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恒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1106338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本科学历教育为特定目标,以药学及制药工程专业为特定对象,以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知识性为特定要求。全书力求实现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主要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生命有机体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大分子及前体的合成、分解代谢途径以及生物能量(ATP)的生成方式;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与表达;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组结构及基因重组、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激素调控机制、代谢调控机制等。

目录

绪论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生化制药与现代药学研究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和作用
五、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六、学习方法
第一章 糖化学及生物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糖的结构及性质
一、单糖的结构
二、单糖的性质
第三节 二糖的结构及性质
第四节 多糖的结构及性质
一、同多糖
二、杂多糖
第五节 糖生物学
一、糖生物学研究的特点
二、糖蛋白
三、蛋白聚糖
四、寡聚糖链与人类健康
五、糖类在医药中的应用
第二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脂质的定义
二、脂质的分类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第二节 脂肪酸
一、概述
二、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三、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第三节 三酰甘油
一、结构与类型
二、性质
第四节 磷脂
一、甘油磷脂
二、鞘氨醇磷脂
第五节 固醇
一、固醇的核心结构
二、胆固醇
三、胆固醇的衍生物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功能、组成及分类
一、蛋白质的功能
二、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结构特点
第二节 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水解
二、氨基酸的通式
三、氨基酸的分类
四、氨基酸的性质
五、氨基酸的分析
六、氨基酸的制备和用途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方法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五、蛋白质分子中的重要化学键
六、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
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 蛋白质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二、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量测定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
四、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第五节 蛋白质的抽提、分离、纯化和鉴定
一、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过程
二、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
三、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第四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化学组成
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二、DNA的二级结构
三、DNA的三级结构
四、DNA的功能
五、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一、一般物理性质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第四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一、核酸分离纯化的一般原则
二、核酸分离纯化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三、核酸纯度鉴定
第五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B_1
二、维生素B_2
三、维生素PP
四、维生素B_6
五、泛酸
六、生物素
七、叶酸
八、维生素B_(12)
九、维生素C
十、硫辛酸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第六章 酶化学
第一节 酶的概念、分类和命名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分类
三、酶的命名
第二节 酶的化学本质和结构
一、酶的分子组成
二、酶的活性中心
第三节 酶作用特性
一、反应条件温和
二、极高的催化效率
三、高度的特异性
四、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
第四节 酶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
一、酶浓度的影响
二、底物浓度的影响——米氏方程
三、温度的影响
四、pH值的影响
五、抑制剂的影响
六、激活剂的影响
第五节 酶作用机制
一、诱导契合学说
二、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六节 酶活力的测定及酶的分离与纯化
第七节 酶的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
二、酶含量的调节
三、同工酶
第七章 激素化学
第一节 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一、激素的一般概念
二、激素的分类
第二节 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受体及其特点
二、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
一、重要的动物激素
二、昆虫激素
三、植物激素
第八章 生物膜
第一节 生物膜的概念
第二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一、膜脂
二、膜蛋白
三、糖类
第三节 生物膜的结构
一、生物膜中膜组分之间的作用力
二、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第四节 生物膜的功能
一、物质交换功能
二、细胞膜的保护功能
三、信息传递
四、能量转换
五、免疫功能
六、运动功能
第九章 糖代谢
第一节 代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糖的酶促降解
一、淀粉和糖原酶促降解
二、纤维素酶促降解
三、二糖酶促降解
第三节 糖的无氧分解
一、葡萄糖无氧分解过程
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三、丙酮酸去路
四、无氧分解小结
第四节 糖的有氧分解
一、糖有氧分解途径
二、三羧酸循环有关酶及调控
三、三羧酸循环调控
四、三羧酸循环小结
五、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过程
二、磷酸戊糖途径有关酶及调控
三、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六节 乙醛酸循环
第七节 糖异生作用
一、糖异生作用途径
二、糖异生作用关键步骤及相关酶
三、糖异生作用与糖酵解关系
四、糖异生作用小结
五、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第八节 糖原合成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第九节 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第十节 光合作用简介
一、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的产物
四、光合作用的能源
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第十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特点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和特点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一、单纯α-脱羧
二、α-氧化脱羧
三、单纯β-脱羧
四、β-氧化脱羧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水的产生
一、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的组成及顺序
二、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第四节 能量的产生及利用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
二、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三、ATP的合成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五、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第五节 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一、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二、ATP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脂代谢
第一节 脂类消化、吸收、贮存和动员
一、脂肪消化
二、脂类吸收与转运
三、脂类贮存与动员
第二节 脂肪分解代谢
一、甘油的分解
二、脂肪酸的分解
三、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3-磷酸甘油的合成
二、脂肪酸的合成
三、三酰甘油的合成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一、磷脂的生物合成
二、磷脂的分解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一、胆固醇的消化吸收
二、胆固醇的合成
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一、血脂
二、血浆脂蛋白
第十二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酶促降解
第二节 氨基酸共同分解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二、脱羧基作用
三、α-酮酸代谢去路
四、氨代谢途径
第三节 氨基酸共同合成代谢
一、还原氨基化作用
二、转氨基作用
三、氨基酸互相转化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
一、含硫氨基酸代谢
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三、支链氨基酸代谢
第十三章 核酸代谢
第一节 核酸分解代谢
一、外源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二、碱基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四、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第三节 DNA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复制的一般规律
三、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四、参与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五、原核生物的DNA复制
六、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七、DNA的损伤与修复
八、逆转录
第四节 RNA的生物合成
一、转录的一般规律
二、转录的过程
三、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
四、RNA的复制
第十四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遗传密码
第三节 核糖体
第四节 蛋白质合成过程
一、氨基酸活化与转移
二、肽链合成的起始
三、肽链的延长
四、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五、肽链合成后加工
六、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区别
第五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十五章 代谢调节控制
第一节 物质代谢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调节控制
一、代谢调节的种类
二、酶水平调节
三、激素调节
四、神经调节
第十六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一、分子杂交
二、印迹技术
三、探针技术
第二节 PCR技术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
三、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第三节 核酸序列分析
一、化学裂解法
二、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三、DNA自动测序
第四节 基因文库
一、基因组DNA文库
二、cDNA文库
第五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一、功能克隆
二、定位克隆
三、表型克隆
第六节 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一、基因转移技术
二、核转移技术
三、基因敲除技术
四、基因沉默技术
五、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节 生物芯片技术
一、基因芯片
二、蛋白质芯片
第八节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一、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第十七章 基因组结构及基因重组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
一、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二、细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三、线粒体DNA的结构和功能
四、真核细胞核染色体的结构
五、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第二节 基因重组
一、基因重组的基本形式
二、工具酶
三、基因载体
四、目的基因
五、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六、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七、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
八、目的基因的表达
第十八章 疾病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基因诊断
二、基因治疗
第二节 基因组学与医药学
一、基因组学
二、基因组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英汉名词对照
汉英名词对照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