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目录
原版序言/001
再版序言/001
上篇 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第一章 研究总论/003
导 言 中国农民工子女研究课题的由来/003
第一节 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006
第二节 研究方式的阐述/009
第三节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011
第四节 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018
第五节 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024
第二章 四市九县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与教育状态分析/025
导 言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童年/025
第一节 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分析
——安徽省肥东县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0
第二节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以安徽省肥西县高刘镇为个案/075
第三节 发掘留守儿童的积极因素,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安徽省霍山县留守儿童的调研和思考/121
第四节 特殊的成长环境:既有“小皇帝”的待遇,又有“弃儿”的感觉
——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165
第五节 生活在孤独乡土上的孤独孩子
——来自安徽省南陵县的调查报告/194
第六节 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对安徽省宿松县和旌德县留守儿童的调查/225
第七节 让留守儿童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幸福成长
——安徽省凤台县和舒城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250
第八节 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的“新市民活动”
——江苏省无锡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283
第三章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对策分析/298
导 言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98
第一节 建立社会关怀网络/301
第二节 培育新市民教育与农民工家庭及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305
第三节 探索寄宿学校、“代管家长”/310
第四节 培育专业的社工和义工队伍/318
下篇 农民工子女调查十年跟进研究
第四章 学校教育:全方位照看/325
导 言 尽量做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全覆盖/325
第一节 从一般性寄宿学校建设到全方位寄宿学校建设/327
第二节 倡导以公平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332
第三节 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334
第四节 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337
第五章 社会力量:多方支持/340
导 言 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340
第一节 从关注到行动:媒体带动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342
第二节 从我做起:公益活动与志愿者参与/347
第六章 落实家长监护权:爱的本源/350
导 言 家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体/350
第一节 家长责任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351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家长用心培养/354
第三节 家长监护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357
第七章 法律与制度保障/362
导 言 父母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是应尽的法律责任/362
第一节 政府在综合治理系统化的解决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363
第二节 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368
第三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371
第四节 政府购买服务与促进社会力量的整合/374
附 录 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片《不一样的童年》策划文案/376
参考文献/384
编后记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学承担/391
索 引/394
本书作者/395
再版序言/001
上篇 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第一章 研究总论/003
导 言 中国农民工子女研究课题的由来/003
第一节 社会生态学理论视角下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006
第二节 研究方式的阐述/009
第三节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011
第四节 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018
第五节 社会生活和社会教育/024
第二章 四市九县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与教育状态分析/025
导 言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童年/025
第一节 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分析
——安徽省肥东县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0
第二节 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以安徽省肥西县高刘镇为个案/075
第三节 发掘留守儿童的积极因素,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安徽省霍山县留守儿童的调研和思考/121
第四节 特殊的成长环境:既有“小皇帝”的待遇,又有“弃儿”的感觉
——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165
第五节 生活在孤独乡土上的孤独孩子
——来自安徽省南陵县的调查报告/194
第六节 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对安徽省宿松县和旌德县留守儿童的调查/225
第七节 让留守儿童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幸福成长
——安徽省凤台县和舒城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250
第八节 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的“新市民活动”
——江苏省无锡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调查/283
第三章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对策分析/298
导 言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298
第一节 建立社会关怀网络/301
第二节 培育新市民教育与农民工家庭及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305
第三节 探索寄宿学校、“代管家长”/310
第四节 培育专业的社工和义工队伍/318
下篇 农民工子女调查十年跟进研究
第四章 学校教育:全方位照看/325
导 言 尽量做到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和业余生活的全覆盖/325
第一节 从一般性寄宿学校建设到全方位寄宿学校建设/327
第二节 倡导以公平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方式/332
第三节 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334
第四节 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337
第五章 社会力量:多方支持/340
导 言 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340
第一节 从关注到行动:媒体带动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342
第二节 从我做起:公益活动与志愿者参与/347
第六章 落实家长监护权:爱的本源/350
导 言 家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主体/350
第一节 家长责任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351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家长用心培养/354
第三节 家长监护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357
第七章 法律与制度保障/362
导 言 父母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是应尽的法律责任/362
第一节 政府在综合治理系统化的解决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363
第二节 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368
第三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371
第四节 政府购买服务与促进社会力量的整合/374
附 录 国内首部反映留守儿童现状的专题片《不一样的童年》策划文案/376
参考文献/384
编后记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学承担/391
索 引/394
本书作者/395
不一样的童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