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党国家:解释、发展与表现形式

副标题:无

作   者:(德)霍尔特曼 著,程迈 译

分类号:

ISBN:978756205803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政党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选民参选率不断下降、党员规模萎缩、民众中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治信任度也在下滑,这些看起来都在揭示公民与政党之间越来越强烈的疏远情绪。目前各种批评意见不仅来自于民粹主义者,甚至也来自于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但是在埃弗哈德霍尔特曼看来,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现代民主政体中,政党还是有其用武之地的。在本书中,他考察了德国政党国家的各种结构和文化解释模型、运作逻辑、历史烙印。他指出了这些批评意见是否公正,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公正的,深入探讨了各种错误的发展趋势和不正确的理解,并提出了消弥政党与公民社会之间裂痕的可能性。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原著中部分重要名词对照表
原著中部分重要政党的译名对照表
导言政党国家已是过时的模型吗——过去与现在的
危机迹象
第一章解释:政党作为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社会
 冲突的代言人
 一、所有的因素都早已存在——历史路径依赖
 二、政党与社会:一种特殊的关系
 三、“委托人”与“代理人”:作为政治全权代表的政党
 四、社会变迁与政党发展:断裂与平稳过渡
 五、“凝固的政党制度”:在社会政策上的长期冲突对结构建构的影响
 六、从运动走向政党:政治组织发展阶段的典型模型
 七、作为政党诞生催化剂的“政治抗议”
 八、不再是当然正确的:政党政治对议会活动的主导地位
 九、政党与国家:理性的政治联姻
 十、对政党的敌视态度的典型情况
 十一、民主精英统治的民主赤字
 十二、在不确定的背景条件中运行:今天的政党国家面对的老问题
第二章发展:德国政党制度从兴起到现代的各种发展阶段和类型
 一、政党的各种类型差别
 二、德国政党发展的五个阶段
 三、在议会制确立的过程中政党组织与活动的发展:1918年之前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四、有着反体制政党派系的极化政党体制:1918~1933年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五、传统背景下的民主重建以及人民政党的统治:1945~1970年代间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六、价值变迁与新的社会运动:1980年代的第四个发展阶段
 七、德国统一的大事件:1990年以来的第五个发展阶段
第三章表现形式——深层次的努力:在履行政治职能与民众批评之间的政党工作
 一、对政党的厌恶情绪:德国政治文化的一种慢性病症状
 二、从人民意志的异类到人民意志的传声筒:理论中的政党国家
 三、过度膨胀的宪法特权:政党的法律地位
 四、政党资助:民主的成本
 五、基层失去权力与领导层的过度膨胀
 ——“政治阶层”的表象与现实
 六、对工作的需要——职位分赃
 七、竞争与共存:市镇活动领域内的政党与没有政党背景的选民团体
 八、多层级体制中的领航员:在政府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政党和政党政客
 九、政党正在失去人民——政党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展望正在走向一个有瑕疵的政党国家
注释
译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德国政党国家:解释、发展与表现形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