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人生之路》: 用纪实的手法,记录作者长年教学、艰辛探索科研的历程,从中反映出时代的变迁,折射出我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成就。 《科学之道》: 选录了作者长期从事科技哲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代表之作。主要内容:一是关于自然观和方法论研究;二是关于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三是从哲学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对中西管理思想从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四是对我国新时期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进行研究,特别对海峡两岸科技资源的互补性及优化配置等问题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两岸科技发展,有借鉴作用。 《心灵之光》 是作者作为一个哲学专家,对社会、人生、时代所做的哲学思考,其所悟、所得。全书充满了哲理,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目录
《人生之路》
一粒永恒的水珠(代序)
人生之路 山海苦旅(自序)
雪泥鸿爪——七十人生影集
梦幻童年(小学毕业前)
少年意气(中学时代)
园丁苦乐(中学教师)
学海孤舟(复旦大学)
攀登岁月(厦门大学)
夕阳风光(仰恩大学)
山海苦旅——七十人生纪实
一、泉水叮咚(1941-1952)
二、小溪潺潺(1953-1959)
三、险滩激流(1960-1977)
四、峰回水转(1978-1981)
五、大江滔滔(1982-1999)
六、海阔天空(2000-2011)
附表:七十人生大事记(1941-2011)
附录:迟到的
后记
《科学之道》
科学之道上下求索(自序)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从宇宙模型中认识无限宇宙
略论以太模型的方法论意义
现代科技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论自然科学中真、善、美的统
科学方法的新探索
——评《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涨落加速规律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相关衍生规律
二、科学认识论研究
从科学认识系统的信息过程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论科学创造中的理论导引
论科学认识的自组织性
论自然科学理论价值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论科学认识的动力系统
论科学认识的可接受性
论认识构架
——从康德到皮亚杰
再论认识构架
——从个体的到社会的
论爱因斯坦的认识模式
三、科学技术史新论
论科学规范的结构和功能
试论科学形态
——兼论科学史的分期问题
福建长汀造纸技术史初考
试论战后日本科技、经济崛起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的伟大尝试
——严复学习西方科学的思想试探
四、管理哲学探索
管理:社会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
论管理系统的时空要素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论纲
……
《心灵之光》
一粒永恒的水珠(代序)
人生之路 山海苦旅(自序)
雪泥鸿爪——七十人生影集
梦幻童年(小学毕业前)
少年意气(中学时代)
园丁苦乐(中学教师)
学海孤舟(复旦大学)
攀登岁月(厦门大学)
夕阳风光(仰恩大学)
山海苦旅——七十人生纪实
一、泉水叮咚(1941-1952)
二、小溪潺潺(1953-1959)
三、险滩激流(1960-1977)
四、峰回水转(1978-1981)
五、大江滔滔(1982-1999)
六、海阔天空(2000-2011)
附表:七十人生大事记(1941-2011)
附录:迟到的
后记
《科学之道》
科学之道上下求索(自序)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从宇宙模型中认识无限宇宙
略论以太模型的方法论意义
现代科技革命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论自然科学中真、善、美的统
科学方法的新探索
——评《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涨落加速规律
论交叉科学发展的相关衍生规律
二、科学认识论研究
从科学认识系统的信息过程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论科学创造中的理论导引
论科学认识的自组织性
论自然科学理论价值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论科学认识的动力系统
论科学认识的可接受性
论认识构架
——从康德到皮亚杰
再论认识构架
——从个体的到社会的
论爱因斯坦的认识模式
三、科学技术史新论
论科学规范的结构和功能
试论科学形态
——兼论科学史的分期问题
福建长汀造纸技术史初考
试论战后日本科技、经济崛起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的伟大尝试
——严复学习西方科学的思想试探
四、管理哲学探索
管理:社会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
论管理系统的时空要素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
中西管理思想比较论纲
……
《心灵之光》
听涛斋文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