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milestones:Comparison between Mao’s and Deng’s socialist thoughts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利华著

分类号:

ISBN:97875035200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序言 导言: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 一大家关心的问题 二必须弄清的问题 三还没弄清的问题 四可以弄清的问题 五本书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视角、方法、结构 第一篇历史的接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奋斗与探索 第一章社会主义——定向与开路 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社会主义方向的追求 三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经验 第二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一主题转换(1949—1956年) 二初步探索(1956—1957年) 三赶超尝试(1958—1962年) 四战略迷失(1962—1965年) 五走入歧途(1966—1976年) 第三章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一前奏: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思想准备 二磨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考与实践 三开路:实现历史转折 四创造: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毛泽东邓小平探索的相继关系 一毛泽东晚年探索走向失误的原因与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人突破毛泽东错误的艰难历程 三、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基础上的探索简短的结论 第二篇神奇的契合——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第一章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认识与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二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理解 三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运用 第二章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 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邓小平对民族文化精华的把握 三民族精神和民族大智慧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章伟大战略家的人格魅力与领导智慧 一毛泽东邓小平从对方看到的自己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领袖人格魅力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领导智慧 第四章毛泽东邓小平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步主题的洞见 一中国人一定要赶上去 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 三中国一定要走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简短的结论 第三篇卓越的创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第一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任务和思想前提 一历史条件 二时代任务 三思想前提 第二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一总体结构 二个性特征 三功能特点 第三章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 一能动的革命的认识论 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辩证法 三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 四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体系 第四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构想 一对发展阶段的认识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侧重 四“继续革命” 第五章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培育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构思与尝试 三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 四“文化大革命” 第六章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国际战略及实施 一中国最需要和平 二中国不惧怕战争 三对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卓越构思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时代气息 二伟大贡献 三、时代性质简短的结论 第四篇伟大的时代变奏——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 第一章历史条件:压力、挑战、机遇 一压力 二挑战 三机遇 第二章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一总体结构 二个性特征 三功能特点 第三章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在对“实事求是”方法的运用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二在运用辩证法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贡献 第四章战略选择:以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战略选择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 二现代化目标的凸显 三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保证 第五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科教领先与尊重人才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以现代意识搞现代化 四两手抓 第六章国际战略与“一国两制” 一当今世界主题和中国国际战略 二中国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第二个里程碑 一思想贡献 二时代性质 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简短的结论 第五篇历史的超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两张蓝图 第一章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互补关系 一发展性互补 二纠正性互补 三相加性互补 第二章邓小平对于毛泽东的超越 一邓小平在基本理论层面对毛泽东的超越 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上对毛泽东的超越 第三章邓小平超越毛泽东的条件和理论机制 一历史条件 二个性条件 三理论机制 第四章两个里程碑——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伟大建树 二历史影响 简短的结论 结语后继者的任务 一完成毛泽东、邓小平的未竟事业 二从整体上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形成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的新价值观和新的文化 研究书目和参考书目 后记

目录

目 录




序言




导言: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比较




一 大家关心的问题




二 必须弄清的问题




. 三 还没弄清的问题




四 可以弄清的问题




五 本书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视角、方法、结构




第一篇历史的接力——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奋斗与探索




第一章 社会主义——定向与开路




一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




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社会主义方向的追求




三 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经验




第二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一 主题转换(1949—1956年)




二 初步探索(1956—1957年)




三 赶超尝试(1958—1962年)




四 战略迷失(1962—1965年)




五 走入歧途(1966—1976年)




第三章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




一 前奏:4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思想准备




二 磨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思考与实践




三 开路:实现历史转折




四 创造: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毛泽东邓小平探索的相继关系




一 毛泽东晚年探索走向失误的原因与性质




二 中国共产党人突破毛泽东错误的艰难历程




三、邓小平在毛泽东探索基础上的探索简短的结论




第二篇神奇的契合—— 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认识与运用




一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理解




三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则的运用




第二章 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




一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民族文化精华的把握




三 民族精神和民族大智慧在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




第三章 伟大战略家的人格魅力与领导智慧




一 毛泽东邓小平从对方看到的自己




二 毛泽东邓小平的领袖人格魅力




三 毛泽东邓小平的领导智慧




第四章 毛泽东邓小平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步主题的洞见




一 中国人一定要赶上去




二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能够发展中国




三 中国一定要走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简短的结论




第三篇卓越的创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第一章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任务和思想前提




一 历史条件




二 时代任务




三 思想前提




第二章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一 总体结构




二 个性特征




三 功能特点




第三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




一 能动的革命的认识论




二 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辩证法




三 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




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体系




第四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构想




一 对发展阶段的认识




二 战略目标




三 战略侧重




四“继续革命”




第五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 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培育




二 社会主义改革的构思与尝试




三 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




四“文化大革命”




第六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国际战略及实施




一 中国最需要和平




二 中国不惧怕战争




三 对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卓越构思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 时代气息




二 伟大贡献




三、时代性质简短的结论




第四篇伟大的时代变奏——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




第一章 历史条件:压力、挑战、机遇




一 压力




二 挑战




三 机遇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一 总体结构




二 个性特征




三 功能特点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 在对“实事求是”方法的运用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二 在运用辩证法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三 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贡献




第四章 战略选择:以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 战略选择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




二 现代化目标的凸显




三 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保证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 科教领先与尊重人才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以现代意识搞现代化




四 两手抓




第六章 国际战略与“一国两制”




一 当今世界主题和中国国际战略




二 中国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第二个里程碑




一 思想贡献




二 时代性质




三 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简短的结论




第五篇历史的超越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两张蓝图




第一章 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互补关系




一 发展性互补




二 纠正性互补




三 相加性互补




第二章 邓小平对于毛泽东的超越




一 邓小平在基本理论层面对毛泽东的超越




二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上对毛泽东的超越




第三章 邓小平超越毛泽东的条件和理论机制




一 历史条件




二 个性条件




三 理论机制




第四章 两个里程碑——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 伟大建树




二 历史影响




简短的结论




结语 后继者的任务




一 完成毛泽东、邓小平的未竟事业




二 从整体上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 形成面向21世纪 面向世界的新价值观和新的文化




研究书目和参考书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Two milestones:Comparison between Mao’s and Deng’s socialist thought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