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民俗研究》讲述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一辑)编辑出版了,这是中国民俗学会学术活动中的一件大事,是值得认真庆贺的!因为学会成立至今,已整整十个年头,其间学界同仁曾作过种种努力,希望建立这样一个学术阵地,使研究成果能及时发表并造就一支民俗学理论队伍。但多年来由于不必叙说的困扰,这一美好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中间出版过两册临时性的论文集)。今天当《中国民俗学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自然产生一种溢于言表的欣喜之情。这本论文集所收文章,主要选自1993年冬季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中有个别文章是后来补交的)。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共46篇,但由于论文集字数的限制,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一篇《纪要》外,只选了其中的23篇,其余论文和入选论文一起作存目备查。
目录
民俗文化的民族凝聚力 钟敬文
论民俗改革 李绪鉴
论民俗传统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刘志成/谢丽华
妈祖文化热探源 祁金华
“佛托玛玛”新探 萨音·塔娜
陈靖姑信仰及其传说的研究 叶大兵/叶丽娅
蒙古人的马祭 波·少布
跳曹盖--一种古老的傩文化形态 李鉴踪
山西煤文化与煤神崇拜 段友文
云贵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类征初探 陈晓红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概览 吴雅芝
传统岁时节日的形成及特征 李惠芳
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灯官考论 丁广惠
火把节习俗的三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化轨迹 杨知勇
经济变型期的婚俗 宋德胤
崖葬习俗的成因及其文化内涵 万建中
黄河下游航运民俗 山曼
豫北地区祈雨、防涝习俗的调查与研究 郭松针
晋西柳林“盘子”庙会调查 白占全
泉州与鹿港 黄炳元
原始艺术的“哑语功能” 林河
盘古神话问答--对民俗与民俗文化的思考 张振犁
灾异、征兆、牺牲--从“陷湖”传说到“献身”故事 何红一
从谚语看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择偶观 杨万娟
深入开展民俗的调查与研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而继续努力奋斗--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纪实 董晓萍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杨丽慧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存目
论民俗改革 李绪鉴
论民俗传统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刘志成/谢丽华
妈祖文化热探源 祁金华
“佛托玛玛”新探 萨音·塔娜
陈靖姑信仰及其传说的研究 叶大兵/叶丽娅
蒙古人的马祭 波·少布
跳曹盖--一种古老的傩文化形态 李鉴踪
山西煤文化与煤神崇拜 段友文
云贵地区民族服饰文化类征初探 陈晓红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概览 吴雅芝
传统岁时节日的形成及特征 李惠芳
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灯官考论 丁广惠
火把节习俗的三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化轨迹 杨知勇
经济变型期的婚俗 宋德胤
崖葬习俗的成因及其文化内涵 万建中
黄河下游航运民俗 山曼
豫北地区祈雨、防涝习俗的调查与研究 郭松针
晋西柳林“盘子”庙会调查 白占全
泉州与鹿港 黄炳元
原始艺术的“哑语功能” 林河
盘古神话问答--对民俗与民俗文化的思考 张振犁
灾异、征兆、牺牲--从“陷湖”传说到“献身”故事 何红一
从谚语看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择偶观 杨万娟
深入开展民俗的调查与研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而继续努力奋斗--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纪实 董晓萍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杨丽慧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存目
中国民俗学研究.第一辑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