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该书内容涵盖哮喘病概述、哮喘的中药治疗、哮喘的外治法、哮喘的穴位注射疗法、哮喘的西医诊断和治疗简介、如何根治哮喘以及历代治哮名方100首七部分。
目录
书名页 1
版权页 2
前言 3
目录 6
第一章哮喘病概述 14
第一节哮喘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14
一、哮喘名称的由来 14
二、哮喘病名的历史沿革 16
第二节哮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8
一、哮喘的定义 18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 20
第三节哮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 22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22
二、中医学的认识 29
第四节哮喘发病机理的探讨 36
一、扶正与攻邪问题 36
二、过敏与标本问题 38
第五节哮喘的分类 42
一、现代医学的分类 42
(一) 传统分类法 42
(二) 其他分类法 44
二、中医的分型 46
(一) 教材分类法 46
(二) 卫生部药政局分类法 46
(三)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分类法 47
第六节哮喘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 48
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分会1988 年修订标准 48
(一) 诊断标准 48
(二) 证候分类 48
(三) 病情评定标准 49
(四) 疗效评定标准 50
[附] 缓解期判定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50
(一) 判定标准 50
(二) 疗效评定标准 50
第二章哮喘的中药治疗 53
一、汗法 53
二、吐法 56
三、下法 58
四、温肺化饮法 60
五、清肺达邪法 62
六、泻肺通腑法 64
七、和解宣肺法 66
八、温中健脾法 67
九、温经散寒法 69
十、截痰止哮法 70
十一、化痰导滞法 73
十二、疏肝理气法 74
十三、活血化瘀法 75
十四、化积止哮法 77
十五、透毒止哮法 79
十六、抗敏止哮法 81
十七、清金润肺法 82
十八、扶正达邪法 84
十九、广络原野法 86
第三章哮喘的外治法 88
第一节敷贴疗法 89
一、起源 89
二、敷贴疗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90
三、哮喘敷贴的常用部位 91
四、敷贴疗法的常用药物 97
五、敷贴疗法的注意事项 100
六、其他常用敷贴法 102
第二节火罐疗法和刮痧疗法 110
一、拔罐疗法 111
二、刮痧疗法 112
第三节针刺疗法 113
一、取穴和治疗方法 114
二、针灸作用机理的探讨 116
第四节灸法 118
一、灸法分类 119
二、哮喘灸法常用穴与方法 119
第五节推拿疗法 123
一、小儿哮喘推拿法 124
二、青少年哮喘推拿法 125
三、其他 126
第六节耳穴疗法 128
[附] 耳穴插图(见图12) 131
第七节其他外治法 132
第八节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134
第四章哮喘的穴位注射疗法 137
第一节穴位注射的原理和种类 137
一、穴位注射的种类 137
二、穴位注射的原理 139
第二节免疫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穴位注射 142
一、胸腺素(Thymosin) 142
二、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er, TF) 144
三、卡介苗( Vaccin Calmette-Guerin) 146
四、干扰素( Interferon) 149
五、支气管菌苗 149
六、麻疹活疫苗(Live Measles Vaccine) 150
七、人血丙种球蛋白(Human Serum Globulin ) 150
八、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Human Placental Serum Globulin) 151
九、胎盘组织液 151
十、核酪注射液 152
十一、脱敏液 154
第三节中药制剂穴位注射 157
一、黄芪注射液 157
二、复方当归注射液 157
三、鱼腥草注射液 158
四、双黄连注射液或莲必治注射液 162
五、复方丹参注射液 162
第四节西药制剂穴位注射 162
一、激素类 162
二、山莨菪碱( 654 2) 168
三、维生素K 168
四、异搏定 170
五、抗生素类 170
第五章哮喘的西医诊断和治疗简介 175
一、定义 176
二、诊断标准 176
三、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177
四、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 177
五、哮喘的治疗 179
(一) 治疗目的 179
(二) 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180
(三)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见表4 ) 180
(四) 说明 181
六、常用药物简介 181
七、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186
八、疗效判断标准 186
九、缓解期的处理 187
十、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188
(一) 实践表明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88
(二)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 188
(三) 哮喘管理成功的目标 189
十一、( 附录1) 气道反应性测定方法(支气管激发试验) 189
(一) 乙酰甲胆碱、组胺吸入激发试验 190
(二) 运动试验 192
十二、( 附录2)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塞可逆性试验) 194
(一) 适应症 194
(二) 试验方法 194
(三) 计算方法 195
(四) 临床意义 195
(五) 注释 195
十三、( 附录3) PEF 昼夜波动率(日内波动率) 195
(一) 测定方法 196
(二) 计算方法 196
第六章如何根治哮喘 197
一、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197
二、患者的思想认识 201
(一) 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树立战术上的速决战和战略上的持久战思想 201
(二) 认识疾病发展阶段 208
(三) 早治 210
[附] 以中药为主综合治疗哮喘36 例临床观察 213
一、一般资料 213
二、治疗方法 214
三、治疗效果 216
四、病例介绍 216
五、小结 217
六、临床体会 218
第七章历代治哮名方100 首 222
版权页 2
前言 3
目录 6
第一章哮喘病概述 14
第一节哮喘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14
一、哮喘名称的由来 14
二、哮喘病名的历史沿革 16
第二节哮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8
一、哮喘的定义 18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 20
第三节哮喘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学 22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22
二、中医学的认识 29
第四节哮喘发病机理的探讨 36
一、扶正与攻邪问题 36
二、过敏与标本问题 38
第五节哮喘的分类 42
一、现代医学的分类 42
(一) 传统分类法 42
(二) 其他分类法 44
二、中医的分型 46
(一) 教材分类法 46
(二) 卫生部药政局分类法 46
(三)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分类法 47
第六节哮喘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 48
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分会1988 年修订标准 48
(一) 诊断标准 48
(二) 证候分类 48
(三) 病情评定标准 49
(四) 疗效评定标准 50
[附] 缓解期判定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50
(一) 判定标准 50
(二) 疗效评定标准 50
第二章哮喘的中药治疗 53
一、汗法 53
二、吐法 56
三、下法 58
四、温肺化饮法 60
五、清肺达邪法 62
六、泻肺通腑法 64
七、和解宣肺法 66
八、温中健脾法 67
九、温经散寒法 69
十、截痰止哮法 70
十一、化痰导滞法 73
十二、疏肝理气法 74
十三、活血化瘀法 75
十四、化积止哮法 77
十五、透毒止哮法 79
十六、抗敏止哮法 81
十七、清金润肺法 82
十八、扶正达邪法 84
十九、广络原野法 86
第三章哮喘的外治法 88
第一节敷贴疗法 89
一、起源 89
二、敷贴疗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90
三、哮喘敷贴的常用部位 91
四、敷贴疗法的常用药物 97
五、敷贴疗法的注意事项 100
六、其他常用敷贴法 102
第二节火罐疗法和刮痧疗法 110
一、拔罐疗法 111
二、刮痧疗法 112
第三节针刺疗法 113
一、取穴和治疗方法 114
二、针灸作用机理的探讨 116
第四节灸法 118
一、灸法分类 119
二、哮喘灸法常用穴与方法 119
第五节推拿疗法 123
一、小儿哮喘推拿法 124
二、青少年哮喘推拿法 125
三、其他 126
第六节耳穴疗法 128
[附] 耳穴插图(见图12) 131
第七节其他外治法 132
第八节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134
第四章哮喘的穴位注射疗法 137
第一节穴位注射的原理和种类 137
一、穴位注射的种类 137
二、穴位注射的原理 139
第二节免疫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穴位注射 142
一、胸腺素(Thymosin) 142
二、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er, TF) 144
三、卡介苗( Vaccin Calmette-Guerin) 146
四、干扰素( Interferon) 149
五、支气管菌苗 149
六、麻疹活疫苗(Live Measles Vaccine) 150
七、人血丙种球蛋白(Human Serum Globulin ) 150
八、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Human Placental Serum Globulin) 151
九、胎盘组织液 151
十、核酪注射液 152
十一、脱敏液 154
第三节中药制剂穴位注射 157
一、黄芪注射液 157
二、复方当归注射液 157
三、鱼腥草注射液 158
四、双黄连注射液或莲必治注射液 162
五、复方丹参注射液 162
第四节西药制剂穴位注射 162
一、激素类 162
二、山莨菪碱( 654 2) 168
三、维生素K 168
四、异搏定 170
五、抗生素类 170
第五章哮喘的西医诊断和治疗简介 175
一、定义 176
二、诊断标准 176
三、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177
四、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 177
五、哮喘的治疗 179
(一) 治疗目的 179
(二) 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180
(三)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见表4 ) 180
(四) 说明 181
六、常用药物简介 181
七、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186
八、疗效判断标准 186
九、缓解期的处理 187
十、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188
(一) 实践表明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88
(二)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 188
(三) 哮喘管理成功的目标 189
十一、( 附录1) 气道反应性测定方法(支气管激发试验) 189
(一) 乙酰甲胆碱、组胺吸入激发试验 190
(二) 运动试验 192
十二、( 附录2)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塞可逆性试验) 194
(一) 适应症 194
(二) 试验方法 194
(三) 计算方法 195
(四) 临床意义 195
(五) 注释 195
十三、( 附录3) PEF 昼夜波动率(日内波动率) 195
(一) 测定方法 196
(二) 计算方法 196
第六章如何根治哮喘 197
一、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197
二、患者的思想认识 201
(一) 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树立战术上的速决战和战略上的持久战思想 201
(二) 认识疾病发展阶段 208
(三) 早治 210
[附] 以中药为主综合治疗哮喘36 例临床观察 213
一、一般资料 213
二、治疗方法 214
三、治疗效果 216
四、病例介绍 216
五、小结 217
六、临床体会 218
第七章历代治哮名方100 首 222
哮喘防治策略[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