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但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该专科的学时为数不多,基于其专业特点,国内外都把口腔正畸学的教学放在大学毕业后的进修教育。
该书各位作者参考了现代口腔正畸学的最新文献资料,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和业务专长编写了口腔正畸学的实用新技术、新方法。重点介绍了各类牙颌畸形的矫治原则和操作技术,包括活动和固定矫治技术以及功能性矫治技术,预防措施。全书共34章,总计60余万字、线条图676幅、彩图61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用于本科毕业后欲从事口腔正畸专业的医务人员或进修正畸专业的临床医师,也是正畸学研究生的参考书,希望该书的出版对国内口腔正畸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牙颌面畸形
1.1 牙{牙(左)合(右)}颌面畸形的定义
1.2 牙颌畸形的发生和发展
1.3 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
1.4 牙颌畸形的危害性
2 口腔正畸学
2.1 学科名称
2.2 学科内容
2.3 正畸医师的责任
2.4 正畸矫治的目标
2.5 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研究牙、{牙(左)合(右)}、颌、面畸形的常用方法
3.1 头面部测量技术
3.2 照片测量
3.3 牙{牙(左)合(右)}石膏模型的测量分析
3.4 X线头影测量
4 牙颌畸形的防治
4.1 牙颌畸形的防治时机
4.2 牙颌畸形的防治方法
第2章 牙颌畸形的分类
1 Angle分类法
1.1 Angle第一类错{牙(左)合(右)}——中性错{牙(左)合(右)}
1.2 Angle第二类错{牙(左)合(右)}——远中错{牙(左)合(右)}
1.3 Angle第三类错{牙(左)合(右)}——近中错{牙(左)合(右)}
2 Moyer分类法
2.1 Moyer六型
2.2 Moyer六型与牙型、骨型、深覆盖的关系
2.3 Moyer的病理学分类法
3 陈华三类三分类错{牙(左)合(右)}分类法
3.1 三类
3.2 三分类
3.3 分型
3.4 陈华分类法临床应用举例
4 Ackerman—Proffit分类法
4.1 此分类法的意义
4.2 Ackerman-Proffit分类图的使用方法
5 毛燮均错{牙(左)合(右)}分类法
5.1 第一类(Ⅰ),牙量骨量不调
5.2 第二类(Ⅱ),长度不调
5.3 第三类(Ⅲ),宽度不调
5.4 第四类(Ⅳ),高度不调
5.5 第五类(Ⅴ),个别牙齿错位
5.6 第六类(Ⅵ),特殊类型
6 高桥氏分类法
6.1 上颌前突类
6.2 下颌前突类
6.3 上颌尖牙低位唇向错位
第3章 牙颌畸形的病因机理和临床症状
1 牙颌畸形的病因机理
1.1 牙颌畸形病因的复杂性
1.2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2 遗传因素
2.1 遗传因素的来源:有种族演化与个体发育两种
2.2 遗传性牙领畸形的表现:有三种方式
2.3 遗传性牙领畸形的常见症状
3 环境因素
3.1 先天因素及牙领畸形症状
3.2 后天因素
第4章 牙颌畸形的检查和诊断
1 病历记录
1.1 病历的重要性
1.2 病历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2 牙颌畸形的检查
2.1 一般检查
2.2 面部照相
2.3 牙颌模型的检查与分析
2.4 X线片检查
2.5 其他特殊检查
3 X线头影测量
3.1 概述
3.2 常用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和平面
3.3 常用的侧位片头影测量硬组织分析法
3.4 常用侧位片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3.5 正位片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
3.6 正位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3.7 电子计算机化X线头影测量
4 牙颌畸形的诊断
4.1 正畸学诊断特点
4.2 正畸诊断过程
4.3 正畸诊断的确定
第5章 正畸治疗计划的确立
1 确定正畸治疗计划的依据
1.1 准确的诊断
1.2 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 矫治计划制定的步骤
2.1 列出问题
2.2 病例分析
2.3 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2.4 综合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治疗计划
2.5 征求患者及家长的意见、修正治疗计划
2.6 测试矫治的反应,印证并修改治疗计划
3 治疗计划制定的原则
3.1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3.2 正畸治疗的禁忌证
3.3 矫治乳牙对恒牙的影响
第6章 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防治牙颌畸形
1 概述
2 预防牙颌畸形的早期措施(含预防性矫治)
2.1 胎儿期预防措施
2.2 婴儿期预防性矫治
2.3 儿童期预防性矫治
3 牙颌畸形阻断性矫治
3.1 异常唇系带的修正
3.2 牙齿数目异常的处理
3.3 乳牙滞留的处理
3.4 恒牙迟萌、早萌的防治
3.5 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性矫治
3.6 早期错{牙(左)合(右)}的阻断性矫治
3.7 乳牙期、替牙期牙颌畸形矫治的注意事项
第7章 方丝弓矫治技术
1 方丝弓矫治器的组成
1.1 带环
1.2 托槽
1.3 颊面管
1.4 弓丝
1.5其他附件
2 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2.1 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
2.2 方丝弓矫治器的基本原理
3 方丝弓矫治器弓丝的各种弯曲及其作用
3.1 标准弓丝(理想弓丝)
3.2 弓丝的常用功能弯曲
4 方丝弓矫治器常用的矫治方法
4.1 前牙唇向、后牙颊向移动
4.2 切牙舌向移动与间隙关闭
4.3 开辟间隙
4.4 尖牙远中移动
4.5 后牙近中移动
4.6 磨牙远中移动
4.7 升高与压低移动
4.8 斜轴牙齿的矫治
4.9 扭转牙的矫治
4.10 减小前牙覆{牙(左)合(右)}
4.11 关闭垂直开{牙(左)合(右)}间隙
5 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步骤
5.1 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5.2 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磨牙关系
5.3 牙位及咬合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5.4 完成与保持
6 各类错{牙(左)合(右)}的矫治方法
6.1 Angle一类拥挤病例
6.2 Angle二类1分类病例
6.3 Angle二类2分类病例
6.4 Angle三类病例
7 方丝弓技术中颌间牵引的应用
7.1 颌间牵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7.2 颌间牵引的不良作用
7.3 预防控制颌间牵引引起的副作用
7.4 其他形式的颌间牵引
第8章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1 牙颌畸形的诊断与矫治计划的拟定
1.1 诊断技术
1.2 治疗计划的拟定
1.3 病例分析
2 矫治装置
2.1 带环与托槽
2.2 口外牵引
2.3 口内牵引
3 矫治程序
3.1 以Angle二类1分类拔牙矫治为例,展示亚历山大直丝技术的矫治程序
3.2 矫治分为4个阶段
4 不拔牙矫治与拔牙矫治
4.1 不拔牙矫治的优点
4.2 需拔牙矫治而不拔牙的不利因素
4.3 不拔牙矫治
4.4 拔牙的目的与几种模式
4.5 拔牙矫治
第9章 直丝弓矫治技术
1 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
1.1 正常{牙(左)合(右)}的六项标准
1.2 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
2 直丝弓矫治器的结构与设计
2.1 托槽
2.2 磨牙颊面管
2.3 弓丝的规格
3 直丝弓矫治器的安放
3.1 托槽的定位
3.2 托槽与磨牙带环的粘固
3.3 弓丝的选择与应用
4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
4.1 第一阶段 排齐与整平牙弓
4.2 第二阶段 关闭拔牙间隙、矫正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
4.3 第三阶段 牙位和咬合关系的微细调整与完成
第10章 Begg细丝矫治技术
1 概述
2 Begg细丝矫正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磨耗{牙(左)合(右)}理论
2.2 差动力理论
3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特点
3.1 通过倾斜移动实现错{牙(左)合(右)}的矫正
3.2 采用轻微而持续的矫治力量
3.3 过度矫正
3.4 支抗设计
3.5 主张拔牙(或减径)获得间隙,以矫治牙列拥挤而排齐牙齿
3.6 病人复诊间隔时间长4-6周
3.7 混合牙列期一般不进行Begg细丝弓技术矫治
4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诊断和拔牙依据
4.1 Begg技术的诊断
4.2 Begg矫治技术的拔牙依据
5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矫治器装置
5.1 托槽
5.2 锁栓
5.3 磨牙带环和颊面管
5.4 Begg弓丝
5.5 舌侧牵引装置
5.6 弹力线或橡皮圈
5.7 弹簧装置
6 Begg细丝弓技术的矫治原理
6.1 借助弓丝、托槽、颊面管的作用力
6.2 各种矫正曲的形变
6.3 各种弹簧和辅弓装置
6.4 支抗弯曲
7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7.1 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的Begg细丝技术矫治程序
7.2 Begg技术关于不拔牙病例的治疗
7.3 Begg矫治技术复诊时弓丝的调整
7.4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
8 Begg细丝技术矫治各期常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8.1 第一期出现的问题、原因和处理
8.2 Begg第二期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处理
8.3 Begg第三期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处理
9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优缺点
9.1 优点
9.2 缺点
9.3 Begg托槽的改进
9.4 改良Begg矫治技术
第11章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1 概述
2 Tip—Edge矫治器的组成
2.1 Tip—Edge托槽
2.2 磨牙带环及颊面管附件
2.3 弓丝
2.4 其他附件
3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理
4 对Tip-Edge矫治技术的误解
5 差动直丝弓技术的矫正程序
5.1 第一期
5.2 第二期
5.3 第三期前期
5.4 第三期
第12章 正畸扩大牙弓技术
1 应用活动矫治器扩弓技术
1.1 单颌扩弓活动矫治器
1.2 带翼扩弓活动矫治器
2 方丝弓技术实施扩弓
2.1 直钛镍丝扩弓法
2.2 主弓丝配合辅弓丝扩大牙弓法
2.3 全牙弓多垂直矫正曲(Loop)弓丝扩展法
2.4 舌侧扩弓螺旋器快速扩弓法(支架式)
2.5 四眼簧扩大牙弓矫治器
2.6 调整弓丝较大于牙弓宽度缓慢扩弓
2.7 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扩大牙弓
2.8 应用体会
第13章 固定矫治技术打开咬合的方法
1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
2 方丝弓矫治技术
2.1 大平缓弧度曲
2.2 上下颌用不锈钢丝弯制T形曲
2.3 固定矫治器配合微型平导板打开咬合
2.4 钛镍丝预制的“摇椅弓”
2.5 使用长臂弓打开咬合
2.6 多用弓技术
2.7 用阶梯或水平曲打开前牙咬合
2.8 改良的Burstone辅弓
2.9 改良多用弓技术打开咬合
2.10 利用口外弓打开咬合
2.11 应用前牙压低辅弓
3 在打开咬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打开咬合必需具备可靠的支抗
3.2 根据病因机制选择打开咬合方法
3.3 临床矫治原则
第14章 固定正畸技术临床矫治技巧
1 粘结托槽的技巧
1.1 托槽与牙面结合的牢固性
1.2 粘结程序
1.3 托槽位置
1.4 第二双尖牙粘托槽的时机
2 矫治弓丝及其临床应用
2.1 理想矫治弓丝的条件
2.2 临床上常用的矫治弓丝
2.3 矫治弓丝的选择
2.4 矫治弓丝的临床应用
3 矫治弓丝的临床弯制
3.1 理想弓形的弯制
3.2 序列曲及各种矫治弹簧曲的弯制
3.3 各种矫治弹簧曲的临床加力
第15章 正畸局部矫治器
1 正畸局部矫治器的定义和分类
2 应用范围和作用原理
3 使用正畸局部矫治器的适应症
4 各类正畸局部矫治器的应用
4.1 局部活动矫治器
4.2 局部磁力矫治器
4.3 局部固定矫治器
4.4 应用举例
5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
5.1 适应症
5.2 过去矫治中切牙外翻的方法
5.3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的组成和制作要求
5.4 复诊加力时注意事项
5.5 疗效
5.6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的力学分析
第16章 正畸活动矫治器
1 活动矫治器概述
1.1 矫治器的定义
1.2 矫治器的类型
1.3 活动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
1.4 活动矫治器的优点与缺点
2 活动矫治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1 作用部分
2.2 固位部分
2.3 连接部分
3 活动矫治器的支抗
3.1 颌内支抗
3.2 颌间支抗
3.3 颌外支抗
3.4 加强支抗的方法
4 活动矫治器的应用范围及局限性
4.1 活动矫治器的应用范围
4.2 活动矫治器的局限性
第17章 功能性矫治器
1 概述
2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原理
2.1 肌肉
2.2 颅领面骨骼
2.3 牙齿与齿槽骨
3 功能性矫治器的特点和优缺点
3.1 特点
3.2 功能性矫治器的优缺点
4 功能性矫治器的分类和适应症、禁忌证
4.1 分类
4.2 适应症
4.3 禁忌证
5 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
5.1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
5.2 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5.3 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5.4 肌激动器
5.5 生物调节器
5.6 功能调节器
5.7 Twin—block矫治器
5.8 前庭盾
5.9 Herbst矫治器
第18章 牙列拥挤的矫治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1.2 替牙期障碍
1.3 颌骨发育不足
1.4 牙量过大
2 临床表现
2.1 牙列拥挤与牙齿错位
2.2 牙体、牙周组织变化
2.3 面形的改变
3 拥挤度与间隙分析
3.1 拥挤度
3.2 间隙分析
4 牙列拥挤的矫治
4.1 非拔牙矫治
4.2 拔牙矫治
5 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有关问题
5.1 中线与非对称性拔牙问题
5.2 尖牙与磨牙关系
5.3 第三磨牙与前牙排列
5.4 第二磨牙的拔除
6 典型病例介绍
6.1 非拔牙矫治
6.2 拔牙矫治
第19章 牙列稀疏的矫治
1 牙列稀疏的病因、类型与临床表现
1.1 牙体形态过小
1.2 先天缺牙
1.3 颌骨发育过大
1.4 牙齿脱落后未及时修复
1.5 牙周病引起牙齿漂移
2 牙列稀疏的矫治
2.1 缩小牙弓关闭间隙
2.2 集中间隙进行义齿修复
2.3 典型病例介绍
第20章 反{牙(左)合(右)}的矫治
1 概况
2 反{牙(左)合(右)}的病因
2.1 遗传因素
2.2 不良的哺乳方式
2.3 各种口腔不良习惯
2.4 替牙期障碍
2.5 上颌前部某些恒牙缺失或埋藏阻生
2.6 某些先天畸形
2.7 全身因素
3 前牙反{牙(左)合(右)}引起颅、颌、面结构的改变
3.1 上颌骨发育不足
3.2 下颌骨过度发育
3.3 面下1/3较短
3.4 长期反{牙(左)合(右)}易引起牙周萎缩
4 反{牙(左)合(右)}的危害
4.1 妨碍颌骨的发育
4.2 咀嚼功能降低
4.3 影响容貌,妨碍美观
4.4 易罹患颞颌关节疾患
4.5 对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危害
5 反{牙(左)合(右)}的诊断
5.1 区别牙性反{牙(左)合(右)}和骨性反{牙(左)合(右)}
5.2 口腔内牙颌系统检查
5.3 上颌发育不良或下颌发育过度
5.4 了解家族史
5.5 双侧髁状突颈部较长
5.6 注意伴有其他牙{牙(左)合(右)}畸形
6 乳恒牙反{牙(左)合(右)}的比较
7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矫治
7.1 矫治原则
7.2 乳牙反{牙(左)合(右)}矫治的意义
7.3 乳牙反{牙(左)合(右)}矫治的年龄
7.4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类型
7.5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矫治方法
8 恒牙{牙(左)合(右)}的矫治
8.1 金属导板
8.2 联冠斜面导板
8.3 上颌{牙(左)合(右)}垫式活动矫治器
8.4 3类颌间牵引
8.5 面部正中前方牵引
8.6 正颌外科手术
9 在矫治前牙反{牙(左)合(右)}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9.1 反{牙(左)合(右)}伴拥挤的处理
9.2 下颌发育过多或下颌牙前移,使前牙对刃或轻度反{牙(左)合(右)}
9.3 反{牙(左)合(右)}伴唇聘裂者
9.4 反{牙(左)合(右)}伴开{牙(左)合(右)}
9.5 浅反{牙(左)合(右)}或对刃{牙(左)合(右)}的矫治
9.6 反{牙(左)合(右)}伴下颌偏斜
10 典型病例矫正前后对比
第21章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矫治
1 概念
2 开{牙(左)合(右)}的分度及分类
2.1 开{牙(左)合(右)}可分为Ⅲ度
2.2 临床上一般把开胎分为三种类型
3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特征
4 开{牙(左)合(右)}的病因学
4.1 口腔不良习惯
4.2 佝偻病
4.3 下颌第三磨牙
4.4 异常的生长发育方向
4.5 遗传因素
4.6 外伤
5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诊断
5.1 问诊
5.2 视诊
5.3 触诊
5.4 测量
5.5 X线摄片检查
6 开{牙(左)合(右)}畸形发生的机理
7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矫治
7.1 破除不良习惯
7.2 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7.3 手术治疗外伤、关节病
7.4 高位头具牵引
7.5 积极矫治措施
7.6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
8 开{牙(左)合(右)}畸形正畸矫治典型病例
第22章 深覆{牙(左)合(右)}的矫治
1 概述
2 病因分析和发病机理
2.1 遗传因素
2.2 咀嚼肌张力过大
2.3 双侧后牙正跨{牙(左)合(右)}
2.4 个别下颌切牙先天缺失
2.5 多数乳磨牙早失
3 临床表现
4 矫治原则
5 深覆{牙(左)合(右)}矫治方法
5.1 替牙期的深覆{牙(左)合(右)}
5.2 典型的二类2分类病例的矫治
5.3 后牙为一类咬合关系,前牙为内倾性深覆{牙(左)合(右)}的矫治
5.4 遇有下颌先天缺牙病例的矫治
5.5 典型病例报告
第23章 深覆盖的矫治
1 前牙深覆盖的矫治
1.1 前牙深覆盖定义和危害
1.2 前牙深覆盖机理
1.3 前牙深覆盖的矫治
2 后牙深覆盖的矫治
2.1 个别后牙深覆盖
2.2 整个后牙牙列深覆盖
第24章 双颌前突的矫治
1 病因及症状
2 诊断和矫治原则
3 矫治方法
3.1 扩大上下牙弓
3.2 推磨牙向远中
3.3 拔除■后,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
3.4 正颌手术
3.5 活动矫治器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病例
4 典型病例
4.1 病例一
4.2 典型病例二
第25章 正反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1 一般概念
2 跨{牙(左)合(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2.1 原因
2.2 跨{牙(左)合(右)}的危害
3 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3.1 正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3.2 反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第26章 唇、腭裂的正畸治疗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1.2 母体因素
2 唇腭裂的分类
2.1 唇裂分类
2.2 腭裂分类
3 唇腭裂症状
4 唇腭裂综合治疗
5 唇腭裂外科手术的时机
5.1 唇裂手术时机
5.2 腭裂手术时机
6 唇腭裂手术前正畸治疗
6.1 唇腭裂的矫治与手术配合
6.2 手术前早期正畸矫治
7 乳牙期唇腭裂正畸矫治和语音训练
7.1 乳牙期正畸治疗适应症
7.2正畸矫治唇腭裂乳牙期错{牙(左)合(右)}
7.3 乳牙期唇腭裂患儿的语音训练
8 唇腭裂替牙期错{牙(左)合(右)}的正畸治疗与植骨术的关系
8.1 唇腭裂替牙期正畸治疗
8.2 牙槽突植骨术前后的正畸矫治
9 唇腭裂恒牙期的正畸治疗
9.1 该期正畸治疗的局限性
9.2 正畸科与颌面外科、修复科医师共同协商治疗
第27章 成人正畸治疗
1 成人正畸与青少年正畸的区别
1.1 口腔内疾患
1.2 颌骨关系
1.3 生物学特点
1.4 矫治方法
1.5 拔牙问题
1.6 支抗问题
1.7 牙齿缺失
1.8 社会心理问题
2 成人正畸治疗的目的
2.1 平行固定修复基牙
2.2 在牙弓内、牙弓间理想分布牙齿
2.3 调整牙长轴、重新分配{牙(左)合(右)}力
2.4 获得适当的根尖楔状骨壁及正常的牙位
2.5 在满意的垂直高度上建立可接受的{牙(左)合(右)}平面和切导
2.6 改善冠根比例
2.7 改善唇肌的闭合功能及支持能力
3 成人正畸诊断
4 正畸治疗前的口腔预备
4.1 牙周预备
4.2 牙体预备
4.3 对缺牙及修复体的处理
5 正畸矫治器的选择
5.1 活动矫治器
5.2 固定矫治器
6 牙周病成人正畸常用的方法
6.1 排齐牙齿
6.2 伸长牙齿
6.3 竖直磨牙
7 完成与保持
7.1 保持基本原则
7.2 必需注意的特殊问题
第28章 牙周病正畸治疗
1 牙周病的病因与正畸治疗
2 牙颌畸形对牙周的影响
2.1 牙齿排列异常
2.2 咬合面形态异常
2.3 咬合关系不正常
3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3.1上前牙唇向移位
3.2 深覆{牙(左)合(右)}或深覆盖
3.3 牙移位或倾斜
3.4 明显的前牙开{牙(左)合(右)}
3.5 前牙反{牙(左)合(右)}及单根牙伸长并患有牙周炎者
4 牙周病正畸治疗前应注意的问题
4.1 口内仔细检查牙周情况
4.2 牙片检查
4.3 必须选择牙周病发展的静止期进行正畸治疗
4.4 解释工作
4.5 牙周治疗和维护
4.6 正畸治疗前必须调整咬合
5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正畸力量要轻微,加力的间隙时期要长
5.2 使用简单而容易清洁的矫治器
5.3 注意调{牙(左)合(右)}
5.4 消除菌斑和保持口腔清洁
5.5 根吸收
5.6 牙周脓肿
6 牙周病正畸治疗完成后的保持
6.1 做一次全面的咬合调整
6.2 必要时再进行牙周治疗
6.3 保持固定期要长,可做永久性保持器
6.4 定期复查
第29章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颞下颌关节问题
1 正畸治疗时必须关注TMJ状态
2 正畸治疗不当对TMJ功能的影响
2.1 在正畸矫治过程中出现急性颞下颌关节症状
2.2 忽视上下牙弓间{牙(左)合(右)}平衡
3 正畸患者中常见的TMJ症状及机理
3.1 关节弹响
3.2 关节疼痛
3.3 下颌运动异常
4 正畸治疗中TMJD的预防
4.1 建立和保持形态与功能的平衡稳定
4.2 正畸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4.3 {牙(左)合(右)}与颌位协调
4.4 预防早接触和{牙(左)合(右)}干扰
5 常见的引起TMJD的牙{牙(左)合(右)}畸形的正畸治疗
5.1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5.2 正畸治疗的目的及特点
第30章 正颌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1 手术指征
2 常用手术类型
2.1 上颌骨手术
2.2 下颌骨手术
3 手术时机的选择
3.1 颌骨过生长
3.2 领骨发育不足
4 治疗计划
4.1 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4.2 头影测量X线片描迹图裁剪、拼对、预测
4.3 牙模型外科
4.4 边缘性病例的治疗计划
4.5 治疗程序
5 正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5.1 术前正畸治疗
5.2 正颌外科治疗
5.3 术后正畸治疗
5.4 术后稳定性与疗效保持
第31章 正畸治疗后的复发与保持
1 复发的原因和理论观点
1.1 复发的原因
1.2 复发的理论观点
2 影响保持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2.2 机械因素
3 正畸治疗后牙弓与咬合的稳定性
3.1 牙弓长度变化与牙列拥挤
3.2 牙弓宽度变化
3.3 切牙覆{牙(左)合(右)}、覆盖变化
3.4 咬合及磨牙关系的稳定性
4 各种常见牙颌畸形矫治后的复发与保持
4.1 Angle一类错{牙(左)合(右)}
4.2 Angle二类错{牙(左)合(右)}
4.3 Angle三类错{牙(左)合(右)}
4.4 前牙深覆{牙(左)合(右)}
4.5 前牙开{牙(左)合(右)}
4.6 下切牙排列
5 不同矫治方法对保持的影响
5.1 牙齿移动方式的影响
5.2 拔牙矫治与保持
5.3 扩弓矫治与保持
5.4 颌面矫形力的应用与保持
6 保持器
6.1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6.2 保持器的种类
7 保持的期限
第32章 口腔正畸材料及器械
1 正畸材料
1.1 印模材料与模型材料
1.2 医用塑料
1.3 分离剂
1.4 焊媒
1.5 焊合金
1.6 磨光材料
1.7 磁性材料
1.8 记忆合金
1.9 粘固材料
1.10 牙间分离材料
1.11 橡皮圈
1.12 正畸固定矫治器的部件
2 正畸器械
2.1 固定矫治器的常用器械
2.2 制作活动矫治器的器械
第33章 口腔正崎技工
1 概述
1.1 口腔正畸技工技术特点
1.2 劳动卫生
2 制作正畸模型技术
2.1 准确的印模和模型
2.2 模型灌注和修整
3 固定矫治器的制作方法与要求
3.1 支抗带环
3.2 颊面管的位置
3.3 颊侧牵引钩的位置与形态
3.4 带环(或全冠)舌侧附件的位置
3.5 支架式快速扩弓器的制作
3.6 防止银焊过程中的氧化
4 活动矫治器的制作
4.1 常用的器材
4.2 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第34章 正崎护理学
1 正畸器械的消毒方法
1.1 机头
1.2 口镜、双弯镊、探针、治疗盘
1.3 吸唾器、开口器
1.4 正畸技工钳
1.5 正畸附件
1.6 牙{牙(左)合(右)}模型
1.7 诊疗室空气消毒
2 正畸研究模和工作模的制取
2.1 研究模型
2.2 工作模的制取
3 正畸会诊的护理和资料档案保存
3.1 会诊的护理
3.2 正畸档案的保存及管理
4 正畸治疗的护理
4.1 四手操作法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4.2 佩戴活动矫治器的护理
4.3 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护理
4.4 正畸治疗的心理护理
5 各种牵引帽的制作
5.1 器材准备
5.2 牵引帽的制作
1 牙颌面畸形
1.1 牙{牙(左)合(右)}颌面畸形的定义
1.2 牙颌畸形的发生和发展
1.3 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
1.4 牙颌畸形的危害性
2 口腔正畸学
2.1 学科名称
2.2 学科内容
2.3 正畸医师的责任
2.4 正畸矫治的目标
2.5 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研究牙、{牙(左)合(右)}、颌、面畸形的常用方法
3.1 头面部测量技术
3.2 照片测量
3.3 牙{牙(左)合(右)}石膏模型的测量分析
3.4 X线头影测量
4 牙颌畸形的防治
4.1 牙颌畸形的防治时机
4.2 牙颌畸形的防治方法
第2章 牙颌畸形的分类
1 Angle分类法
1.1 Angle第一类错{牙(左)合(右)}——中性错{牙(左)合(右)}
1.2 Angle第二类错{牙(左)合(右)}——远中错{牙(左)合(右)}
1.3 Angle第三类错{牙(左)合(右)}——近中错{牙(左)合(右)}
2 Moyer分类法
2.1 Moyer六型
2.2 Moyer六型与牙型、骨型、深覆盖的关系
2.3 Moyer的病理学分类法
3 陈华三类三分类错{牙(左)合(右)}分类法
3.1 三类
3.2 三分类
3.3 分型
3.4 陈华分类法临床应用举例
4 Ackerman—Proffit分类法
4.1 此分类法的意义
4.2 Ackerman-Proffit分类图的使用方法
5 毛燮均错{牙(左)合(右)}分类法
5.1 第一类(Ⅰ),牙量骨量不调
5.2 第二类(Ⅱ),长度不调
5.3 第三类(Ⅲ),宽度不调
5.4 第四类(Ⅳ),高度不调
5.5 第五类(Ⅴ),个别牙齿错位
5.6 第六类(Ⅵ),特殊类型
6 高桥氏分类法
6.1 上颌前突类
6.2 下颌前突类
6.3 上颌尖牙低位唇向错位
第3章 牙颌畸形的病因机理和临床症状
1 牙颌畸形的病因机理
1.1 牙颌畸形病因的复杂性
1.2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2 遗传因素
2.1 遗传因素的来源:有种族演化与个体发育两种
2.2 遗传性牙领畸形的表现:有三种方式
2.3 遗传性牙领畸形的常见症状
3 环境因素
3.1 先天因素及牙领畸形症状
3.2 后天因素
第4章 牙颌畸形的检查和诊断
1 病历记录
1.1 病历的重要性
1.2 病历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2 牙颌畸形的检查
2.1 一般检查
2.2 面部照相
2.3 牙颌模型的检查与分析
2.4 X线片检查
2.5 其他特殊检查
3 X线头影测量
3.1 概述
3.2 常用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和平面
3.3 常用的侧位片头影测量硬组织分析法
3.4 常用侧位片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3.5 正位片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
3.6 正位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3.7 电子计算机化X线头影测量
4 牙颌畸形的诊断
4.1 正畸学诊断特点
4.2 正畸诊断过程
4.3 正畸诊断的确定
第5章 正畸治疗计划的确立
1 确定正畸治疗计划的依据
1.1 准确的诊断
1.2 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 矫治计划制定的步骤
2.1 列出问题
2.2 病例分析
2.3 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2.4 综合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治疗计划
2.5 征求患者及家长的意见、修正治疗计划
2.6 测试矫治的反应,印证并修改治疗计划
3 治疗计划制定的原则
3.1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3.2 正畸治疗的禁忌证
3.3 矫治乳牙对恒牙的影响
第6章 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防治牙颌畸形
1 概述
2 预防牙颌畸形的早期措施(含预防性矫治)
2.1 胎儿期预防措施
2.2 婴儿期预防性矫治
2.3 儿童期预防性矫治
3 牙颌畸形阻断性矫治
3.1 异常唇系带的修正
3.2 牙齿数目异常的处理
3.3 乳牙滞留的处理
3.4 恒牙迟萌、早萌的防治
3.5 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性矫治
3.6 早期错{牙(左)合(右)}的阻断性矫治
3.7 乳牙期、替牙期牙颌畸形矫治的注意事项
第7章 方丝弓矫治技术
1 方丝弓矫治器的组成
1.1 带环
1.2 托槽
1.3 颊面管
1.4 弓丝
1.5其他附件
2 方丝弓矫治器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2.1 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
2.2 方丝弓矫治器的基本原理
3 方丝弓矫治器弓丝的各种弯曲及其作用
3.1 标准弓丝(理想弓丝)
3.2 弓丝的常用功能弯曲
4 方丝弓矫治器常用的矫治方法
4.1 前牙唇向、后牙颊向移动
4.2 切牙舌向移动与间隙关闭
4.3 开辟间隙
4.4 尖牙远中移动
4.5 后牙近中移动
4.6 磨牙远中移动
4.7 升高与压低移动
4.8 斜轴牙齿的矫治
4.9 扭转牙的矫治
4.10 减小前牙覆{牙(左)合(右)}
4.11 关闭垂直开{牙(左)合(右)}间隙
5 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步骤
5.1 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5.2 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磨牙关系
5.3 牙位及咬合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5.4 完成与保持
6 各类错{牙(左)合(右)}的矫治方法
6.1 Angle一类拥挤病例
6.2 Angle二类1分类病例
6.3 Angle二类2分类病例
6.4 Angle三类病例
7 方丝弓技术中颌间牵引的应用
7.1 颌间牵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7.2 颌间牵引的不良作用
7.3 预防控制颌间牵引引起的副作用
7.4 其他形式的颌间牵引
第8章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
1 牙颌畸形的诊断与矫治计划的拟定
1.1 诊断技术
1.2 治疗计划的拟定
1.3 病例分析
2 矫治装置
2.1 带环与托槽
2.2 口外牵引
2.3 口内牵引
3 矫治程序
3.1 以Angle二类1分类拔牙矫治为例,展示亚历山大直丝技术的矫治程序
3.2 矫治分为4个阶段
4 不拔牙矫治与拔牙矫治
4.1 不拔牙矫治的优点
4.2 需拔牙矫治而不拔牙的不利因素
4.3 不拔牙矫治
4.4 拔牙的目的与几种模式
4.5 拔牙矫治
第9章 直丝弓矫治技术
1 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
1.1 正常{牙(左)合(右)}的六项标准
1.2 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
2 直丝弓矫治器的结构与设计
2.1 托槽
2.2 磨牙颊面管
2.3 弓丝的规格
3 直丝弓矫治器的安放
3.1 托槽的定位
3.2 托槽与磨牙带环的粘固
3.3 弓丝的选择与应用
4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过程
4.1 第一阶段 排齐与整平牙弓
4.2 第二阶段 关闭拔牙间隙、矫正前牙覆盖与磨牙关系
4.3 第三阶段 牙位和咬合关系的微细调整与完成
第10章 Begg细丝矫治技术
1 概述
2 Begg细丝矫正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磨耗{牙(左)合(右)}理论
2.2 差动力理论
3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特点
3.1 通过倾斜移动实现错{牙(左)合(右)}的矫正
3.2 采用轻微而持续的矫治力量
3.3 过度矫正
3.4 支抗设计
3.5 主张拔牙(或减径)获得间隙,以矫治牙列拥挤而排齐牙齿
3.6 病人复诊间隔时间长4-6周
3.7 混合牙列期一般不进行Begg细丝弓技术矫治
4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诊断和拔牙依据
4.1 Begg技术的诊断
4.2 Begg矫治技术的拔牙依据
5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矫治器装置
5.1 托槽
5.2 锁栓
5.3 磨牙带环和颊面管
5.4 Begg弓丝
5.5 舌侧牵引装置
5.6 弹力线或橡皮圈
5.7 弹簧装置
6 Begg细丝弓技术的矫治原理
6.1 借助弓丝、托槽、颊面管的作用力
6.2 各种矫正曲的形变
6.3 各种弹簧和辅弓装置
6.4 支抗弯曲
7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7.1 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的Begg细丝技术矫治程序
7.2 Begg技术关于不拔牙病例的治疗
7.3 Begg矫治技术复诊时弓丝的调整
7.4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
8 Begg细丝技术矫治各期常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8.1 第一期出现的问题、原因和处理
8.2 Begg第二期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处理
8.3 Begg第三期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其处理
9 Begg细丝矫治技术的优缺点
9.1 优点
9.2 缺点
9.3 Begg托槽的改进
9.4 改良Begg矫治技术
第11章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1 概述
2 Tip—Edge矫治器的组成
2.1 Tip—Edge托槽
2.2 磨牙带环及颊面管附件
2.3 弓丝
2.4 其他附件
3 Tip-Edge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理
4 对Tip-Edge矫治技术的误解
5 差动直丝弓技术的矫正程序
5.1 第一期
5.2 第二期
5.3 第三期前期
5.4 第三期
第12章 正畸扩大牙弓技术
1 应用活动矫治器扩弓技术
1.1 单颌扩弓活动矫治器
1.2 带翼扩弓活动矫治器
2 方丝弓技术实施扩弓
2.1 直钛镍丝扩弓法
2.2 主弓丝配合辅弓丝扩大牙弓法
2.3 全牙弓多垂直矫正曲(Loop)弓丝扩展法
2.4 舌侧扩弓螺旋器快速扩弓法(支架式)
2.5 四眼簧扩大牙弓矫治器
2.6 调整弓丝较大于牙弓宽度缓慢扩弓
2.7 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扩大牙弓
2.8 应用体会
第13章 固定矫治技术打开咬合的方法
1 Begg细丝弓矫治技术
2 方丝弓矫治技术
2.1 大平缓弧度曲
2.2 上下颌用不锈钢丝弯制T形曲
2.3 固定矫治器配合微型平导板打开咬合
2.4 钛镍丝预制的“摇椅弓”
2.5 使用长臂弓打开咬合
2.6 多用弓技术
2.7 用阶梯或水平曲打开前牙咬合
2.8 改良的Burstone辅弓
2.9 改良多用弓技术打开咬合
2.10 利用口外弓打开咬合
2.11 应用前牙压低辅弓
3 在打开咬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打开咬合必需具备可靠的支抗
3.2 根据病因机制选择打开咬合方法
3.3 临床矫治原则
第14章 固定正畸技术临床矫治技巧
1 粘结托槽的技巧
1.1 托槽与牙面结合的牢固性
1.2 粘结程序
1.3 托槽位置
1.4 第二双尖牙粘托槽的时机
2 矫治弓丝及其临床应用
2.1 理想矫治弓丝的条件
2.2 临床上常用的矫治弓丝
2.3 矫治弓丝的选择
2.4 矫治弓丝的临床应用
3 矫治弓丝的临床弯制
3.1 理想弓形的弯制
3.2 序列曲及各种矫治弹簧曲的弯制
3.3 各种矫治弹簧曲的临床加力
第15章 正畸局部矫治器
1 正畸局部矫治器的定义和分类
2 应用范围和作用原理
3 使用正畸局部矫治器的适应症
4 各类正畸局部矫治器的应用
4.1 局部活动矫治器
4.2 局部磁力矫治器
4.3 局部固定矫治器
4.4 应用举例
5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
5.1 适应症
5.2 过去矫治中切牙外翻的方法
5.3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的组成和制作要求
5.4 复诊加力时注意事项
5.5 疗效
5.6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的力学分析
第16章 正畸活动矫治器
1 活动矫治器概述
1.1 矫治器的定义
1.2 矫治器的类型
1.3 活动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
1.4 活动矫治器的优点与缺点
2 活动矫治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1 作用部分
2.2 固位部分
2.3 连接部分
3 活动矫治器的支抗
3.1 颌内支抗
3.2 颌间支抗
3.3 颌外支抗
3.4 加强支抗的方法
4 活动矫治器的应用范围及局限性
4.1 活动矫治器的应用范围
4.2 活动矫治器的局限性
第17章 功能性矫治器
1 概述
2 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原理
2.1 肌肉
2.2 颅领面骨骼
2.3 牙齿与齿槽骨
3 功能性矫治器的特点和优缺点
3.1 特点
3.2 功能性矫治器的优缺点
4 功能性矫治器的分类和适应症、禁忌证
4.1 分类
4.2 适应症
4.3 禁忌证
5 常用的功能性矫治器
5.1 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
5.2 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5.3 下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5.4 肌激动器
5.5 生物调节器
5.6 功能调节器
5.7 Twin—block矫治器
5.8 前庭盾
5.9 Herbst矫治器
第18章 牙列拥挤的矫治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1.2 替牙期障碍
1.3 颌骨发育不足
1.4 牙量过大
2 临床表现
2.1 牙列拥挤与牙齿错位
2.2 牙体、牙周组织变化
2.3 面形的改变
3 拥挤度与间隙分析
3.1 拥挤度
3.2 间隙分析
4 牙列拥挤的矫治
4.1 非拔牙矫治
4.2 拔牙矫治
5 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有关问题
5.1 中线与非对称性拔牙问题
5.2 尖牙与磨牙关系
5.3 第三磨牙与前牙排列
5.4 第二磨牙的拔除
6 典型病例介绍
6.1 非拔牙矫治
6.2 拔牙矫治
第19章 牙列稀疏的矫治
1 牙列稀疏的病因、类型与临床表现
1.1 牙体形态过小
1.2 先天缺牙
1.3 颌骨发育过大
1.4 牙齿脱落后未及时修复
1.5 牙周病引起牙齿漂移
2 牙列稀疏的矫治
2.1 缩小牙弓关闭间隙
2.2 集中间隙进行义齿修复
2.3 典型病例介绍
第20章 反{牙(左)合(右)}的矫治
1 概况
2 反{牙(左)合(右)}的病因
2.1 遗传因素
2.2 不良的哺乳方式
2.3 各种口腔不良习惯
2.4 替牙期障碍
2.5 上颌前部某些恒牙缺失或埋藏阻生
2.6 某些先天畸形
2.7 全身因素
3 前牙反{牙(左)合(右)}引起颅、颌、面结构的改变
3.1 上颌骨发育不足
3.2 下颌骨过度发育
3.3 面下1/3较短
3.4 长期反{牙(左)合(右)}易引起牙周萎缩
4 反{牙(左)合(右)}的危害
4.1 妨碍颌骨的发育
4.2 咀嚼功能降低
4.3 影响容貌,妨碍美观
4.4 易罹患颞颌关节疾患
4.5 对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危害
5 反{牙(左)合(右)}的诊断
5.1 区别牙性反{牙(左)合(右)}和骨性反{牙(左)合(右)}
5.2 口腔内牙颌系统检查
5.3 上颌发育不良或下颌发育过度
5.4 了解家族史
5.5 双侧髁状突颈部较长
5.6 注意伴有其他牙{牙(左)合(右)}畸形
6 乳恒牙反{牙(左)合(右)}的比较
7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矫治
7.1 矫治原则
7.2 乳牙反{牙(左)合(右)}矫治的意义
7.3 乳牙反{牙(左)合(右)}矫治的年龄
7.4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类型
7.5 乳牙反{牙(左)合(右)}的矫治方法
8 恒牙{牙(左)合(右)}的矫治
8.1 金属导板
8.2 联冠斜面导板
8.3 上颌{牙(左)合(右)}垫式活动矫治器
8.4 3类颌间牵引
8.5 面部正中前方牵引
8.6 正颌外科手术
9 在矫治前牙反{牙(左)合(右)}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9.1 反{牙(左)合(右)}伴拥挤的处理
9.2 下颌发育过多或下颌牙前移,使前牙对刃或轻度反{牙(左)合(右)}
9.3 反{牙(左)合(右)}伴唇聘裂者
9.4 反{牙(左)合(右)}伴开{牙(左)合(右)}
9.5 浅反{牙(左)合(右)}或对刃{牙(左)合(右)}的矫治
9.6 反{牙(左)合(右)}伴下颌偏斜
10 典型病例矫正前后对比
第21章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矫治
1 概念
2 开{牙(左)合(右)}的分度及分类
2.1 开{牙(左)合(右)}可分为Ⅲ度
2.2 临床上一般把开胎分为三种类型
3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特征
4 开{牙(左)合(右)}的病因学
4.1 口腔不良习惯
4.2 佝偻病
4.3 下颌第三磨牙
4.4 异常的生长发育方向
4.5 遗传因素
4.6 外伤
5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诊断
5.1 问诊
5.2 视诊
5.3 触诊
5.4 测量
5.5 X线摄片检查
6 开{牙(左)合(右)}畸形发生的机理
7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矫治
7.1 破除不良习惯
7.2 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7.3 手术治疗外伤、关节病
7.4 高位头具牵引
7.5 积极矫治措施
7.6 开{牙(左)合(右)}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
8 开{牙(左)合(右)}畸形正畸矫治典型病例
第22章 深覆{牙(左)合(右)}的矫治
1 概述
2 病因分析和发病机理
2.1 遗传因素
2.2 咀嚼肌张力过大
2.3 双侧后牙正跨{牙(左)合(右)}
2.4 个别下颌切牙先天缺失
2.5 多数乳磨牙早失
3 临床表现
4 矫治原则
5 深覆{牙(左)合(右)}矫治方法
5.1 替牙期的深覆{牙(左)合(右)}
5.2 典型的二类2分类病例的矫治
5.3 后牙为一类咬合关系,前牙为内倾性深覆{牙(左)合(右)}的矫治
5.4 遇有下颌先天缺牙病例的矫治
5.5 典型病例报告
第23章 深覆盖的矫治
1 前牙深覆盖的矫治
1.1 前牙深覆盖定义和危害
1.2 前牙深覆盖机理
1.3 前牙深覆盖的矫治
2 后牙深覆盖的矫治
2.1 个别后牙深覆盖
2.2 整个后牙牙列深覆盖
第24章 双颌前突的矫治
1 病因及症状
2 诊断和矫治原则
3 矫治方法
3.1 扩大上下牙弓
3.2 推磨牙向远中
3.3 拔除■后,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
3.4 正颌手术
3.5 活动矫治器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病例
4 典型病例
4.1 病例一
4.2 典型病例二
第25章 正反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1 一般概念
2 跨{牙(左)合(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2.1 原因
2.2 跨{牙(左)合(右)}的危害
3 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3.1 正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3.2 反跨{牙(左)合(右)}的矫治
第26章 唇、腭裂的正畸治疗
1 病因
1.1 遗传因素
1.2 母体因素
2 唇腭裂的分类
2.1 唇裂分类
2.2 腭裂分类
3 唇腭裂症状
4 唇腭裂综合治疗
5 唇腭裂外科手术的时机
5.1 唇裂手术时机
5.2 腭裂手术时机
6 唇腭裂手术前正畸治疗
6.1 唇腭裂的矫治与手术配合
6.2 手术前早期正畸矫治
7 乳牙期唇腭裂正畸矫治和语音训练
7.1 乳牙期正畸治疗适应症
7.2正畸矫治唇腭裂乳牙期错{牙(左)合(右)}
7.3 乳牙期唇腭裂患儿的语音训练
8 唇腭裂替牙期错{牙(左)合(右)}的正畸治疗与植骨术的关系
8.1 唇腭裂替牙期正畸治疗
8.2 牙槽突植骨术前后的正畸矫治
9 唇腭裂恒牙期的正畸治疗
9.1 该期正畸治疗的局限性
9.2 正畸科与颌面外科、修复科医师共同协商治疗
第27章 成人正畸治疗
1 成人正畸与青少年正畸的区别
1.1 口腔内疾患
1.2 颌骨关系
1.3 生物学特点
1.4 矫治方法
1.5 拔牙问题
1.6 支抗问题
1.7 牙齿缺失
1.8 社会心理问题
2 成人正畸治疗的目的
2.1 平行固定修复基牙
2.2 在牙弓内、牙弓间理想分布牙齿
2.3 调整牙长轴、重新分配{牙(左)合(右)}力
2.4 获得适当的根尖楔状骨壁及正常的牙位
2.5 在满意的垂直高度上建立可接受的{牙(左)合(右)}平面和切导
2.6 改善冠根比例
2.7 改善唇肌的闭合功能及支持能力
3 成人正畸诊断
4 正畸治疗前的口腔预备
4.1 牙周预备
4.2 牙体预备
4.3 对缺牙及修复体的处理
5 正畸矫治器的选择
5.1 活动矫治器
5.2 固定矫治器
6 牙周病成人正畸常用的方法
6.1 排齐牙齿
6.2 伸长牙齿
6.3 竖直磨牙
7 完成与保持
7.1 保持基本原则
7.2 必需注意的特殊问题
第28章 牙周病正畸治疗
1 牙周病的病因与正畸治疗
2 牙颌畸形对牙周的影响
2.1 牙齿排列异常
2.2 咬合面形态异常
2.3 咬合关系不正常
3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3.1上前牙唇向移位
3.2 深覆{牙(左)合(右)}或深覆盖
3.3 牙移位或倾斜
3.4 明显的前牙开{牙(左)合(右)}
3.5 前牙反{牙(左)合(右)}及单根牙伸长并患有牙周炎者
4 牙周病正畸治疗前应注意的问题
4.1 口内仔细检查牙周情况
4.2 牙片检查
4.3 必须选择牙周病发展的静止期进行正畸治疗
4.4 解释工作
4.5 牙周治疗和维护
4.6 正畸治疗前必须调整咬合
5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正畸力量要轻微,加力的间隙时期要长
5.2 使用简单而容易清洁的矫治器
5.3 注意调{牙(左)合(右)}
5.4 消除菌斑和保持口腔清洁
5.5 根吸收
5.6 牙周脓肿
6 牙周病正畸治疗完成后的保持
6.1 做一次全面的咬合调整
6.2 必要时再进行牙周治疗
6.3 保持固定期要长,可做永久性保持器
6.4 定期复查
第29章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颞下颌关节问题
1 正畸治疗时必须关注TMJ状态
2 正畸治疗不当对TMJ功能的影响
2.1 在正畸矫治过程中出现急性颞下颌关节症状
2.2 忽视上下牙弓间{牙(左)合(右)}平衡
3 正畸患者中常见的TMJ症状及机理
3.1 关节弹响
3.2 关节疼痛
3.3 下颌运动异常
4 正畸治疗中TMJD的预防
4.1 建立和保持形态与功能的平衡稳定
4.2 正畸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
4.3 {牙(左)合(右)}与颌位协调
4.4 预防早接触和{牙(左)合(右)}干扰
5 常见的引起TMJD的牙{牙(左)合(右)}畸形的正畸治疗
5.1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
5.2 正畸治疗的目的及特点
第30章 正颌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1 手术指征
2 常用手术类型
2.1 上颌骨手术
2.2 下颌骨手术
3 手术时机的选择
3.1 颌骨过生长
3.2 领骨发育不足
4 治疗计划
4.1 确定综合治疗方案
4.2 头影测量X线片描迹图裁剪、拼对、预测
4.3 牙模型外科
4.4 边缘性病例的治疗计划
4.5 治疗程序
5 正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5.1 术前正畸治疗
5.2 正颌外科治疗
5.3 术后正畸治疗
5.4 术后稳定性与疗效保持
第31章 正畸治疗后的复发与保持
1 复发的原因和理论观点
1.1 复发的原因
1.2 复发的理论观点
2 影响保持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2.2 机械因素
3 正畸治疗后牙弓与咬合的稳定性
3.1 牙弓长度变化与牙列拥挤
3.2 牙弓宽度变化
3.3 切牙覆{牙(左)合(右)}、覆盖变化
3.4 咬合及磨牙关系的稳定性
4 各种常见牙颌畸形矫治后的复发与保持
4.1 Angle一类错{牙(左)合(右)}
4.2 Angle二类错{牙(左)合(右)}
4.3 Angle三类错{牙(左)合(右)}
4.4 前牙深覆{牙(左)合(右)}
4.5 前牙开{牙(左)合(右)}
4.6 下切牙排列
5 不同矫治方法对保持的影响
5.1 牙齿移动方式的影响
5.2 拔牙矫治与保持
5.3 扩弓矫治与保持
5.4 颌面矫形力的应用与保持
6 保持器
6.1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6.2 保持器的种类
7 保持的期限
第32章 口腔正畸材料及器械
1 正畸材料
1.1 印模材料与模型材料
1.2 医用塑料
1.3 分离剂
1.4 焊媒
1.5 焊合金
1.6 磨光材料
1.7 磁性材料
1.8 记忆合金
1.9 粘固材料
1.10 牙间分离材料
1.11 橡皮圈
1.12 正畸固定矫治器的部件
2 正畸器械
2.1 固定矫治器的常用器械
2.2 制作活动矫治器的器械
第33章 口腔正崎技工
1 概述
1.1 口腔正畸技工技术特点
1.2 劳动卫生
2 制作正畸模型技术
2.1 准确的印模和模型
2.2 模型灌注和修整
3 固定矫治器的制作方法与要求
3.1 支抗带环
3.2 颊面管的位置
3.3 颊侧牵引钩的位置与形态
3.4 带环(或全冠)舌侧附件的位置
3.5 支架式快速扩弓器的制作
3.6 防止银焊过程中的氧化
4 活动矫治器的制作
4.1 常用的器材
4.2 活动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第34章 正崎护理学
1 正畸器械的消毒方法
1.1 机头
1.2 口镜、双弯镊、探针、治疗盘
1.3 吸唾器、开口器
1.4 正畸技工钳
1.5 正畸附件
1.6 牙{牙(左)合(右)}模型
1.7 诊疗室空气消毒
2 正畸研究模和工作模的制取
2.1 研究模型
2.2 工作模的制取
3 正畸会诊的护理和资料档案保存
3.1 会诊的护理
3.2 正畸档案的保存及管理
4 正畸治疗的护理
4.1 四手操作法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4.2 佩戴活动矫治器的护理
4.3 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护理
4.4 正畸治疗的心理护理
5 各种牵引帽的制作
5.1 器材准备
5.2 牵引帽的制作
Orthodontic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