今,垂范后世”的一代信史,使读者从史实中得到启迪,悟出历史规律,进而确定自己认可的道理,因
此,历史研究追求一个“真”字。
但是,任何叱咤风云的英雄,或者惊心动魄的事业,只能出现一次,不会重演,不可能像化学反应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反复再现,它们于俯仰之间,已成陈迹,消失在“逝者如斯,不舍昼
夜”的滔滔历史东流之中,只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真迹——档案,这是历史对我们的厚爱,让今人从档案中去认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令人扼腕的慷慨悲歌。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在《尊史》中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就是这个道理。
档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及思维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总的讲它的内容真实可靠,加之其信息内容不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因而人们相信其权威性。但是,档案产生的因素十分复杂,一些伪造、篡改的档案亦混杂其间,真伪杂厕,以假乱真 更多>>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伪误档案的出现
第一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历史因素
一 政治影响
二 神化色彩
三 以今系古
四 以讹传讹
五 内容晦涩
六 传抄致误
第二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人为因素
一 曲笔致误
二 删削篡改
三 伪造假托
第三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自然因素
第二章 伪误档案造成的后果
第一节 淆乱史学
一 影响历史研究
二 “深入人心”的误论
第二节 谬及社会
一 政治上的不良后果
二 对宣传工作的负作用
第三节 干扰经济
第三章 中国传统档案鉴辨方法概述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档案鉴辨
一 先秦的文献鉴辨萌芽
二 两汉时期的文献鉴辨成就
三 刘知几对档案文献鉴辨理论的杰出贡献
四 宋代鉴辨档案文献的活动
五 明代的档案鉴辨
第二节 档案文献鉴辨的第一次高潮——乾嘉时期
一 清初的鉴辨成就
二 吴派
三 皖派
四 乾嘉考据学的三部代表作
第三节 档案文献鉴辨的第二次高潮——清末民初
一 康有为、梁启超的档案史料鉴辨理论
二 章太炎、王国维的档案史料鉴辨实践
三 孟森对清季档案史料的鉴辨与研究
四 胡适的档案史料鉴辨思想
五 顾颉刚的鉴辨理论与实践
六 “后起之秀”陈垣
七 “国学大师”钱穆
第四节 档案鉴辨的第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 罗尔纲鉴辨太平天国档案的成绩
二 对中国近现代档案的鉴辨
三 第三次高潮的鉴辨理论成就
第四章 档案外形鉴辨
第一节 档案来源鉴辨
一 来路不明的赝品
二 合理来源的真品
第二节 纸质档案载体鉴辨
一 纸质档案
二 传统鉴辨方法
三 物理化学鉴辨方法
第三节 档案字体鉴辨
一 笔迹鉴辨
二 字体鉴辨
第四节 档案用语鉴辨
一 措辞鉴辨
二 称谓鉴辨
三 避讳鉴辨
四 书写规则鉴辨
第五节 署衔和印章鉴辨
一 署衔鉴辨
二 印章鉴辨
第五章 档案内容鉴辨
第一节 档案形成者鉴辨
一 形成者思想鉴辨
二 形成者经历鉴辨
三 和形成者的其他档案相较
第二节 档案史实鉴辨
一 史实经过鉴辨
二 史实时间鉴辨
三 史实人物鉴辨
第三节 常理或典章制度鉴辨
一 常理鉴辨
二 典章制度鉴辨
第四节 档案外形鉴辨与内容鉴辨相结合
第六章 档案形成时间鉴辨
第一节 内证
一 作者线索
二 史实线索
三 机构线索
四 外形线索
第二节 外证
一 广泛利用各种文献
二 外证与内证相结合
第七章 档案文字鉴辨
第一节 文字错讹的出现
第二节 文字鉴辨方法
一 对校法
二 本校法
三 他校法
四 理校法
第三节 文字鉴辨要求
一 防止漏校
二 防止误校
三 坚持慎改
四 标注正字
余论
一 孤证不立
二 谦退却疑
三 能够反证
四 力求精考
第一章 伪误档案的出现
第一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历史因素
一 政治影响
二 神化色彩
三 以今系古
四 以讹传讹
五 内容晦涩
六 传抄致误
第二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人为因素
一 曲笔致误
二 删削篡改
三 伪造假托
第三节 伪误档案产生的自然因素
第二章 伪误档案造成的后果
第一节 淆乱史学
一 影响历史研究
二 “深入人心”的误论
第二节 谬及社会
一 政治上的不良后果
二 对宣传工作的负作用
第三节 干扰经济
第三章 中国传统档案鉴辨方法概述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档案鉴辨
一 先秦的文献鉴辨萌芽
二 两汉时期的文献鉴辨成就
三 刘知几对档案文献鉴辨理论的杰出贡献
四 宋代鉴辨档案文献的活动
五 明代的档案鉴辨
第二节 档案文献鉴辨的第一次高潮——乾嘉时期
一 清初的鉴辨成就
二 吴派
三 皖派
四 乾嘉考据学的三部代表作
第三节 档案文献鉴辨的第二次高潮——清末民初
一 康有为、梁启超的档案史料鉴辨理论
二 章太炎、王国维的档案史料鉴辨实践
三 孟森对清季档案史料的鉴辨与研究
四 胡适的档案史料鉴辨思想
五 顾颉刚的鉴辨理论与实践
六 “后起之秀”陈垣
七 “国学大师”钱穆
第四节 档案鉴辨的第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 罗尔纲鉴辨太平天国档案的成绩
二 对中国近现代档案的鉴辨
三 第三次高潮的鉴辨理论成就
第四章 档案外形鉴辨
第一节 档案来源鉴辨
一 来路不明的赝品
二 合理来源的真品
第二节 纸质档案载体鉴辨
一 纸质档案
二 传统鉴辨方法
三 物理化学鉴辨方法
第三节 档案字体鉴辨
一 笔迹鉴辨
二 字体鉴辨
第四节 档案用语鉴辨
一 措辞鉴辨
二 称谓鉴辨
三 避讳鉴辨
四 书写规则鉴辨
第五节 署衔和印章鉴辨
一 署衔鉴辨
二 印章鉴辨
第五章 档案内容鉴辨
第一节 档案形成者鉴辨
一 形成者思想鉴辨
二 形成者经历鉴辨
三 和形成者的其他档案相较
第二节 档案史实鉴辨
一 史实经过鉴辨
二 史实时间鉴辨
三 史实人物鉴辨
第三节 常理或典章制度鉴辨
一 常理鉴辨
二 典章制度鉴辨
第四节 档案外形鉴辨与内容鉴辨相结合
第六章 档案形成时间鉴辨
第一节 内证
一 作者线索
二 史实线索
三 机构线索
四 外形线索
第二节 外证
一 广泛利用各种文献
二 外证与内证相结合
第七章 档案文字鉴辨
第一节 文字错讹的出现
第二节 文字鉴辨方法
一 对校法
二 本校法
三 他校法
四 理校法
第三节 文字鉴辨要求
一 防止漏校
二 防止误校
三 坚持慎改
四 标注正字
余论
一 孤证不立
二 谦退却疑
三 能够反证
四 力求精考
档案真伪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