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认为,就业问题应包括4个方面:即如何增加就业岗位,调整不合理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妥善安置失业人员。
作者提出,未来20年我国就业战略目标是:使失业率保持在社会可承受限度内,使劳动者素质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建立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本书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降低劳动参与率、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等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目录
目录
总论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
一 研究中国就业战略问题的几个出发点
二 未来20年中国的就业形势
三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目标
四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对策
五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阶段划分及对策重点
第一章 2001—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
一 劳动力供给预测
二 劳动力需求预测
三 劳动力产业构成和城乡构成
四 2001—2020年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
二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三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变,催生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四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长期反差也需要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第三章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 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
二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三 应对WTO挑战的对策
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就业制度改革
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
二 完善劳动力流动市场调节机制的重要性
三 积极培育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就业
一 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措施
二 加大全社会的教育投资力度,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三 调整教育结构,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促进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四 建立发展规范、体系完备、运作高效的新型培训制度
五 发展人力保健,增强劳动力体质
第六章 降低我国劳动参与率
一 劳动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二 中国高劳动参与率形成的原因
三 降低劳动参与率的可行性
四 降低劳动参与率势在必然
五 降低劳动参与率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 社会政策与就业
一 社会政策的必要性
二 促进就业的社会政策体系
三 当前有关社会政策对于就业制约及其调整方向
第八章 困难地区和行业的就业问题
一 我国困难地区和行业的就业问题状况
二 地区性和行业性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
三 困难地区和行业解决就业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
四 解决地区性、行业性就业问题的对策
第九章 我国地区间城镇失业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一 高失业率地区集中在中西部
二 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
三 对策建议
第十章 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一 历史背景
二 劳动预备制度的出台
三 劳动预备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 实施情况与发展趋势
附录1 武汉市下岗职工访谈录——兼析如何增加下岗职工就业机会
附录2 沈阳市、大连市再就业情况调查
附录3 南昌、韶关和黄山三市就业工作情况调查
后记
US
总论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
一 研究中国就业战略问题的几个出发点
二 未来20年中国的就业形势
三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目标
四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对策
五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阶段划分及对策重点
第一章 2001—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
一 劳动力供给预测
二 劳动力需求预测
三 劳动力产业构成和城乡构成
四 2001—2020年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严峻形势
二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
三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变,催生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四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长期反差也需要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第三章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 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
二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三 应对WTO挑战的对策
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就业制度改革
一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
二 完善劳动力流动市场调节机制的重要性
三 积极培育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就业
一 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措施
二 加大全社会的教育投资力度,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三 调整教育结构,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促进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四 建立发展规范、体系完备、运作高效的新型培训制度
五 发展人力保健,增强劳动力体质
第六章 降低我国劳动参与率
一 劳动参与率的国际比较
二 中国高劳动参与率形成的原因
三 降低劳动参与率的可行性
四 降低劳动参与率势在必然
五 降低劳动参与率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 社会政策与就业
一 社会政策的必要性
二 促进就业的社会政策体系
三 当前有关社会政策对于就业制约及其调整方向
第八章 困难地区和行业的就业问题
一 我国困难地区和行业的就业问题状况
二 地区性和行业性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
三 困难地区和行业解决就业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
四 解决地区性、行业性就业问题的对策
第九章 我国地区间城镇失业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一 高失业率地区集中在中西部
二 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
三 对策建议
第十章 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一 历史背景
二 劳动预备制度的出台
三 劳动预备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 实施情况与发展趋势
附录1 武汉市下岗职工访谈录——兼析如何增加下岗职工就业机会
附录2 沈阳市、大连市再就业情况调查
附录3 南昌、韶关和黄山三市就业工作情况调查
后记
US
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