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Punishment Annihilation System

副标题:无

作   者:于志刚著

分类号:

ISBN:978750363833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刑罚消灭制度的巨大价值在于:从立法上讲,它是刑事责任实现或终结的基本立法体现和认可形式之一,是对现实存在的犯罪黑数和刑罚真空现象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刑罚社会效应的实现方式之一,更是刑法人道主义内涵的体现,从司法上讲,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司法成本并体现刑罚的效益性;另一方面,是督促刑罚权及时行使、杜绝司法懒惰的有效方式;从社会秩序价值上讲,不仅是对犯罪人积极自我改造、自我约束效果的承认和尊重,更是对社会自我净化机制和既存稳定秩序的立法承认,是避免刑罚机械干预而成为恶法的有效方式。刑罚消灭制度是刑法历史进步之体现,也是立法理性认识与司法手段有限之间矛盾的产物,更是刑法从本能走向理智的根本反映。    刑罚消灭制度在刑法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代替性:其一,符合刑罚宽缓化的倾向。随着公平、正义以及尊重人类基本人权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化.刑罚的合理性及人道主义也逐渐为社会所认同,刑罚宽缓化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其二,是罪刑关系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可   或缺的一环。刑罚的起源学说多种多样,其目的、功能等问题也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研究,而刑罚的自然与非自然消亡问题,是刑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但却始终未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关注。尽管刑罚最后消亡的具体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独立,完整的刑罚消灭制度无疑应当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刑罚消灭制度概述
第一节 刑罚权的构成及其存续期间
一 刑罚权的结构
二 刑罚权具体权能的存续期间
三 刑罚权诸权能的消亡
四 刑罚权具体权能消亡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刑罚消灭的理论根据
一 刑罚目的已经达到
二 刑罚功能已经实现
三 法律功能不足之弥补
四 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尊重
第三节 刑罚消灭制度的价值
一 刑事立法价值
二 刑事司法价值
三 社会秩序价值
四 刑罚消灭制度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节 刑罚消灭制度的概念、特征与类型划分
一 刑罚消灭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二 刑罚消灭制度的特征
三 刑罚消灭的类型划分
第五节 刑罚消灭的原因类型
一 求刑权丧失导致的刑罚消灭
二 量刑权丧失导致的刑罚消灭
三 行刑权丧失导致的刑罚消灭
四 刑罚后遗效果的消灭
五 不同豁免权导致的刑罚消灭
六 本书的视野
第二章 追诉时效制度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概述
一 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与理论属性
二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
三 追诉时效制度的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四 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
五 追诉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
第二节 追诉时效的起算标准
一 追诉时效的一般起算标准
二 特定情况下之有利于犯罪人原则
三 不同犯罪类型与犯罪形态的特殊起算标准
四 连续犯与继续犯的特殊起算标准
五 特殊主体的起算标准
第三节 追诉时效的期限制度
一 追诉时效期限的合理设置
二 最高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三 量刑情节对追诉时效期限的影响
第四节 特殊追诉时效制度
一 告诉才处理犯罪的追诉时效
二 追诉时效的超期适用
三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
四 国际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
第五节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
一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
二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
三 追诉时效中断制度
四 追诉时效终止制度
五 追诉时效停止的法律限制
第三章 行刑时效制度
第一节 行刑时效制度概述
一 行刑时效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二 行刑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
三 行刑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
四 行刑时效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行刑时效的起算标准
一 行刑时效起算时间的确定标准
二 行刑时效的一般起算标准
三 数罪并罚的行刑时效起算
四 刑罚裁定变更的行刑时效起算
五 裁定撤销缓刑的行刑时效起算
六 裁定撤销假释的行刑时效起算
七 脱逃罪引发的特殊情况
八 战时暂缓行刑与行刑时效的竞合
第三节 行刑时效的期限制度
一 确定行刑时效期限的参考因素
二 行刑时效期限的设置标准
三 行刑时效期限的具体档次
四 罚金刑的行刑时效起算
五 残刑的期限计算
六 行刑时效的期限限制
第四节 特殊行刑时效制度
一 行刑时效的超期适用
二 不受行刑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
三 国际刑法中特殊的行刑时效
第五节 行刑时效停止制度
一 行刑时效中止制度
二 行刑时效中断制度
三 行刑时效的延长
第四章 赦免制度
第一节 赦免制度概述
一 赦免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 赦免制度的理论评价
三 赦免制度的理论根据
四 赦免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五 赦免制度的不同分类
第二节 现代赦免制度的类型
一 大赦制度
二 特赦制度
三 赦免性减刑
四 赦免性免刑
五 赦免性复权
第三节 赦免制度的程序与适用范围
一 赦免的程序
二 赦免制度的地域效力
三 被赦免者是否可以不接受赦免
四 赦免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
五 赦免制度适用的刑罚类型
第四节 赦免制度的法律后果
一 共同犯罪人的赦免
二 通缉犯的赦免
三 判决确定前能否赦免
四 犯罪人死亡后的赦免
五 赦免后是否应当自首
六 赦免对犯罪损害应否加以恢复
七 恶意利用赦免制度者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赦免制度的适用规则
一 缓刑的赦免
二 假释的赦免
三 累犯的赦免问题
四 赦免能否导致前科消灭
五 赦免导致的刑法时效问题
六 数罪并罚赦免的不同原则
七 涉及罪数形态的赦免
第五章 复权制度
第一节 复权制度的轨迹考察
一 承认复权制度的司法文件
二 确认复权制度实际使用效力的司法文件
三 对复权制度“用而不宣”的司法文件
四 否认复权制度的司法文件
第二节 复权制度的概念界定
一 复权制度的理论根据
二 复权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三 复权制度与资格刑减刑的本质区别
四 复权制度与资格回复制度的区别
五 复权制度与前科消灭制度的区别
六 复权与赦免的区别
第三节 复权的法律后果
一 复权的一般法律后果
二 复权的效果不及于刑事前科
三 对已丧失资格无溯及力
四 复权的再撤销
第四节 复权的条件
一 时间条件
二 悔改条件
三 民事先决条件
四 程序条件
第五节 军事复权
一 平时军事复权
二 战时军事复权
第六章 前科消灭制度
第一节 前科制度概述
一 前科制度的尴尬地位
二 前科制度的理论根据
三 前科的概念界定及其固有内涵
四 前科后果与累犯制度的关系辨析
第二节 前科的法律后果
一 民事、行政法律后果
二 刑事法律后果之一:对定罪的影响
三 刑事法律后果之二:对量刑的影响
四 刑事法律后果之三:对刑罚制度具体运用的影响
五 前科报告义务
第三节 前科消灭的概念界定
一 前科消灭的概念界定
二 关于“贴标签理论”的评判
三 前科消灭的法律后果
四 前科消灭与平反的区别
五 前科消灭能否存在例外
第四节 前科消灭的条件
一 罪质条件
二 刑度条件
三 时间条件
四 悔改条件
第五节 前科消灭的方式
一 自然消灭
二 申请撤销
三 赦免消灭
四 先期消灭
五 前科消灭的再消灭
六 未成年人前科的特殊消灭
第七章 刑罚消灭制度的法典化思考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评价与重构
一 追诉时效制度的评价
二 追诉时效制度法典重构的价值
三 追诉时效制度适用规则的法典化
四 特殊追诉时效制度的法典化
五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配套化
第二节 行刑时效制度的法典化思考
一 行刑时效制度的轨迹考察
二 行刑时效制度未能立法化的原因
三 行刑时效制度的法典化价值
四 现行刑法典对于行刑时效制度的暗示性承认
五 行刑时效制度的法典化设计
第三节 现行赦免制度的评价与完善
一 建国后的七次特赦
二 七次特赦的历史特色
三 七次特赦的理论评价
四 赦免制度的完善与展望
五 赦免制度与刑法典完善
第四节 复权制度的法典化思考
一 复权制度的法典化价值
二 时间条件的设计
三 悔改条件的设计
四 程序条件的设计
五 复权适用规则的设计
第五节 前科消灭制度的法典化思考
一 前科消灭制度的法典化价值
二 前科范围及其法律后果的设计
三 前科消灭条件的设计
四 前科消灭方式的设计
五 前科消灭效力的设计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Research on the Punishment Annihilation System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