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也是经济体制转 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 出现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而且带 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工在非农化过程中的 充分就业和相关权益保障问题,如何引导农民工有序 进入城市生活,并逐步完成市民化过程,是当前我国 城镇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岳树岭著的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以城市化进 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为研究主题,目的在于探索农民 工市民化的特殊发展规律,构建系统的农民工市民化 理论研究框架.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一、农民工的概念及内涵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产生背景三、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及内涵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理论基础一、推拉理论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三、配第一克拉克理论四、迁移定律论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和启示第一节 英国农民市民化过程及经验一、英国城市化简介二、英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三、英国农民市民化特点四、英国农民市民化经验第二节 俄罗斯农民市民化过程及经验一、俄罗斯变迁历史和城市化情况简介二、沙俄、苏联及俄罗斯农民市民化过程三、俄罗斯农民市民化的特点和经验第三节 日本农民市民化过程及经验一、日本城市化简介二、日本农民市民化过程三、日本农民市民化特点四、日本农民市民化经验第四节 韩国农民市民化过程及经验一、韩国城镇化简介二、韩国农民市民化过程三、韩国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时间点四、韩国农民市民化的经验第五节 美国农民市民化过程及经验一、美国城市化现状二、美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三、美国农民市民化特点和影响美国农民市民化的因素四、美国农民市民化经验第六节 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启示一、农民市民化需要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二、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适度同步三、正视“城市病”和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注重政府扮演的角色五、重视发挥中小城市的作用六、正确应对过度郊区化和过度逆城市化七、消除城乡融合障碍八、注意其他社会问题第四章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演进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一、农村劳动力快速单向转移阶段(1949~1957年)二、农村劳动力政策性双向波动阶段(1958~1963年)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停滞阶段(1964~1978年)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市民化进程一、农村劳动力市民化重新起步阶段(1978~1984年)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阶段(1984~1988年)三、农村劳动力转移跌宕起伏(1989~1992年)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转移(1992~2003年)五、统筹城乡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一、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和对策第五章 农民工特点及现状分析第一节 农民工整体特点一、农民工群体以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为主二、获取就业信息能力弱,就业机会少,工作不稳定三、农民工来源的转移四、就业机会少,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体力劳动就业为主五、就业区域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要目的地六、以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主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一、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三、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以高薪吸引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四、八成以上选择外出从业五、建筑业的传统农民工项目人数减少,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为主六、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外务工更倾向就地消费第三节 对农民工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一、规模变化二、就业区域选择以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三、基本生活状况四、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状况五、就业行业选择基本状况六、农民工基本权益和参与社会保障状况七、利益维权困难重重,NGO发挥重要作用八、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第六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因素一、社会结构与制度因素二、经济环境的约束三、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第二节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因素一、市民化意愿二、市民化能力第七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证研究第一节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一、农民工规模趋势二、农民工流向趋势三、农民工转移与定居趋势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原因分析一、收入差异的分析二、农村居民素质分析第三节 影响农民迁移意愿的因素一、主观因素分析二、客观因素分析(基于托达罗模型)第八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目标和路径选择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二、平等原则三、有序推进,规模适度原则四、分类指导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五、过渡模式与终极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六、效率优先和规模适度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目标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具体目标二、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评价标准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一、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二、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三、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四、推进小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实现就地转移第九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建设和创新第一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户籍制度的立法改革二、户籍管理内容的改革三、户籍管理机构的改革第二节 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标准二、减少供给方的数量,增加劳动力需求三、完善非正规就业制度四、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机制五、完善保护劳动力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节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一、改革筹资模式和管理模式二、强化社会保险各具体险种对农民工的保障作用三、建立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体系四、逐渐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福利第四节 建立权益维护体系一、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其构成二、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权益实现的法律屏障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