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4章,分别介绍了长江流域的青铜冶炼与铸造。包括:荆杨之金、商代长江流域的青铜器、西周时期长江流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青铜器。
目录
前言
1.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长江流域服饰文化初步
1.1 长江流域的服装纤维
1.2 长江流域的纺织工具
1.3 长江流域古代服饰文化的基本面貌
1.3.1 长江中上游地区出土的人身饰物
1.3.2 长江下游出土的人身饰物及特点
1.3.3 长江流域古代服饰文化
2.长江——中国丝织文化的摇篮
2.1 中国丝绸的诞生
2.1.1 必不可少的桑树与蚕蛾资源
2.1.2 悠久深厚的原始纺织与染色技术基础
2.1.3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也是丝绸在中国长江流域地区萌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2.1.4 环境气候因素也与中国丝绸产业的发展及分布有着一定的关联
2.1.5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也导致了丝绸业的发生和发达
2.2 中国古代丝织业生产体系
2.3 海陆“丝绸之路”
3.朴素与威严:商周时期丝织业
3.1 甲骨文与桑丝
3.2 《诗经》与桑丝业
3.3 从青铜器的“外衣”说起
3.4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商周时期的印染工艺
4.诗化与个性: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丝织业
4.1 桑树的改良和蚕种的培育
4.2 丝织技术的进步
4.2.1 选茧
4.2.2 剥茧
4.2.3 缫丝
4.2.4 络丝
4.2.5 并丝
4.3 纺织机械的改进
4.4 织物处理技术
4.4.1 练
4.4.2 染
4.4.3 织物后整理技术——砑光
4.5 高度发达的长江流域丝织业
4.5.1 长江流域丝织品的种类
4.5.2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地下丝绸宝库
4.5.3 长江流域丝织品的纹样和题材
4.5.4 长江流域丝织品的艺术风格
4.5.5 楚缯书与楚帛画
4.5.6 曾母投杼与织机
5.汉风与浪漫:秦汉时期长江流域丝织业
5.1 长沙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又一地下丝绸宝库
5.1.1 纱
5.1.2 绮
5.1.3 罗
5.1.4 锦
5.1.5 刺绣
5.1.6 汉帛画与汉帛书
5.2 汉代养蚕织丝技术
5.3 汉代丝绸贸易与“丝绸之路”
6.时尚与南渐: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丝织业
6.1 长江丝织中心的正式确立
6.2 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丝绸
6.2.1 蜀锦
6.2.2 刺绣
6.2.3 绫
6.2.4 织成
6.2.5 绮
6.3 工艺技术的新阶段
6.4 苏蕙与回文锦
7.繁缛与华丽:隋唐时期长江流域丝织业
7.1 唐代南方丝织品
7.1.1 织成
7.1.2 纱
7.1.3 绫
7.1.4 蜀锦
7.1.5 刺绣
7.2 唐代丝织技术与工艺
7.3 唐代丝织品贸易
7.4 唐诗与中国古代丝绸文化
8.艺术与理性:宋代长红流域丝织业
8.1 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区域的宋代丝织业
8.2 长江流域丝织物
8.2.1 绫
8.2.2 罗
8.2.3 缎
8.2.4 锦
8.2.5 缂丝
8.2.6 刺绣
8.2.7 宋代丝织物纹样
8.3 宋代丝织工艺技术
8.4 宋代丝绸贸易与流通
9.散淡与回归:元代长江流域丝织业
9.1 元代长江流域丝织品
9.1.1 织金锦
9.1.2 缂丝
9.1.3 刺绣
9.1.4 交机绢
9.1.5 缎
9.2 元代长江流域养蚕丝织技术
10.优雅与精致:明代长江流域丝织业
10.1 明代长江流域丝织业
10.2 明代长江流域丝织物
10.2.1 宋式锦
10.2.2 改机
10.2.3 妆花
10.2.4 本色花
10.2.5 织金和织银
10.2.6 提花纱
10.2.7 缎
10.2.8 提花罗
10.2.9 缂丝
10.2.10 刺绣
10.3 明代长江流域丝织技术
10.4 无丝不成镇
10.4.1 明代江南的著名市镇
10.4.2 明代市镇中的牙行、客商和机坊
11.繁华与挽歌:清代长江流域丝织业
11.1 清代蚕桑丝织业
11.2 江南三织造
11.3 《红楼梦》与清代江南丝织业
11.4 清代江南丝织品
11.4.1 辑里丝
11.4.2 宋式锦
11.4.3 云锦
11.4.4 蜀锦
11.4.5 漳缎、漳绒、建绒
11.4.6 缂丝
11.4.7 苏绣、湘绣和蜀绣
11.5 清代长江流域丝织业技术特色
11.6 黄佐卿——现代民族丝织工业的先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
长江流域的古代科学技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