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riminal Law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80078961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刑法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简介:我们选择的标准是名著与新著。名著取其名,新著取其新。名著是享有盛誉已得到公认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新著不仅是指新出版的著作,而且是指具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的反映时代要求的创新之作。新著不一定有名,但如果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新著也会成名著。我们将继续坚持选择的标准,把更多的好书新书译成中文,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以推动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学习外国的理论固然是为了借鉴,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超越,借鉴必须与批判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
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刑法的结构与功能…………………………………………(3)
第一节 当前刑法的形式结构……………………………………(4)
第二节 当前刑法的运作结构……………………………………(6)
第三节 刑法的功能结构…………………………………………(8)
第二部分当前的运作结构
第二章当前法律的基本架构区分…………………………………(13)
第一节 犯罪一抗辩理由的区分…………………………………(13)
第二节 当前的运作结构:犯罪定义、归责原理和
一般抗辩理由……………………………………………(15)
. 第三章犯罪要件……………………………………………………(19)
第一节 犯罪行为一犯罪心理的理论化困境……………………(19)
一、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各自内部的理论多样化……………(20)
二、犯罪行为诸原理中术语的混乱……………………………(22)
三、结论与建议:客观、可责性、作为一不作为条件……………(25)
第二节 犯罪定义的客观要素……………………………………(27)
一、行为要素、情节要素和结果要素的客观
要素分类方案的弱点………………………………………(29)
二、因果关系要件在现代刑法典理论化中的混乱……………(31)
第三节 作为一不作为要件与非自愿抗辩理由…………………(35)
一、法定的作为要件的作用……………………………………(35)
二、作为免责理由的自愿要件…………………………………(40)
第四节 犯罪定义中的可责性要素………………………………(44)
一、要素分析的演变……………………………………………(44)
二、可责性的区分………………………………………………(47)
三、可责性要件定义中的不对称性……………………………(50)
四、现代美国可责性设计方案的一些困境……………………(55)
第四章归责的原则…………………………………………………(64)
第一节 归责的过程………………………………………………(64)
第二节 归责的原理………………………………………………(67)
第三节 归责的理论………………………………………………(72)
第五章一般抗辩理由………………………………………………(77)
第一节 非一无罪抗辩理由………………………………………(81)
一、非一无罪抗辩理由社会代价的最小化……………………(82)
二、警察圈套抗辩理由的性质…………………………………(88)
第二节 免责理由………………………………………………(92)
一、免责抗辩理由的内部结构…………………………………(94)
(一)无行为能力要件…………………………………………(95)
(二)四种免责的条件及其内涵…………………………………(96)
(三)免责条件的客观限制……………………………………(100)
二、免责理由的无行为能力一架构体系和多重
免责理由问题……………………………………………(104)
第三节 正当性理由……………………………………………(107)
一、三种正当性抗辩理由………………………………………(108)
二、正当性抗辩理由的内部结构………………………………(111)
三、关于正当性理由的冲突理论:行为对理由………………(113)
四、“理由”原理与当前法律对“相信”的
表述之间的不相容性………………………………………(117)
五、“行为”对“理由”:责任结果……………………(118)
(一)对正当性理由的认识错误 …………………………(118)
1.抵制认识错误正当性理由的责任………………………(119)
2.有特权的暴力对无特权的暴力…………………………(120)
(二)不明知正当的行为人……………………………………(122)
1.对于结果损害重要意义的歧义…………………………(123)
2.作为法律不能犯预谋的不明知正当性理由 ……………(125)
3.抵制不明知正当性的行为人的责任……………………(127)
(三)责任结果概要……………………………………………(129)
六、“行为”对“理由”:术语与理论化……………………(130)
(一)理论化的清晰性:“正当性理由和免责理由”对“有特权的
正当性理由、无特权的正当性理由和免责理由”……………(130)
(二)向受刑法命令约束者宣示刑法的命令……………………(133)
七、行为一理由双重要件的提议………………………………(137)
八、行为对理由:概要和结论…………………………………(139)
第三部分功能结构
第六章刑法的功能分析…………………………………………(144)
第一节 标准的理论化…………………………………………(145)
一、“犯罪行为”要件……………………………………………(145)
二、“犯罪心理”要件……………………………………………(146)
三、抗辩理由……………………………………………………(155)
第二节 规则宣示、责任分配和等级划分………………………(157)
第七章行为规则…………………………………………………(161)
第一节 责任规则和划分等级规则的遮掩
模糊了行为规则………………………………………(161)
第二节 混淆行为规则和责任判断:模棱两可的无罪宣告…(163)
第三节 主观地界定“正当的”行为混淆了规则宣示功能
和责任功能:没能界定正当行为的规则………………(165)
第四节 混淆风险一造成的行为规则和风险一漠视的责任
判断:没能界定犯罪风险………………………………(167)
第五节 结论………………………………………………(175)
第八章责任原理………………………………………………(176)
第一节 将基本的和加重的可责性要件提高到犯罪化心理
状态的地位:不适当地限制预谋责任…………………(176)
第二节 模糊了自愿要件与免责理由共享的责任功能:扭曲了
非自愿作为抗辩理由…………………………………(184)
第三节 结论………………………………………………(189)
第九章划分等级原理…………………………………………(191)
第一节 用可责性术语界定被禁止的风险混杂了责任和划分
等级:缺乏犯罪风险时对风险一造成的等级加重……(192)
第二节 对主要的划分等级因素不完全、不系统的使用…(194)
第三节 二分的判断对连续的判断:在划分等级中使用规则
宣示和责任分配形式…………………………………(197)
第四节 划分等级对量刑:主张反对以司法量刑
代替划分等级…………………………………………(199)
第五节 结论………………………………………………(202)
第四部分运用结构提高功能
第十章起草行为法……………………………………………(209)
第一节 删除有关责任和划分等级的语言………………(209)
第二节 合并重叠之罪……………………………………(211)
第三节 简化正当性抗辩理由……………………………(213)
第四节 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215)
第五节 可能时顺应公众的观点…………………………(219)
第十一章起草裁判法…………………………………………(222)
第一节 采用与分析过程匹配的法典结构………………(222)
第二节 包括所有与裁判相关的可清晰表述的规则……(224)
第三节 尽可能使用一般原则……………………………(225)
第四节 在理论类似的规定中使用同样的语言…………(228)
第五节 提供意思明确的陪审团裁定…………………………(230)
第六节 反对“声分离”的情况………………………………(235)
附录
附录一:行为法草案………………………………………………(239)
附录二:裁判法草案………………………………………………(251)
附录三:罗宾逊教授及著述简介…………………………………(271)
第一章刑法的结构与功能…………………………………………(3)
第一节 当前刑法的形式结构……………………………………(4)
第二节 当前刑法的运作结构……………………………………(6)
第三节 刑法的功能结构…………………………………………(8)
第二部分当前的运作结构
第二章当前法律的基本架构区分…………………………………(13)
第一节 犯罪一抗辩理由的区分…………………………………(13)
第二节 当前的运作结构:犯罪定义、归责原理和
一般抗辩理由……………………………………………(15)
. 第三章犯罪要件……………………………………………………(19)
第一节 犯罪行为一犯罪心理的理论化困境……………………(19)
一、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各自内部的理论多样化……………(20)
二、犯罪行为诸原理中术语的混乱……………………………(22)
三、结论与建议:客观、可责性、作为一不作为条件……………(25)
第二节 犯罪定义的客观要素……………………………………(27)
一、行为要素、情节要素和结果要素的客观
要素分类方案的弱点………………………………………(29)
二、因果关系要件在现代刑法典理论化中的混乱……………(31)
第三节 作为一不作为要件与非自愿抗辩理由…………………(35)
一、法定的作为要件的作用……………………………………(35)
二、作为免责理由的自愿要件…………………………………(40)
第四节 犯罪定义中的可责性要素………………………………(44)
一、要素分析的演变……………………………………………(44)
二、可责性的区分………………………………………………(47)
三、可责性要件定义中的不对称性……………………………(50)
四、现代美国可责性设计方案的一些困境……………………(55)
第四章归责的原则…………………………………………………(64)
第一节 归责的过程………………………………………………(64)
第二节 归责的原理………………………………………………(67)
第三节 归责的理论………………………………………………(72)
第五章一般抗辩理由………………………………………………(77)
第一节 非一无罪抗辩理由………………………………………(81)
一、非一无罪抗辩理由社会代价的最小化……………………(82)
二、警察圈套抗辩理由的性质…………………………………(88)
第二节 免责理由………………………………………………(92)
一、免责抗辩理由的内部结构…………………………………(94)
(一)无行为能力要件…………………………………………(95)
(二)四种免责的条件及其内涵…………………………………(96)
(三)免责条件的客观限制……………………………………(100)
二、免责理由的无行为能力一架构体系和多重
免责理由问题……………………………………………(104)
第三节 正当性理由……………………………………………(107)
一、三种正当性抗辩理由………………………………………(108)
二、正当性抗辩理由的内部结构………………………………(111)
三、关于正当性理由的冲突理论:行为对理由………………(113)
四、“理由”原理与当前法律对“相信”的
表述之间的不相容性………………………………………(117)
五、“行为”对“理由”:责任结果……………………(118)
(一)对正当性理由的认识错误 …………………………(118)
1.抵制认识错误正当性理由的责任………………………(119)
2.有特权的暴力对无特权的暴力…………………………(120)
(二)不明知正当的行为人……………………………………(122)
1.对于结果损害重要意义的歧义…………………………(123)
2.作为法律不能犯预谋的不明知正当性理由 ……………(125)
3.抵制不明知正当性的行为人的责任……………………(127)
(三)责任结果概要……………………………………………(129)
六、“行为”对“理由”:术语与理论化……………………(130)
(一)理论化的清晰性:“正当性理由和免责理由”对“有特权的
正当性理由、无特权的正当性理由和免责理由”……………(130)
(二)向受刑法命令约束者宣示刑法的命令……………………(133)
七、行为一理由双重要件的提议………………………………(137)
八、行为对理由:概要和结论…………………………………(139)
第三部分功能结构
第六章刑法的功能分析…………………………………………(144)
第一节 标准的理论化…………………………………………(145)
一、“犯罪行为”要件……………………………………………(145)
二、“犯罪心理”要件……………………………………………(146)
三、抗辩理由……………………………………………………(155)
第二节 规则宣示、责任分配和等级划分………………………(157)
第七章行为规则…………………………………………………(161)
第一节 责任规则和划分等级规则的遮掩
模糊了行为规则………………………………………(161)
第二节 混淆行为规则和责任判断:模棱两可的无罪宣告…(163)
第三节 主观地界定“正当的”行为混淆了规则宣示功能
和责任功能:没能界定正当行为的规则………………(165)
第四节 混淆风险一造成的行为规则和风险一漠视的责任
判断:没能界定犯罪风险………………………………(167)
第五节 结论………………………………………………(175)
第八章责任原理………………………………………………(176)
第一节 将基本的和加重的可责性要件提高到犯罪化心理
状态的地位:不适当地限制预谋责任…………………(176)
第二节 模糊了自愿要件与免责理由共享的责任功能:扭曲了
非自愿作为抗辩理由…………………………………(184)
第三节 结论………………………………………………(189)
第九章划分等级原理…………………………………………(191)
第一节 用可责性术语界定被禁止的风险混杂了责任和划分
等级:缺乏犯罪风险时对风险一造成的等级加重……(192)
第二节 对主要的划分等级因素不完全、不系统的使用…(194)
第三节 二分的判断对连续的判断:在划分等级中使用规则
宣示和责任分配形式…………………………………(197)
第四节 划分等级对量刑:主张反对以司法量刑
代替划分等级…………………………………………(199)
第五节 结论………………………………………………(202)
第四部分运用结构提高功能
第十章起草行为法……………………………………………(209)
第一节 删除有关责任和划分等级的语言………………(209)
第二节 合并重叠之罪……………………………………(211)
第三节 简化正当性抗辩理由……………………………(213)
第四节 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215)
第五节 可能时顺应公众的观点…………………………(219)
第十一章起草裁判法…………………………………………(222)
第一节 采用与分析过程匹配的法典结构………………(222)
第二节 包括所有与裁判相关的可清晰表述的规则……(224)
第三节 尽可能使用一般原则……………………………(225)
第四节 在理论类似的规定中使用同样的语言…………(228)
第五节 提供意思明确的陪审团裁定…………………………(230)
第六节 反对“声分离”的情况………………………………(235)
附录
附录一:行为法草案………………………………………………(239)
附录二:裁判法草案………………………………………………(251)
附录三:罗宾逊教授及著述简介…………………………………(271)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riminal Law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