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水泥实验室工作手册》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水泥工业最新进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硅酸盐水泥生产基本知识,水泥物理性能及检验,化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水泥化学分析基本条件和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原理及测定要点,水泥及其原料、燃料化学分析方法,原料、燃料及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泥生产控制分析方法,水泥厂污染物的检测和实验室常用数理统计方法。《水泥实验室工作手册》资料翔实、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水泥实验室工作手册》的技术,对于提高水泥企业检测水平和水泥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水泥实验室工作手册》可供水泥企业管理干部、工艺技术人员、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验人员使用,亦可作为水泥企业实验室人员培训教材和考工定级的参考资料。
目录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第一章 硅酸盐水泥生产基本知识
第一节 水泥的分类和名词术语
一、水泥的分类
二、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则
三、主要水泥产品的定义
四、与水泥有关的术语
五、与水泥性能和试验方法有关的术语
六、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代号和技术指标
七、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水泥的判定规则
第二节 水泥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一、水泥窑的类型和作用
二、水泥回转窑概况
三、水泥立窑概况
第三节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和率值
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二、熟料的率值
三、熟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率值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配料
五、配料计算公式
六、一般生料的配料计算方法
七、掺复合矿化剂的生料配料计算
八、原料、燃料消耗定额与物料平衡的计算
九、生产过程中三率值的控制
第二章 水泥物理性能及检验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一、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
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三、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第二节 水泥品质要求和物理力学性能
一、密度和容重
二、细度
三、需水性
四、凝结时间
五、体积安定性
六、强度
第三节 养护设备及养护温度、湿度的控制
一、养护箱
二、养护池
第四节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二、水泥密度测定方法(液体排代法)
三、水泥细度的测定
四、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五、凝结时间的测定
六、安定性检验
七、胶砂流动度测定
第三章 化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第一节、化验室的性质、职责、任务和权限
一、化验室的性质
二、化验室的职责
三、化验室的任务
四、化学分析组、生产控制组和物理检验组的检测任务
五、化验室的权限
第二节 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分析测试中的质量控制
二、分析测试的质量评定
第三节 执行国家计量法
一、国家计量法与法规
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三、在水泥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
第四节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与标准方法
二、标准的分类
三、标准物质
第五节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防止割伤事故
三、防止烧伤事故
四、防止中毒事故
五、预防火灾发生
六、防止爆炸事故
七、防止触电事故
第四章 水泥化学分析基本条件
第一节 化学分析常用术语
第二节 水泥实验室的设置
一、实验室的分类及设计要求
二、天平室的设置及管理
第三节 水泥实验室的设备及试剂
一、分析用纯水
二、玻璃量器的校正
三、分析天平
四、金属器皿
五、化学试剂
六、滤纸
第四节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样品的代表性
二、样品的采取
三、样品的制备和保管
第五节 试验溶液的制备
一、试样的细度和试样的烘干
二、试样的分解及试验溶液的制备
第六节 试剂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
二、配制溶液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三、溶液标度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标度之间的换算
五、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或体积的计算
六、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七、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七节 试剂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普通试剂的配制
二、标准溶液及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八节 分离方法
一、离子交换分离法
二、蒸馏分离法
三、沉淀分离法
四、溶剂萃取分离法
第五章 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原理及测定要点
第一节 化学分析方法原理
一、称量分析法
二、容量分析法
三、水泥主要成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节 仪器分析方法原理
一、电化学分析法
二、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
三、分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
五、X 射线荧光分析法
六、中子活化分析法
第六章 水泥及其原料、燃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一(基准法)
二、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二(代用法)
第二节 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水泥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二(非标准方法)
第三节 水泥生料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水泥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四节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
一、石灰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石灰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五节 黏土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黏土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黏土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六节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七节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第八节 矿渣化学分析方法
第九节 萤石化学分析方法
一、萤石中氟化钙的快速测定
二、萤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三、萤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四、含有硫酸钡的萤石分析方法
第十节 石英标准砂分析方法
一、烧失量
二、二氧化硅的测定——氢氟酸挥发称量分析法(基准法)
三、系统分析试验溶液的制备
四、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五、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六、氧化钙的测定
七、氧化镁的测定
八、附着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九、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
第十一节 矾土及铝酸盐水泥分析方法
一、矾土及铝酸盐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矾土及铝酸盐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十二节 明矾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十三节 重晶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其他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
二、全硫的测定
三、硫化物的测定
四、一氧化锰的测定
五、氟的测定
六、氯的测定
七、磷的测定
八、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
九、氧化亚铁的测定
第十五节 水泥用煤的分析
一、煤质分析中常用的代表符号和基准
二、煤的工业分析
三、煤中全硫的测定(硫酸钡称量分析法)
四、煤的发热量的测定
五、水泥用煤的质量要求
六、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第十六节 水泥助磨剂的检验
第十七节 火山灰质混合材火山灰活性的测定
第七章 原料、燃料和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指标
第二节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石灰质原料的特征
二、石灰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黏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黏土质原料的特征
二、黏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校正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铁质校正原料
二、硅质校正原料
三、铝质校正原料
第五节 燃料的质量控制
一、燃料的特性
二、燃煤的质量控制
三、燃煤的管理
第六节 萤石的质量控制
第七节 石膏的质量控制
一、石膏的分类
二、技术要求
三、验收规则
第八节 混合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粒化高炉矿渣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二、粉煤灰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四、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第九节 生料的质量控制
一、生料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
二、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及调整方法
三、生料的均化
四、生料的配煤
五、生料成球质量控制
第十节 水泥熟料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项目
二、立窑熟料质量分析
三、熟料质量的波动因素及调整方法
四、熟料的贮存和使用
第十一节 水泥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项目
二、出磨水泥质量的管理
三、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
第十二节 我国水泥标准2007年版本修订情况
一、概述
二、关于GB 175、GB 1344、GB 12958 三项标准的整合
三、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名称
四、关于不同水泥品种混合材允许掺加量
五、关于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中32.5强度等级
六、关于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的混合材种类
七、关于助磨剂用量的限制
八、关于增加氯离子限量的要求
九、关于细度指标
十、关于水泥组分的测定
十一、关于检验规则
十二、审查结论
第八章 水泥生产控制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物料水分的测定
二、水泥原料易磨性的测定
第二节 水泥生料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碳酸钙滴定值的测定
二、生料中氧化钙的快速测定
三、生料中氧化铁的快速测定
四、黑生料中含煤量的测定
五、生料细度的测定
六、水泥生料易烧性试验
七、水泥生料球性能的测定
八、生料中氟的测定
第三节 水泥熟料及水泥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二、水泥熟料烧失量的测定
三、水泥熟料立升重的测定
四、水泥及其熟料中三氧化硫和不溶物的测定
五、水泥细度的检验
六、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
七、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的测量
八、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第九章 水泥厂污染物的检测
第一节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
一、水泥厂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的特征与危害
第二节 各生产设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各生产设施排尘状况
二、各生产设施所排废气特性
三、各生产设施单位产品排出的废气量
四、水泥单位产品生产全过程最大废气排放量
第三节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前后的区别
第四节 水泥厂污染物的检测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三、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四、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六、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七、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第十章 实验室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第一节 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总体和样本
二、样本分布的特征值
第二节 试验误差和表示方法
一、误差和偏差
二、误差类型和产生误差的原因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
四、误差的正态分布
五、准确度和精密度
六、检验结果的允许差
七、不确定度及其评定
第三节 可疑数据的取舍
一、4D 检验法
二、Q 检验法
三、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
四、狄克逊(Dixon)检验准则
第四节 各种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 生产过程中的统计技术
一、统计过程控制图
二、计量值控制图
三、预控图(彩虹图)
第六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第七节 试验设计
一、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八节 质量管理统计工具
一、调查表
二、排列图
三、分层法
四、直方图
五、散布图
六、非数字数据统计方法
第九节 计算机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
一、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偏差
二、用计算机计算一组数据的和
三、应用PC机的 Office Excel 程序计算一组数据的参数
四、应用PC机的Office Excel 程序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
附录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附录D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摘录)
附录E HJ/T256-200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泥制造水泥制造
附录F GB4915-2004水泥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
附录G GB/T ××××-××××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方法(报批稿)
附录H 水泥实验室引用标准
附录I 国家级、部级标准物质(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样品研制中心受权研制)
附录J 常用数据
附录K 水泥企业质量控制统计报表
附录L 主要参考标准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第一章 硅酸盐水泥生产基本知识
第一节 水泥的分类和名词术语
一、水泥的分类
二、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则
三、主要水泥产品的定义
四、与水泥有关的术语
五、与水泥性能和试验方法有关的术语
六、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分、代号和技术指标
七、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水泥的判定规则
第二节 水泥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一、水泥窑的类型和作用
二、水泥回转窑概况
三、水泥立窑概况
第三节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和率值
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二、熟料的率值
三、熟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率值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配料
五、配料计算公式
六、一般生料的配料计算方法
七、掺复合矿化剂的生料配料计算
八、原料、燃料消耗定额与物料平衡的计算
九、生产过程中三率值的控制
第二章 水泥物理性能及检验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一、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
二、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三、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第二节 水泥品质要求和物理力学性能
一、密度和容重
二、细度
三、需水性
四、凝结时间
五、体积安定性
六、强度
第三节 养护设备及养护温度、湿度的控制
一、养护箱
二、养护池
第四节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二、水泥密度测定方法(液体排代法)
三、水泥细度的测定
四、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五、凝结时间的测定
六、安定性检验
七、胶砂流动度测定
第三章 化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第一节、化验室的性质、职责、任务和权限
一、化验室的性质
二、化验室的职责
三、化验室的任务
四、化学分析组、生产控制组和物理检验组的检测任务
五、化验室的权限
第二节 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分析测试中的质量控制
二、分析测试的质量评定
第三节 执行国家计量法
一、国家计量法与法规
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三、在水泥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检验中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
第四节 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与标准方法
二、标准的分类
三、标准物质
第五节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防止割伤事故
三、防止烧伤事故
四、防止中毒事故
五、预防火灾发生
六、防止爆炸事故
七、防止触电事故
第四章 水泥化学分析基本条件
第一节 化学分析常用术语
第二节 水泥实验室的设置
一、实验室的分类及设计要求
二、天平室的设置及管理
第三节 水泥实验室的设备及试剂
一、分析用纯水
二、玻璃量器的校正
三、分析天平
四、金属器皿
五、化学试剂
六、滤纸
第四节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样品的代表性
二、样品的采取
三、样品的制备和保管
第五节 试验溶液的制备
一、试样的细度和试样的烘干
二、试样的分解及试验溶液的制备
第六节 试剂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溶液的一般概念
二、配制溶液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三、溶液标度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标度之间的换算
五、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或体积的计算
六、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七、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七节 试剂及试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一、普通试剂的配制
二、标准溶液及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八节 分离方法
一、离子交换分离法
二、蒸馏分离法
三、沉淀分离法
四、溶剂萃取分离法
第五章 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原理及测定要点
第一节 化学分析方法原理
一、称量分析法
二、容量分析法
三、水泥主要成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节 仪器分析方法原理
一、电化学分析法
二、原子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
三、分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
五、X 射线荧光分析法
六、中子活化分析法
第六章 水泥及其原料、燃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一(基准法)
二、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二(代用法)
第二节 水泥熟料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水泥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二(非标准方法)
第三节 水泥生料化学分析方法
一、水泥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水泥生料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四节 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
一、石灰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石灰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五节 黏土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黏土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黏土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六节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七节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第八节 矿渣化学分析方法
第九节 萤石化学分析方法
一、萤石中氟化钙的快速测定
二、萤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三、萤石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四、含有硫酸钡的萤石分析方法
第十节 石英标准砂分析方法
一、烧失量
二、二氧化硅的测定——氢氟酸挥发称量分析法(基准法)
三、系统分析试验溶液的制备
四、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五、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六、氧化钙的测定
七、氧化镁的测定
八、附着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九、二氧化硅的测定(代用法)
第十一节 矾土及铝酸盐水泥分析方法
一、矾土及铝酸盐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一
二、矾土及铝酸盐水泥系统分析方法之二
第十二节 明矾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十三节 重晶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十四节 其他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
一、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
二、全硫的测定
三、硫化物的测定
四、一氧化锰的测定
五、氟的测定
六、氯的测定
七、磷的测定
八、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
九、氧化亚铁的测定
第十五节 水泥用煤的分析
一、煤质分析中常用的代表符号和基准
二、煤的工业分析
三、煤中全硫的测定(硫酸钡称量分析法)
四、煤的发热量的测定
五、水泥用煤的质量要求
六、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第十六节 水泥助磨剂的检验
第十七节 火山灰质混合材火山灰活性的测定
第七章 原料、燃料和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指标
第二节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石灰质原料的特征
二、石灰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三节 黏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黏土质原料的特征
二、黏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校正原料的质量控制
一、铁质校正原料
二、硅质校正原料
三、铝质校正原料
第五节 燃料的质量控制
一、燃料的特性
二、燃煤的质量控制
三、燃煤的管理
第六节 萤石的质量控制
第七节 石膏的质量控制
一、石膏的分类
二、技术要求
三、验收规则
第八节 混合材料的质量控制
一、粒化高炉矿渣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二、粉煤灰的定义和技术要求
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四、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第九节 生料的质量控制
一、生料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
二、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及调整方法
三、生料的均化
四、生料的配煤
五、生料成球质量控制
第十节 水泥熟料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项目
二、立窑熟料质量分析
三、熟料质量的波动因素及调整方法
四、熟料的贮存和使用
第十一节 水泥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项目
二、出磨水泥质量的管理
三、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
第十二节 我国水泥标准2007年版本修订情况
一、概述
二、关于GB 175、GB 1344、GB 12958 三项标准的整合
三、关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名称
四、关于不同水泥品种混合材允许掺加量
五、关于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中32.5强度等级
六、关于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允许掺加的混合材种类
七、关于助磨剂用量的限制
八、关于增加氯离子限量的要求
九、关于细度指标
十、关于水泥组分的测定
十一、关于检验规则
十二、审查结论
第八章 水泥生产控制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物料水分的测定
二、水泥原料易磨性的测定
第二节 水泥生料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碳酸钙滴定值的测定
二、生料中氧化钙的快速测定
三、生料中氧化铁的快速测定
四、黑生料中含煤量的测定
五、生料细度的测定
六、水泥生料易烧性试验
七、水泥生料球性能的测定
八、生料中氟的测定
第三节 水泥熟料及水泥的质量控制分析
一、熟料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二、水泥熟料烧失量的测定
三、水泥熟料立升重的测定
四、水泥及其熟料中三氧化硫和不溶物的测定
五、水泥细度的检验
六、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
七、白色硅酸盐水泥白度的测量
八、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
第九章 水泥厂污染物的检测
第一节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
一、水泥厂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二、水泥厂大气污染物的特征与危害
第二节 各生产设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各生产设施排尘状况
二、各生产设施所排废气特性
三、各生产设施单位产品排出的废气量
四、水泥单位产品生产全过程最大废气排放量
第三节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前后的区别
第四节 水泥厂污染物的检测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三、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四、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六、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七、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第十章 实验室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第一节 统计学基本知识
一、总体和样本
二、样本分布的特征值
第二节 试验误差和表示方法
一、误差和偏差
二、误差类型和产生误差的原因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
四、误差的正态分布
五、准确度和精密度
六、检验结果的允许差
七、不确定度及其评定
第三节 可疑数据的取舍
一、4D 检验法
二、Q 检验法
三、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
四、狄克逊(Dixon)检验准则
第四节 各种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的检验
第五节 生产过程中的统计技术
一、统计过程控制图
二、计量值控制图
三、预控图(彩虹图)
第六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第七节 试验设计
一、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八节 质量管理统计工具
一、调查表
二、排列图
三、分层法
四、直方图
五、散布图
六、非数字数据统计方法
第九节 计算机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
一、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偏差
二、用计算机计算一组数据的和
三、应用PC机的 Office Excel 程序计算一组数据的参数
四、应用PC机的Office Excel 程序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
附录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附录D 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摘录)
附录E HJ/T256-200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泥制造水泥制造
附录F GB4915-2004水泥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
附录G GB/T ××××-××××水泥生产原料中废渣用量的测定方法(报批稿)
附录H 水泥实验室引用标准
附录I 国家级、部级标准物质(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样品研制中心受权研制)
附录J 常用数据
附录K 水泥企业质量控制统计报表
附录L 主要参考标准
水泥实验室工作手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