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全面研究了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及其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本书探索赵孟頫书法的成因,从家学渊源、哲理启悟、地域陶冶诸方面,通过大量的史料给予合理的解释。本书研究书法艺术问题,不是就事论事地静态观察,总是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给以科学的定位。本书探索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的贡献,是从晋、唐、宋、元以至明、清、近现代书法的流变里,从书法艺术的迂回转折中,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作出赵孟頫书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准确评价。对于历来关于赵孟頫人品与书品的功过褒贬的不同评论,作者也没有简单地予以臧否,而是对前人的各种议论综合观察,全面评析,然后得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目录
序 吴欢章/1
第一章 赵孟頫生平概述/1
第一节 金枝玉叶前朝遗民
第二节 蕙蕙兰草登堂入室
第三节 备受恩宠仕隐两兼
第四节 荣归故里无疾而终
附:赵孟頫年谱简表、元朝中央官制简表
第二章 赵孟頫书法成因/45
第一节 家学传承得天独厚
第二节 服膺佛道启迪灵性
第三节 江南秀色山水之助
第三章 宋元书法概述/81
第一节 苏黄米意气风发
第二节 子昂伯机雄峙书坛
第四章 纵横天下七百年/109
第一节 继往开来源远流长
第二节 功过褒贬众说纷纭
第三节 弘扬文艺功莫大焉
第五章 楷书当为天下法/193
第一节 赵体楷书特征
第二节 起笔、运笔与收笔
第三节 赵体笔法分析
第四节 赵体结构分析
第五节 赵体楷书作品赏析
第六节 赵氏书法与馆阁体之关系
第六章 赵氏行草书艺术/235
第一节 赵体行草书
第二节 笔势
第三节 章 法
第四节 赵体行草书作品赏析
第七章 赵孟頫篆隶艺术/275
第一节 赵孟頫篆书
第二节 赵孟頫隶书与章草
第三节 赵孟頫篆隶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节 赵孟頫篆刻艺术
第八章 赵孟頫书论/293
第一节 用笔为上与用笔千古不易
第二节 贵有古意与继承创新
第三节 精选勤学持之以恒
第四节 须知书画本来同
第九章 学习赵字的步骤与方法/309
第一节 合理选择碑帖
第二节 以楷书为基础
第三节 临与摹
第四节 领悟与创新
后记一/335
后记二/337
第一章 赵孟頫生平概述/1
第一节 金枝玉叶前朝遗民
第二节 蕙蕙兰草登堂入室
第三节 备受恩宠仕隐两兼
第四节 荣归故里无疾而终
附:赵孟頫年谱简表、元朝中央官制简表
第二章 赵孟頫书法成因/45
第一节 家学传承得天独厚
第二节 服膺佛道启迪灵性
第三节 江南秀色山水之助
第三章 宋元书法概述/81
第一节 苏黄米意气风发
第二节 子昂伯机雄峙书坛
第四章 纵横天下七百年/109
第一节 继往开来源远流长
第二节 功过褒贬众说纷纭
第三节 弘扬文艺功莫大焉
第五章 楷书当为天下法/193
第一节 赵体楷书特征
第二节 起笔、运笔与收笔
第三节 赵体笔法分析
第四节 赵体结构分析
第五节 赵体楷书作品赏析
第六节 赵氏书法与馆阁体之关系
第六章 赵氏行草书艺术/235
第一节 赵体行草书
第二节 笔势
第三节 章 法
第四节 赵体行草书作品赏析
第七章 赵孟頫篆隶艺术/275
第一节 赵孟頫篆书
第二节 赵孟頫隶书与章草
第三节 赵孟頫篆隶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节 赵孟頫篆刻艺术
第八章 赵孟頫书论/293
第一节 用笔为上与用笔千古不易
第二节 贵有古意与继承创新
第三节 精选勤学持之以恒
第四节 须知书画本来同
第九章 学习赵字的步骤与方法/309
第一节 合理选择碑帖
第二节 以楷书为基础
第三节 临与摹
第四节 领悟与创新
后记一/335
后记二/337
赵孟頫书法艺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