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

副标题:无

作   者:程洁,张健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90793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自学考试是国家学历考试的一种形式,它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而它的学习方式又有成人、业余、自学的特点。因此,在教材编写时,一方面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另一方面根据自考的要求,有条理地、清晰地编排知识点,尽量让读者“无师自通”。教材出版以后,在江苏省自考和一些省市的高等学校中使用,并为一些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指定为考研参考用书,反映良好,重印多次。 新闻传播学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科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避免教材内容的“老化”和理论建设与社会现实的发展相脱离的现象,我们再一次对“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并重新命名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丛书”。这一次修订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 尽量吸收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新成果,通过教材把学生引领到学科的最前沿,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发展的最新态势。 2. 保持原材料便于自学的特点,概念清楚,知识点清晰。 3. 进一步强调教材的系统性,做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 4. 根据实际需要和本学科的发展,对丛书组成作了适当增删。 在原教材的《前言》中我们曾说:“学科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材的编写也只是阶段性成果,我们希望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在以后的修改中使之更加完善。”在新版丛书出版之时,我们重复这样的愿望,让我们的教材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更具有时代的特性和社会的适应性。自学考试是国家学历考试的一种形式,它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相一致,而它的学习方式又有成人、业余、自学的特点。因此,在教材编写时,一方面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另一方面根据自考的要求,有条理地、清晰地编排知识点,尽量让读者“无师自通”。教材出版以后,在江苏省自考和一些省市的高等学校中使用,并为一些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指定为考研参考用书,反映良好,重印多次。 新闻传播学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科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避免教材内容的“老化”和理论建设与社会现实的发展相脱离的现象,我们再一次对“现代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并重新命名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丛书”。这一次修订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1. 尽量吸收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新成果,通过教材把学生引领到学科的最前沿,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发展的最新态势。 2. 保持原材料便于自学的特点,概念清楚,知识点清晰。 3. 进一步强调教材的系统性,做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 4. 根据实际需要和本学科的发展,对丛书组成作了适当增删。 在原教材的《前言》中我们曾说:“学科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材的编写也只是阶段性成果,我们希望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在以后的修改中使之更加完善。”在新版丛书出版之时,我们重复这样的愿望,让我们的教材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更具有时代的特性和社会的适应性。

目录

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历史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传播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史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手段与特征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基本技术手段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模式与影响
第三章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经营分析
 第三节 网络媒体的广告经营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
 第一节 网络犯罪
 第二节 网络知识产权
第五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中国网民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网络文化
 第三节 网络传播符号
 第四节 互联网成为民间创作的传播平台
 第五节 网络传播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第六章 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与控制
 第二节 互联网的自律式管理
 第三节 网络霸权与“数字鸿沟”
 第四节 网络传播教育
【附录】
 1.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2.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3.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公约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网站第一章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历史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传播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史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手段与特征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基本技术手段
 第二节 网络传播的模式与影响
第三章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经营分析
 第三节 网络媒体的广告经营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
 第一节 网络犯罪
 第二节 网络知识产权
第五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中国网民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网络文化
 第三节 网络传播符号
 第四节 互联网成为民间创作的传播平台
 第五节 网络传播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第六章 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与控制
 第二节 互联网的自律式管理
 第三节 网络霸权与“数字鸿沟”
 第四节 网络传播教育
【附录】
 1.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2.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3.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公约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网站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网络传播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