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研究”的课题成果。为了更概括更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实际内容,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冠以《现代西方经济学说》的书名公开出版。
西方经济学即资产阶级经济学,是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上层建筑而产生的。首先就是要鉴别其良萎,一方面要抛弃其辩护性;另一方面要借鉴、参考其有用性,以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西方经济学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有应用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又有一般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分析研究。本书以其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各个主要流派及其分支理论的研究为对象。现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各个分支理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为使读者全面了解其本来面目,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断,我们首先尽力将有关重要内容予以全面、系统、如实地客观介绍,同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思相渊源和各流派相互之间的关系也给予了适当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论述力求全面、系统、扼要、重点突出、内容新颖,能反映西方经济学最新的发展和动向,便成为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广泛采用数学方法。本书除在必要时仍沿用数学分析方法外,则力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其所要说明的问题。
目录
目录
一、 充分就业的含义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一、 弗莱堡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欧根的理想类型与经济秩序思想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一、 “社会市场经济”的由来
二、 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主张与德国的经济实践
一、 有限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二、 全面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二、 有效需求原理
第八章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第一节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一、 消费者主权论
二、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三、 “货币非国有化”的政策主张
第三节 哈耶克的平等观与理想社会
一、 哈耶克的平等观
二、 哈耶克的理想社会
三、 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三、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国际关系的学说
第九章 公共选择学派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
一、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 公共选择学派的方法论
第二节 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一、 公共物品的特征
二、 “搭便车”与政治市场
三、 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比较
第三节 工资理论与货币、物价理论
四、 公共选择的意义
第三节 公共选择规则
一、 投票规则的种类
二、 最优规则的选择
三、 投票反论与布莱克定理
第四节 政府——政治活动失败与相应对策
一、 政府——政治活动失败论
二、 防止政府活动失败的对策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特征
一、 工资理论
一、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二、 新旧制度主义的相似与差异
三、 新制度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 加尔布雷思的主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一、 权力转移论与企业目标的变化
二、 二元体系理论与新社会主义
三、 社会统制与国民经济计划化
第三节 谬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一、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二、 社会改革理论
二、 货币与物价理论
第四节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理论与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
一、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学说
二、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一、 交易费用理论
二、 企业理论
三、 产权理论
四、 科斯经济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 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三、 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 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理论
一、 产业组织理论
二、 信息经济学
三、 政府管制理论
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一、 瑞典学派的形成
一、 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
二、 瑞典学派的发展
第二节 瑞典学派的研究方法
一、 一般均衡分析
二、 总量分析方法
三、 动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 赫克歇尔——奥林理论模式
第四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第五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
二、 投资乘数理论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含义
二、 当代经济制度的几种模式
三、 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节 战后瑞典的混合经济实践
一、 瑞典混合经济实践的前提条件
二、 混合经济实践的政策目标
三、 混合经济实践的发展阶段
四、 混合经济实践的后果
第十三章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形成
三、 利息理论
一、 创新理论的产生
二、 创新理论的渊源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 创新的含义
二、 实现“创新”的条件:企业家和银行贷款
三、 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四、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
第三节 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一、 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二、 制度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序言
第五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第十四章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一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形成
一、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提出
二、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发展
第二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传统社会
二、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三、 “起飞”阶段
四、 向成熟推进阶段
五、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一、 对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和调节
六、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十五章 增长经济学
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
第一节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一、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二、 财政政策
一、 西蒙·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 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三、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四节 反经济增长论
一、 经济增长极限论
二、 经济增长的社会限制论
三、 经济增长怀疑理论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二、 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
三、 货币政策
三、 斯科特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六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二、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一、 新古典主义
二、 结构主义
三、 激进主义
第十七章 国际经济学
四、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 比较成本——利益理论
二、 贸易保护理论
三、 要素禀赋理论
四、 现代贸易理论
五、 贸易政策选择
第二节 国际金融理论
一、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二、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八章 福利经济学
第二章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及理论基础
一、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
一、 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二、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 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二、 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三、 补偿原则理论
第一节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四、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第四节 新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 次优理论
二、 相对福利理论
三、 公平和效率
四、 外生经济和不经济
五、 福利国家理论
第十九章 比较经济学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的发展
一、 汉森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
一、 由“主义分析”转向“结构分析”
二、 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功能
三、 经济体制模式的分类
四、 经济体制绩效的衡量
五、 经济体制的变动趋势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最新演变
二、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前期的主要理论模型
前言
一、 希克斯——汉森模型
二、 三种市场的均衡及其调整
第三节 收入——价格模型
一、 总需求曲线
二、 总供给曲线
三、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
一、 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二、 商品价格粘性的分析
三、 劳动工资粘性的分析
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
四、 资本供给限额的分析
五、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
六、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与“克林顿经济学”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形成
一、 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 商品价值理论
二、 收入分配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三、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
一、 经济病症
二、 政策目标
三、 政策主张
第四章 货币学派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思想渊源
二、 现代货币数量论模型
一、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三、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四、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
第三节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一、 简单的共同模型
二、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模式
三、 名义收入的动态调整过程
四、 名义收入变动的时滞
第四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一、 主张经济自由
二、 凯恩斯经济学的特征
二、 提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三、 提倡收入指数化
四、 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
五、 提倡实行浮动汇率制
第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
一、 预期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 理性预期概念的提出及其核心思想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 经济周期的预期决定说
三、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 不变性定理
三、 李嘉图等价定理
第三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一、 通货膨胀政策无效论和微观经济政策有效论
二、 紧缩政策的无就业和产量成本论
三、 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
第六章 供给学派
第一节 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一、 减税是最重要的刺激供给的手段
第二节 就业理论
二、 反对国家干预,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
三、 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
四、 紧缩货币,恢复金本位制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及其后果
一、 80年代美国的税制改革实践
二、 取消规章制度的若干措施
三、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四、 80年代改革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影响
五、 供给学派的政策后果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
一、 充分就业的含义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一、 弗莱堡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欧根的理想类型与经济秩序思想
第三节 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一、 “社会市场经济”的由来
二、 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弗莱堡学派的政策主张与德国的经济实践
一、 有限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二、 全面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
二、 有效需求原理
第八章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
第一节 哈耶克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一、 消费者主权论
二、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三、 “货币非国有化”的政策主张
第三节 哈耶克的平等观与理想社会
一、 哈耶克的平等观
二、 哈耶克的理想社会
三、 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三、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国际关系的学说
第九章 公共选择学派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
一、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 公共选择学派的方法论
第二节 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一、 公共物品的特征
二、 “搭便车”与政治市场
三、 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比较
第三节 工资理论与货币、物价理论
四、 公共选择的意义
第三节 公共选择规则
一、 投票规则的种类
二、 最优规则的选择
三、 投票反论与布莱克定理
第四节 政府——政治活动失败与相应对策
一、 政府——政治活动失败论
二、 防止政府活动失败的对策
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特征
一、 工资理论
一、 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形成
二、 新旧制度主义的相似与差异
三、 新制度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 加尔布雷思的主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一、 权力转移论与企业目标的变化
二、 二元体系理论与新社会主义
三、 社会统制与国民经济计划化
第三节 谬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一、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二、 社会改革理论
二、 货币与物价理论
第四节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理论与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
一、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学说
二、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节 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一、 交易费用理论
二、 企业理论
三、 产权理论
四、 科斯经济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 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三、 意识形态理论
第三节 斯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理论
一、 产业组织理论
二、 信息经济学
三、 政府管制理论
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一、 瑞典学派的形成
一、 经济循环运动的原因
二、 瑞典学派的发展
第二节 瑞典学派的研究方法
一、 一般均衡分析
二、 总量分析方法
三、 动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 赫克歇尔——奥林理论模式
第四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第五节 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
二、 投资乘数理论
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含义
二、 当代经济制度的几种模式
三、 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节 战后瑞典的混合经济实践
一、 瑞典混合经济实践的前提条件
二、 混合经济实践的政策目标
三、 混合经济实践的发展阶段
四、 混合经济实践的后果
第十三章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形成
三、 利息理论
一、 创新理论的产生
二、 创新理论的渊源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 创新的含义
二、 实现“创新”的条件:企业家和银行贷款
三、 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四、 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
第三节 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一、 技术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二、 制度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序言
第五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第十四章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一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形成
一、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提出
二、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发展
第二节 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传统社会
二、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三、 “起飞”阶段
四、 向成熟推进阶段
五、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一、 对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和调节
六、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十五章 增长经济学
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
第一节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增长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
一、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二、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三、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二、 财政政策
一、 西蒙·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 肯德里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三、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四节 反经济增长论
一、 经济增长极限论
二、 经济增长的社会限制论
三、 经济增长怀疑理论
第五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
一、 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二、 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
三、 货币政策
三、 斯科特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六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一、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二、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一、 新古典主义
二、 结构主义
三、 激进主义
第十七章 国际经济学
四、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 比较成本——利益理论
二、 贸易保护理论
三、 要素禀赋理论
四、 现代贸易理论
五、 贸易政策选择
第二节 国际金融理论
一、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二、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八章 福利经济学
第二章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及理论基础
一、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
一、 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二、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 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二、 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三、 补偿原则理论
第一节 美国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四、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第四节 新福利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 次优理论
二、 相对福利理论
三、 公平和效率
四、 外生经济和不经济
五、 福利国家理论
第十九章 比较经济学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的发展
一、 汉森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
一、 由“主义分析”转向“结构分析”
二、 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功能
三、 经济体制模式的分类
四、 经济体制绩效的衡量
五、 经济体制的变动趋势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的最新演变
二、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前期的主要理论模型
前言
一、 希克斯——汉森模型
二、 三种市场的均衡及其调整
第三节 收入——价格模型
一、 总需求曲线
二、 总供给曲线
三、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
一、 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二、 商品价格粘性的分析
三、 劳动工资粘性的分析
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
四、 资本供给限额的分析
五、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
六、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践与“克林顿经济学”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形成
一、 新剑桥学派的兴起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 商品价值理论
二、 收入分配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三、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
一、 经济病症
二、 政策目标
三、 政策主张
第四章 货币学派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思想渊源
二、 现代货币数量论模型
一、 凯恩斯经济学的形成
三、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区别
四、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区别
第三节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一、 简单的共同模型
二、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模式
三、 名义收入的动态调整过程
四、 名义收入变动的时滞
第四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五节 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一、 主张经济自由
二、 凯恩斯经济学的特征
二、 提倡“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三、 提倡收入指数化
四、 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
五、 提倡实行浮动汇率制
第五章 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形成
一、 预期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 理性预期概念的提出及其核心思想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
一、 经济周期的预期决定说
三、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 不变性定理
三、 李嘉图等价定理
第三节 理性预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一、 通货膨胀政策无效论和微观经济政策有效论
二、 紧缩政策的无就业和产量成本论
三、 信誉重于规则的经济政策说
第六章 供给学派
第一节 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主张
一、 减税是最重要的刺激供给的手段
第二节 就业理论
二、 反对国家干预,减少限制性的规章条例
三、 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
四、 紧缩货币,恢复金本位制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及其后果
一、 80年代美国的税制改革实践
二、 取消规章制度的若干措施
三、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四、 80年代改革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影响
五、 供给学派的政策后果
第七章 弗莱堡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