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汉学史

副标题:无

作   者:何寅,许光华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4687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重在介绍和研究过去国外汉学研究的成果,除了介绍国外学者的原创见解外,还有本书编著者们的研究心得。 近几十年来,汉学在国际上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汉语的兴盛不仅使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也使中国学术界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与促进。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国外汉学研究情况的全面介绍性著作,从古代周边国家与西方对中国的认识谈起,论述了汉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以来汉学发展的最新资料。本书是汉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者、教师、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目录
上编 国外汉学的滥觞和酝酿(从古代至18世纪)
第一章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受容
一 飞鸟、奈良时代
二 平安时代
三 五山时代
第三节 高丽朝末期与李朝初期的汉学
一 概述
二 诗歌评论
三 崔溥的中国行记《飘海录》
四 退溪学派与栗谷学派的性理学
第二章 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从神话到现实
第二节 13世纪东来的旅行家和传教士
一 西方人开始全面了解中国
二 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第三章 汉学在西方的酝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传教士中的汉学先驱
一 门多萨、曾德照、卫匡国和柏应理
二 利玛窦和他的《中国札记》
第三节 法国耶稣会士的中国研究
一 “女神”号首航中国的背景和意义
二 马若瑟、宋君荣、钱德明等的中国研究
三 法国传教士的汉学建树
第四节 欧洲早期的汉语研究与教学
一 早期的汉语研究
二 早期的汉语教学
第五节 传教士和欧洲的“中国热”
第四章 日本江户时代的汉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朱子学派、古学派和阳明学派
一 藤原惺窝、林罗山和朱子学派
二 伊藤仁斋、荻生徂徕和古学派
三 中藤江树、吉田松阴和阳明学派
第三节 江户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一 都贺庭钟、上田秋成与明清小说评论
二 曲亭马琴与明清小说评论
第五章 朝鲜朝中期的汉学
第一节 诗歌批评
第二节 小说的翻译和批评
第三节 “燕行录”及朴趾源的《热河日记》
第四节 丁若镛等人的实学观点
中编 国外汉学的确立和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初)
第一章 欧洲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总体概况
第二节 各国发展概况
第二章 法国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职业汉学家的诞生
一 雷慕沙、儒莲和德理文
二 巴赞、哥士耆、德韦理亚等
三 毕欧
第三节 外交官和传教士汉学家
一 戴伯理和于雅尔
二 顾赛芬和戴遂良等传教士汉学家
第四节 法国汉学的主要成果
一 中国历史和现状研究
二 哲学和宗教教派
三 中国文学的译介
第五节 汉语教学和研究
第三章 英国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准备阶段:传教士和外交官的工作
第三节 英国汉学的初步成果
一 理雅各的古代经籍翻译
二 德庇士的中国文化研究
三 翟理思的文学史研究
四 牛津、剑桥和伦敦大学的汉学讲座
第四章 德国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汉学:从“业余”到学科的建立
第三节 汉学研究和汉学家
一 主要研究领域
二 卫礼贤、福兰阁、佛尔克和孔拉迪
第五章 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瑞典的汉学研究
一 早期的汉学研究
二 早期汉学家
三 远东文物博物馆
第三节 荷兰的汉学研究
一 早期汉学家
二 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
第六章 俄国汉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学院派和僧侣派混合时期
第三节 彼得堡和海参崴的汉学
第四节 主要汉学家及其成就
一 主要汉学成就
二 比丘林、扎哈罗夫、卡法罗夫和华西里耶夫
第七章 美国汉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来华传教士与美国汉学
一 裨治文和卫三畏
二 传教士汉学家群体
第三节 美国汉学的确立
一 东方学会与美国汉学的确立
二 西欧汉学传统的影响
第八章 明治大正时代的日本汉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日本传统儒学的衰微与复苏
一 维新派学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二 明治时代日本儒学的复苏
第三节 明治大正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
一 汉诗的繁荣
二 中国文学研究学者古城贞吉、狩野直喜等
第四节 明治大正时代的中国史研究
一 甲骨文研究
二 中国史研究学者那珂通世、白鸟库吉、内藤湖南等
第九章 朝鲜朝末期的汉学
第一节 诗歌批评
第二节 小说的翻译、改写与批评
第三节 金正喜与清代经学
下编 从传统“汉学”到现代“中国学”(20世纪20年代以来)
第一章 “古今之争”和“四分天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今之争”和一体化趋势
一 “古今之争”与综合研究
二 “四分天下”和国际一体化趋势
第二章 美国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迅速崛起的美国中国学
一 中国研究的勃兴
二 中国研究的新进展
三 太平洋学会的创立与中国研究的转向
四 左翼新闻记者的中国研究
第三节 地位日趋重要的美国中国学研究
一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战略与“地区研究”
二 中国学研究的全面展开
三 研究模式的嬗变和费正清、赖肖尔、柯文等汉学家
第四节 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三章 苏联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苏联汉学的主要成就
一 当代中国研究:社会现状和内外政策
二 中国历史研究
三 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研究
四 文学艺术研究
第三节 主要汉学家
第四节 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四章 法国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二战前的汉学家及其成就
一 总体情况
二 “欧洲汉学泰斗”沙畹
三 考狄和他的《中国书目》
四 伯希和、马伯乐和葛兰言
第三节 二战后的汉学家及其成就
一 汉学家队伍的扩大
二 戴密微和谢和耐
三 战后中国文化译介
第四节 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五章 德国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战后中国学的三大学派
一 傅吾康与汉堡学派
二 福赫伯与慕尼黑学派
三 艾克斯与莱比锡学派及东德地区的中国学
第三节 80年代的汉学研究与教学
一 80年代以来的几个研究热点
二 主要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六章 英国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要汉学家及其成就
一 李约瑟和他的《中国科技史》
二 韦利的古代诗歌译介与巫文化研究
三 霍克斯的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第三节 对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关注
第四节 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七章 欧洲其他国家的中国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北欧国家的中国研究
一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与马悦然
二 荷兰汉学家戴闻达和高罗佩
第三节 东欧国家的中国研究
一 捷克的中国研究
二 斯洛伐克的中国研究
三 波兰等国的中国研究
第八章 昭和时代日本的中国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战前和战时的汉学研究
一 中国哲学研究学者津田左右吉、武内义雄等
二 中国史学研究学者桑原骘藏、藤田丰八等
三 中国文学研究学者盐谷温、铃木虎雄、青木正儿等
第三节 战后的汉学研究
一 中国哲学研究学者木村英一、赤忠冢、冈田武彦等
二 中国史学研究学者仁井田升、公崎市定、贝冢茂树等
三 中国文学研究学者吉川幸次郎、小川野树、目加田诚等
四 汉语言研究学者诸桥辙次、白川静、藤堂明保等
第四节 战后的汉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九章 亚洲其他国家的中国研究
第一节 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
一 概述
二 早期中国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三 研究的领域
四 重要汉学家
五 中国学研究机构与汉语教学
第二节 韩国的中国研究
一 中国研究的视野
二 汉语教学与中国研究机构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 国外主要汉学机构
附录三 国外汉学家名录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国外汉学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