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馆藏精品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81083294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半个世纪的以前中国画坛上,出现了许多画技出众的“画王”,诸如齐白石的“虾王”、张善子的“虎王”、熊松泉的“狮王”、徐悲鸿的“马王”、汪亚尘的“金鱼王”、曹克家的“猫王”和申石伽的“竹王”等等,他们的出现给画坛注入新的生机。如今这些画家大多已成古人,唯独“竹王”申石伽依然活跃于画坛,孜孜不倦地在丹青园地耕耘,画名远播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等地。
1906年3月6日申石伽先生出生于被世人誉为“天堂”的杭州,其祖父是晚清著名山水画家申宜轩。他从小受家庭氛围熏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和书画篆刻,3岁起诵读四书,11岁即习书画篆刻。14岁起作诗填词词,俞陛云太史(俞平伯之父)见其倚声颇加赞许,收为弟子,申石伽曾精绘了“俞楼诘业图”作为从师进见礼。16岁考入两淮盐务中学,师从精通中国绘画并擅长书法的胡也纳先生。同学中有叶浅予、陈从周诸友,次年加入中国美术会,与叶浅予组织中国美术会第一屇杭州画展,吸引了一批画界同好刘海粟、潘天寿等都有作品参加和给于支持。中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美术和图文教师。同时拜曾为慈禧太后代笔作画的王潜楼先生为师,学习绘画。不久,又与王师友起组织“西冷书画社”,得到广泛呼应,集纳社友一百多名。当时,唐云、胡亚光、王端、张炎天等都是社友,盛名一时远播大江南北。从此申石伽的画作上署名"西泠石伽",同年与夏畹君结为伉俪,风雨同舟、唱和相随,至今已逾77个春秋。
1926年全国美术展览在上海举行。21岁的申石伽携带《芦塘聚雁图》长卷参加展出,引起艺界好评。在上海艺坛不仅结识了很多朋友,还幸运地观摩到大收藏家狄平子、庞莱臣、李祖韩等所藏历代名画,其中有极珍贵的宋元名作,揣摩品味其中精妙颇有所得。不久,在上海的著名画店“戏鸿堂”、“九华堂”、“荣宝斋”、“朵云轩”等,帮助下接件鬻画为生。很快,申石伽绘画创作逐渐被沪上书画收藏界人士所接受,终于站稳在十里洋场。并与沪上丹青高手张善子、张大千、马骀、郑曼青、钱瘦铁和孙雪泥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宗旨为:“研究发扬中国书画艺术”的美术团体“消寒雅集”,同时又加入当时国内唯一向政府立案批准,名噪一时的“中国画会”。
1926年,著名摄影家郞静山和画坛名家叶浅予在上海创办中国美术刊行社,首先为已在海上艺林声誉鹊起的申石伽先生出版《申石伽山水扇画册》,赢得美术界的称誉。鸳鸯蝴蝶派文学巨子徐枕亚,欣赏这本画册中的作品后,发出“垂老峨眉空爱好,识君已恨十年迟”的感叹遂与画家结为知己。
1932年王潜楼先生过世,申石伽先生遵照其绘画恩师的遣愿,接过教鞭走上教功育人的道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面临民族生死存亡,申石伽先生拿起手中画笔,投入到抗日宣传的行列中,创作了大量精品应征捐款。现代大诗人郭沬若看到画家热情高涨的作画劲头,异常敬佩,亲笔书写“别妇抛雏断藕丝,登舟三日见旌旗,……”七律诗相赠。
1940年,上海著名收藏家叶熙春,用自己的藏品,刊印申石伽当年创作十幅山水精品的《石伽十万图山水画册》。此书一出,他在艺坛名声大振,各界纷纷求画,大有应接不暇之势,要求从学弟子更多。当时众多女弟子就建立了“琅画会”,达数十人之多。1945年以后在沪杭相继成立“小留青馆书画社”从学者有百余人。1946年后申石伽在西藏路(旧名虞洽卿路)宁波同乡会里举行极有特色的文学书画展,深受观众欢迎社会名流梅兰芳、杨振雄都来捧场。画展义卖之所得于威海卫路威海新村创办了"友声图书馆"。目地就是让平民百姓在国难动荡之际,仍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多年心血建立的图书馆,捐赠给了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京剧院和上海越剧院任教,参加建立了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培养艺术青年。50年代初画家生活颇为清苦,一年岁暮,周总理从陈叔通交谈中得知此事,特以百金赠与画家,使他全家欢度春节。申石伽先生多年来一直将此事铭怀于心中,1973年秋,法国总统蓬皮杜到上海访问,周总理设宴锦江饭店。画家特意精心绘制一幅金碧山水,悬挂宴会大厅墙上,顿时让宾主感到满眼生辉。许多画界同行参观此幅绘画后,纷纷赞扬说此类山水画,自吴湖帆和贺天健去世后,已少有人有此高超手笔了。申石伽晚年还利用业余空隙致力于山水画技法基础知识编写工作,编写成一部被美术教育界誉为“当代《芥子园画谱》”的《山水画基础技法》,使初学者对如何运笔,如何用墨一目了然。1979年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行销全国各地,短短几年中此书一再重版,发行数累计达30余万册。香港出版机构也推出英译本,满足海外众多爱好者,学习和鉴赏中国画的需求。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主任叶浅予看到该书后,当即写信给作者,盛赞这本国画技法基础知识读物。并建议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采用为教材。申石伽先生又将平生画竹心得,编写为《墨竹析览》一稿,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样赢得读者推崇。
画竹,是申石伽先生扬名画坛的擅长。少年时代常常涉足于西湖云栖竹林之间,被古人誉为:“有坚贞挺拔之姿和孤直玉立之操”的翠竹所迷住,他从竹子身上体会也:“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肖竹枝挥不怕,挺然相斗一千”的君子节操而立志与竹相位终生。
中国绘画历史中,画竹高手代代呈现,不乏其人。从五代李颇、宋代文同、元代赵孟额明代朱端、清初石涛和清代郑板桥,绵延千年,盛而不衰、各只韵味。申石伽先生画竹之妙融入山水技法,常见竹以山水为背景,渲染烘托,或飞瀨的山泉,或激流中的礁石,或烟云雾海弥漫变幻无穷,使画面开阔,气势磅礴,更富质感,诚独具之风格,1940年他的力作《万竿烟雨》巨幅在上海展览和出版后,轰动一时,赢得“竹”竹的桂冠。纵观他画竹的过程中,不难看到其曾学过文同、苏轼、吴镇、石涛和李方膺等人。因此他笔下竹有吴镇的不拘绳墨,老笔纷披;有石涛的豪放洒脱,浑厚淋漓;有李方膺的饱满苍劲,铁骨铮铮。他师古人,但不落窠臼,是其画竹的最大特点。90年代初他的一批竹画在台湾皇冠大厦艺文中心展出后,在岛上的艺术界轰动一时,被当地行家誉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精品。
1987年上海展览中心收购了画家捐给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40幅精品,所得的全部款额在校内设立“石伽奖学金基金会”,藉以奖励品学俱优的学生。此后,他谢绝一切应酬,闭门看书研画,恪守“寡欲清新宁志利众”的座右铭。他曾对人说:“我与世无争,日常涂几笔诗书画,正是精神上的享受,别无他”。十五载,不下楼。全心投入绘画艺术的探索,为广大观众画出数量丰富的“超脱而复深厚,神韵藏笔底,功夫不凡,构思精致”之佳作。
“伴石居”是收藏这本画册全部作品的郑恩德先生书斋号,他是上海知名的社会慈善事业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年轻时代起博览群书嗜喜文化活动。80年代后兴趣转向中国书画的收藏与鉴赏,并成功组织举办多次大型书画展览会。尤其对申石伽作品情有独钟,并与画家结为忘年交。郑恩德先生搬入新居,申石伽先生闻之亲笔书匾相赠并题"两泠一石心相契,喜订忘年书画书画缘"以志两人的相交之缘。
新世纪的脚步在全世界的殷殷期盼中来临在喜气、清新、希望和缤纷的氛围中,我祝愿申石伽先生身体健康,丹青长驻!也祝贺上海众祥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策划的“西泠石伽书画集”顺利出版!
目录
传承与推进 序
吴昌硕
徐悲鸿
潘天寿
齐白石
黄宾虹
张大千
傅抱石
朱屺瞻
李苦禅
李可染
林散之
沙孟海
王个簃
王雪涛
吴茀之
郭味蕖
陆维钊
沈耀初
何海霞
.陆俨少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乾
——齐白石篆刻艺术略论
齐白石印鉴
吴昌硕
徐悲鸿
潘天寿
齐白石
黄宾虹
张大千
傅抱石
朱屺瞻
李苦禅
李可染
林散之
沙孟海
王个簃
王雪涛
吴茀之
郭味蕖
陆维钊
沈耀初
何海霞
.陆俨少
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乾
——齐白石篆刻艺术略论
齐白石印鉴
中国书画名家纪念馆馆藏精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