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Genetics

副标题:无

作   者:贺竹梅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30601896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最富于综合性的中心学科之一,也是现代生物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为适应我国遗传学教学的要求,本书在参考大量国内外遗传学及相关学科教材与新近学术期刊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进展。全书共十二章,始终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传递过程为中心展开,从基本的遗传现象深入到分子基础、基因的精细结构和功能。从核内遗传到核外遗传,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等,将经典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融为一体,全面分析了遗传学的发展历史、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内容、遗传学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等,使学生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层次上对遗传学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在每一章的前面有“本章内容提要”,每一章的后面精心设计了“问题精解”、“点击网站”以及一定量的“思考题”。   本书内容全面、插图丰富,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及农林院校本科生的遗传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及生物学各专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1.2 遗传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事件
1.3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中心
1.4 遗传学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二章 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
2.1 孟德尔及其孟德尔定律
2.1.1 孟德尔分离定律
2.1.2 自由组合定律
2.1.3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2.2 从基因型到表型:基因与环境作用的关系
2.3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2.3.1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3.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3.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2.4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4.1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
2.4.2 染色体周史
2.4.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5 连锁与交换定律
2.5.1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2.5.2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2.5.3 交换和重组值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三章 染色体与遗传
3.1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系统
3.1.1 基因型性别决定系统
3.1.2 环境性别决定系统
3.1.3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3.2 遗传染色体学说的证明
3.3 性相关遗传
3.3.1 伴性遗传
3.3.2 限性遗传
3.3.3 从性遗传
3.4 剂量补偿效应
3.5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与遗传
3.5.1 缺失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2 重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3 倒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4 易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6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遗传
3.6.1 整倍体及其遗传表现
3.6.2 非整倍体及其遗传表现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四章 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定位
4.1 真核生物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和遗传图的制作
4.2 脉孢霉四分子及其遗传学分析
4.2.1 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粒作用
4.2.2 二对基因的四分子分析
4.3 体细胞交换与基因定位
4.4 人类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4.4.1 家系分析法
4.4.2 体细胞杂交定位
4.4.3 核酸杂交技术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4.5.1 细菌的转化与基因定位
4.5.2 细菌的接合与基因定位
4.5.3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
4.6 噬菌体的重组作图
4.6.1 用于噬菌体作图的常用表型特征
4.6.2 噬菌体的遗传重组与作图
4.6.3 噬菌体的遗传图为环形但DNA却是线状的
4.6.4 T4噬菌体的遗传学图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五章 分子水平上的基因功能
5.1 关于遗传物质本质研究的历史回顾
5.1.1 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5.1.2 噬菌体感染实验
5.1.3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5.2 DNA的基本性质
5.2.1 DNA双螺旋结构
5.2.2 DNA的复制
5.3 基因的分子结构
5.3.1 外显子和内含子
5.3.2 侧翼序列与调控序列
5.3.3 重叠基因
5.4 DNA与蛋白质
5.4.1 蛋白质是氨基酸的线性多聚体
5.4.2 通过转录将DNA的遗传信息传给RNA
5.4.3 mRNA序列转译成氨基酸序列
5.4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5.5 基因的功能——一基因一酶假说
5.6 基因的精细结构——顺反子
5.6.1 基因内重组的发现
5.6.2 顺反子与互补试验
5.7 基因表达的调控
5.7.1 基因表达调控的多水平性
5.7.2 原核类基因的表达调控
5.7.3 真核类基因的表达调控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六章 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
6.1 基因组及基因组学
6.2 基因组的序列组织
6.2.1 基因组的复杂性
6.2.2 基因家族
6.2.3 重复序列DNA
6.3 人类基因组计划
6.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6.3.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影响
6.3.3 基因组计划下一步的方向
6.4 DNA分子标记
6.4.1 RFLP标记
6.4.2 微卫星标记、小卫星标记
6.4.3 SNP标记
6.5 染色体外基因组
6.5.1 质粒
6.5.2 线粒体基因组
6.5.3 叶绿体基因组
6.6 基因组印记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七章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遗传
7.1 数量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2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7.3 数量性状的变异由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组成
7.4 分析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学方法
7.4.1 平均数
7.4.2 方差
7.4.3 标准误
7.5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7.5.1 广义遗传力的计算
7.5.2 狭义遗传力的计算
7.5.3 遗传力的应用
7.6 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7.7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7.7.1 近亲繁殖
7.7.2 杂种优势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八章 核外遗传
8.1 母性影响
8.2 细胞质遗传
8.2.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8.2.2 线粒体的遗传
8.2.3 感染遗传——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8.2.4 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九章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
9.1 基因突变的类型
9.2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9.2.1 自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9.2.2 诱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9.3 DNA的体外定点诱变
9.4 突变剂的检测
9.5 基因突变的生物学防护与修复
9.5.1 DNA的防护机制
9.5.2 基因突变的修复
9.6 基因突变的检出
9.6.1 基因突变的传统遗传学检出方法
9.6.2 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学检出方法
9.7 表观遗传变异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十章 遗传重组和转座遗传因子
10.1 遗传重组的类型
10.2 同源性重组
10.2.1 基因转变
10.2.2 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
10.3 位点专一性重组
10.4 异常重组——转座遗传因子
10.4.1 Ac-Ds系统
10.4.2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10.4.3 果蝇的转座子
10.4.4 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十一章 发育的遗传控制
11.1 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11.2 细胞命运定向是发育的基本过程
11.3 线虫的发育模式
11.4 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十二章 群体的基因结构和进化遗传学
12.1 群体、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12.2 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
12.2.1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描述
12.2.2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应用
12.3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
12.3.1 在有突变情况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12.3.2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12.3.3 在突变与自然选择联合作用下的群体平衡
12.3.4 小群体中的随机遗传漂变对群体平衡的影响
12.3.5 迁移对群体平衡的影响
12.3.6 进化因子对群体遗传平衡影响的总结
12.4分 子进化
12.4.1 多基因家族的进化
12.4.2 内含子的起源
12.4.3 序列进化
12.5 进化理论
12.5.1 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12.5.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2.5.3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思考题
点击网站
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1.1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1.2 遗传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事件
1.3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中心
1.4 遗传学的实践意义
思考题
点击网站
第二章 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
2.1 孟德尔及其孟德尔定律
2.1.1 孟德尔分离定律
2.1.2 自由组合定律
2.1.3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2.2 从基因型到表型:基因与环境作用的关系
2.3 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2.3.1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3.2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3.3 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2.4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4.1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
2.4.2 染色体周史
2.4.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5 连锁与交换定律
2.5.1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2.5.2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2.5.3 交换和重组值
第三章 染色体与遗传
3.1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系统
3.1.1 基因型性别决定系统
3.1.2 环境性别决定系统
3.1.3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3.2 遗传染色体学说的证明
3.3 性相关遗传
3.3.1 伴性遗传
3.3.2 限性遗传
3.3.3 从性遗传
3.4 剂量补偿效应
3.5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与遗传
3.5.1 缺失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2 重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3 倒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5.4 易位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
3.6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遗传
3.6.1 整倍体及其遗传表现
3.6.2 非整倍体及其遗传表现
第四章 遗传图的制作和基因定位
4.1 真核生物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和遗传图的制作
4.2 脉孢霉四分子及其遗传学分析
4.2.1 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粒作用
4.2.2 二对基因的四分子分析
4.3 体细胞交换与基因定位
4.4 人类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4.4.1 家系分析法
4.4.2 体细胞杂交定位
4.4.3 核酸杂交技术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4.5.1 细菌的转化与基因定位
4.5.2 细菌的接合与基因定位
4.5.3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
4.6 噬菌体的重组作图
4.6.1 用于噬菌体作图的常用表型特征
4.6.2 噬菌体的遗传重组与作图
4.6.3 噬菌体的遗传图为环形但DNA却是线状的
4.6.4 T4噬菌体的遗传学图
第五章 分子水平上的基因功能
5.1 关于遗传物质本质研究的历史回顾
5.1.1 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5.1.2 噬菌体感染实验
5.1.3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5.2 DNA的基本性质
5.2.1 DNA双螺旋结构
5.2.2 DNA的复制
5.3 基因的分子结构
5.3.1 外显子和内含子
5.3.2 侧翼序列与调控序列
5.3.3 重叠基因
5.4 DNA与蛋白质
5.4.1 蛋白质是氨基酸的线性多聚体
5.4.2 通过转录将DNA的遗传信息传给RNA
5.4.3 mRNA序列转译成氨基酸序列
5.4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5.5 基因的功能——一基因一酶假说
5.6 基因的精细结构——顺反子
5.6.1 基因内重组的发现
5.6.2 顺反子与互补试验
5.7 基因表达的调控
5.7.1 基因表达调控的多水平性
5.7.2 原核类基因的表达调控
5.7.3 真核类基因的表达调控
第六章 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
6.1 基因组及基因组学
6.2 基因组的序列组织
6.2.1 基因组的复杂性
6.2.2 基因家族
6.2.3 重复序列DNA
6.3 人类基因组计划
6.3.1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6.3.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影响
6.3.3 基因组计划下一步的方向
6.4 DNA分子标记
6.4.1 RFLP标记
6.4.2 微卫星标记、小卫星标记
6.4.3 SNP标记
6.5 染色体外基因组
6.5.1 质粒
6.5.2 线粒体基因组
6.5.3 叶绿体基因组
6.6 基因组印记
第七章 数量性状与多基因遗传
7.1 数量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2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7.3 数量性状的变异由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组成
7.4 分析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学方法
7.4.1 平均数
7.4.2 方差
7.4.3 标准误
7.5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7.5.1 广义遗传力的计算
7.5.2 狭义遗传力的计算
7.5.3 遗传力的应用
7.6 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7.7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7.7.1 近亲繁殖
7.7.2 杂种优势
第八章 核外遗传
8.1 母性影响
8.2 细胞质遗传
8.2.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8.2.2 线粒体的遗传
8.2.3 感染遗传——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8.2.4 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第九章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
9.1 基因突变的类型
9.2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9.2.1 自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9.2.2 诱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9.3 DNA的体外定点诱变
9.4 突变剂的检测
9.5 基因突变的生物学防护与修复
9.5.1 DNA的防护机制
9.5.2 基因突变的修复
9.6 基因突变的检出
9.6.1 基因突变的传统遗传学检出方法
9.6.2 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学检出方法
9.7 表观遗传变异
第十章 遗传重组和转座遗传因子
10.1 遗传重组的类型
10.2 同源性重组
10.2.1 基因转变
10.2.2 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
10.3 位点专一性重组
10.4 异常重组——转座遗传因子
10.4.1 Ac-Ds系统
10.4.2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10.4.3 果蝇的转座子
10.4.4 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第十一章 发育的遗传控制
11.1 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全能性
11.2 细胞命运定向是发育的基本过程
11.3 线虫的发育模式
11.4 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
第十二章 群体的基因结构和进化遗传学
12.1 群体、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12.2 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
12.2.1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描述
12.2.2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应用
12.3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
12.3.1 在有突变情况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12.3.2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12.3.3 在突变与自然选择联合作用下的群体平衡
12.3.4 小群体中的随机遗传漂变对群体平衡的影响
12.3.5 迁移对群体平衡的影响
12.3.6 进化因子对群体遗传平衡影响的总结
12.4分 子进化
12.4.1 多基因家族的进化
12.4.2 内含子的起源
12.4.3 序列进化
12.5 进化理论
12.5.1 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12.5.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2.5.3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参考书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Modern Genetics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