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极为重视,在讲授时阐发颇多,感触颇深。从《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先生指出,孟子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 之道,即君道、臣道、师道和孝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 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品、行为的标准。此外,《离娄》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 “赤子之心”。南先生指出,《孟子》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读《孟子》时要结合《春秋》和《战国策》,知悉其中所涉历史背景。
目录
出版说明
离娄章句上
聪明技巧之外〇孟子回家讲课〇慈悲而无方法的人〇帝王和臣子的著作〇凡事皆有原则〇不忍人之政是什么 〇时代的怪现象〇什么是恭 是么是敬〇领导人的三大毛病〇效法尧舜 怀疑尧舜〇《书经》记载的尧〇顺治与洪承畴的问答〇尧如何磨炼舜〇对人民社会不好的果报〇富贵出身的天才〇因仁而得 因仁而失〇废兴存亡四现象〇什么是仁〇又怕醉 又要喝〇好心没好报〇古语说自求多福〇贤者与能者 在位与在职〇杜牧与贾谊〇有道 无道〇顺义与存亡的关系〇努力振作 转弱为强〇谁能天下无敌〇再说杜牧〇社会福利要方法〇平乱或利用乱〇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〇得民心 得天下〇长寿 富有 平安 享受〇獭祭诗书〇古代的人口〇孟子的预言〇良医的趣事〇什么是自暴自弃〇项羽刘邦的自暴自弃〇孟子说的道〇亲情 孝道 爱天下人〇人与人相处之道〇诚是基本〇世事正须高着眼〇什么是信〇承欢膝下〇谁明白善〇天之道 人之道〇二老归服仁政〇鸣鼓而攻之〇春秋笔法〇非战思想〇哲学相法〇宦情不厌少低头〇恭俭之道〇常理与权变〇儿女的教育〇“不责善”的真义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〇孝的真义〇放纵的挑剔〇调和鼎鼐〇怎样看待毁誉之间〇贵耳贱目的故事〇聪明不靠耳目〇好为人师〇人才和才人〇朱子的错误〇中国的十字架
离娄章句下
中国的地域观念〇子产施小惠〇知识与学问的区别〇君臣不能相处〇名臣的言行〇有能力的人该如何〇宗教家的精神〇留宽前面路〇以“义”为准〇君臣相处难〇大少爷功业难成〇赤子之心〇养生送死〇由博而约的教育〇根本智与差别智〇水的哲学〇谁是万物之灵〇师道是什么〇才、德、学兼备〇中国历史的公平精神〇中国纪年的算法〇取与之道〇传非其人 交非其友〇圣人能征服自己〇新娘为大〇公义 私情〇张弘范与范文程〇施琅的故事〇人缘不好 自我反省〇圣人的用心〇不孝有五〇曾子与子思〇齐人的故事〇古代的三个寓言
离娄章句上
聪明技巧之外〇孟子回家讲课〇慈悲而无方法的人〇帝王和臣子的著作〇凡事皆有原则〇不忍人之政是什么 〇时代的怪现象〇什么是恭 是么是敬〇领导人的三大毛病〇效法尧舜 怀疑尧舜〇《书经》记载的尧〇顺治与洪承畴的问答〇尧如何磨炼舜〇对人民社会不好的果报〇富贵出身的天才〇因仁而得 因仁而失〇废兴存亡四现象〇什么是仁〇又怕醉 又要喝〇好心没好报〇古语说自求多福〇贤者与能者 在位与在职〇杜牧与贾谊〇有道 无道〇顺义与存亡的关系〇努力振作 转弱为强〇谁能天下无敌〇再说杜牧〇社会福利要方法〇平乱或利用乱〇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〇得民心 得天下〇长寿 富有 平安 享受〇獭祭诗书〇古代的人口〇孟子的预言〇良医的趣事〇什么是自暴自弃〇项羽刘邦的自暴自弃〇孟子说的道〇亲情 孝道 爱天下人〇人与人相处之道〇诚是基本〇世事正须高着眼〇什么是信〇承欢膝下〇谁明白善〇天之道 人之道〇二老归服仁政〇鸣鼓而攻之〇春秋笔法〇非战思想〇哲学相法〇宦情不厌少低头〇恭俭之道〇常理与权变〇儿女的教育〇“不责善”的真义曾国藩笔记——《英雄诫子弟》〇孝的真义〇放纵的挑剔〇调和鼎鼐〇怎样看待毁誉之间〇贵耳贱目的故事〇聪明不靠耳目〇好为人师〇人才和才人〇朱子的错误〇中国的十字架
离娄章句下
中国的地域观念〇子产施小惠〇知识与学问的区别〇君臣不能相处〇名臣的言行〇有能力的人该如何〇宗教家的精神〇留宽前面路〇以“义”为准〇君臣相处难〇大少爷功业难成〇赤子之心〇养生送死〇由博而约的教育〇根本智与差别智〇水的哲学〇谁是万物之灵〇师道是什么〇才、德、学兼备〇中国历史的公平精神〇中国纪年的算法〇取与之道〇传非其人 交非其友〇圣人能征服自己〇新娘为大〇公义 私情〇张弘范与范文程〇施琅的故事〇人缘不好 自我反省〇圣人的用心〇不孝有五〇曾子与子思〇齐人的故事〇古代的三个寓言
孟子与离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