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in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副标题:无
作 者:(美)蒙塔瑟(Montaser,Akbar),(美)戈莱特利(Golightly,D.W.);陈隆懋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11701674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图书介绍:本书共四个单元。阐述了感耦等离子体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质谱法的应用,液体、固体和气体样品的进样方法;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中的应用等。
目录
第一章 相对于其它实验室型等离子体而言,感耦等离子体在光谱分析法中的意义
1.1 按物体的本来面目进行化学分析
1.2 感耦等离子体的应用和研究工作的发展
1.3 等离子体机理与结构研究的途径
1.4 其它常用的或新型的常压等离子体
1.4.1 直流等离子体
1.4.2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
1.4.3 交流电弧三电极氩等离子体
1.4.4 屏蔽式等离子体光源
1.4.5 常压余辉放电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2.1 引言
2.1.1 范围与方向
2.1.2 背景与参考资料
2.1.3 编排
2.1.4 论及的发射类型
2.2 光谱化学光源的基本的与所期望的性能
2.3 从一个层状的处于局部热平衡的均匀等离子体产生并在波长轮廓范围内积分的光薄发射线
2.3.1 假设
2.3.2 辐射强度
2.3.3 处于局部热平衡的等离子体所发射的光薄原子线或离子线的总强度
2.3.4 从一个处于局部热平衡的均匀的光薄等离子体发射的连续光谱
2.3.5 往往导致简单模型失效的一些因素
2.4 从处于局部热平衡的均匀等离子体发射的分辨良好的光薄谱线
2.4.1 狭缝宽度的效应
2.4.2 各种谱线变宽过程的效应
2.4.3 变宽的主要原因的估计
2.4.4 谱线位移的估计
2.5 非均匀的等离子体或非层状结构的等离子体的发射
2.5.1 引言
2.5.2 边界层
2.5.3 柱状对称的等离子体
2.5.4 不均匀的等离子体
2.6 一个局部热平衡的等离子体发射的光厚谱线
2.7 局部热力学平衡的理论准则与实验检测
2.7.1 引言
2.7.2 热平衡:CTE,LTE,PLTE与非LTE
2.7.4 检验与局部热平衡的假设是否相符的方法
2.7.3 有助于局部热平衡或妨碍其建立的因素
附录 文献简述
参考文献
符号表
第三章 光学发射光谱法用的仪器
3.1 引言
3.2 色散光谱仪的基本概念和说明
3.2.1 折射
3.2.2 衍射
3.2.3 色散率与分辨率
3.2.4 光谱级的重叠,光栅的类型与光栅的误差
3.2.5 常用的光栅光谱仪
3.2.6 背景校正装置
3.2.7 聚集装置
3.2.8 光栅光谱仪的质量因数
3.3 检测系统
3.3.1 光电倍增管
3.3.2 电视型检测器
3.4 读出装置
3.5 Fourier变换光谱法
3.5.1 一般原理
3.5.2 ICP-原子发射Fourier变换光谱法
3.6 展望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普通射频发生器、炬管及进样系统
4.1 引言
4.2 射频发生器
4.2.1 自激振荡发生器
4.2.2 晶体控制发生器
4.2.3 固态发生器
4.2.5 功率稳定性
4.2.4 功率测量
4.3 炬管
4.3.1 Greenfield炬管
4.3.2 Fassel炬管
4.3.3 等离子体炬管的气流系统
4.4 进样系统
4.4.1 分类
4.4.2 普通气动雾化器
4.4.3 超声雾化器
4.4.4 雾化室和去溶系统
参考文献
4.5 展望
第五章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性能
5.1 引言
5.2 操作条件与分析性能
5.2.1 操作参数的影响
5.2.2 最佳化对策
5.2.3 一般工作条件
5.3 检出限
5.3.1 检出限的概念和定义
5.3.2 影响检出限的一些实际因素
5.3.3 与其它等离子体源方法的比较
5.4 可测定的浓度范围
5.4.1 定量测定下限
5.4.2 校准上限
5.5 准确度和干扰效应
5.5.1 引言
5.5.2 基体效应
5.5.3 光谱干扰
5.6 精密度
5.6.1 对ICP-AES中精密度的评价
5.6.3 利用化学计量法改进精密度
5.6.2 I CP-AES中变动的来源
5.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中光谱干扰和谱线选择问题
6.1 引言
6.2 光谱干扰的分类
6.2.1 放电光谱
6.2.2 伴生物的光谱
6.2.3 谱线干扰
6.2.4 连续光谱辐射
6.2.5 杂散光
6.3 突出谱线的选择
6.3.1 谱线选择的准则
6.3.2 波长表
6.4 最小光谱干扰的实际分辨率
6.5 光谱干扰的识别
6.6 校正技术
6.6.1 直接线干扰
6.6.2 背景校正方法
6.7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7.1 引言
7.2 发射线的轮廓
7.2.1 光源谱线变宽
第七章 高分辨率等离子体光谱法
7.2.2 仪器谱线变宽
7.3 用于高分辨率光谱法的仪器
7.3.1 Fabry-Perot干涉法
7.3.2 中阶梯光栅光谱法
7.3.3 光栅光谱法
7.3.4 Fourier变换光谱法
7.4.1 锕系元素光谱测定中的同位素鉴别
7.4 高分辨率等离子体光谱法的应用
7.4.2 元素测定中的选择性的改善
7.5 联用技术
7.5.1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
7.5.2 原子荧光光谱法
7.6 将来用于高分辨率等离子体光谱法的技术和仪器
7.6.1 突破Doppler限度
7.6.2 现代的光谱测量
参考文献
8.2.1 等离子体温度及其测量方法
8.2 温度的测量
第八章 感耦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
8.1 引言
8.2.2 Abel转换
8.2.3 ICP温度的文献值
8.3 电子数目密度的测量
8.3.1 电子数目密度测定的理论和方法
8.3.2 n?的文献值
8.4 各组份的空间分布
8.4.1 激发态组份的分布
8.4.2 基态组份的分布
8.4.3 氩亚稳态原子的分布
8.5 谱线轮廓
8.5.1 谱线形状的理论
8.5.2 谱线宽度和位移的文献值
8.6 气流动力学
8.7 激发机理
8.7.1 与局部热力学平衡的偏离
8.7.2 已提出的激发机理
8.8 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表
第二部份 附加的ICP技术
第九章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荧光光谱法
9.1 引言
9.2 有关原子荧光的理论
9.2.1 原子荧光的分类
9.2.2 荧光辐射强度的表达式
9.2.3 信噪比的考虑
9.3.2 用空心限极灯作激发源的ICP-AFS∶Baird等离子体原子荧光光谱系统
9.3 仪器
9.3.1 早期的系统
9.3.3 作为激发源的ICP在普通原子荧光和共振单色器原子荧光光谱法中的应用
9.3.4 用染料激光器激发的ICP-AFS
9.4 分析上的质量因数
9.4.1 检出限
9.4.2 光谱选择性
9.4.3 激光激发的优点和局限性
9.5.1 ICP-火焰-CAFS及ICP-ETA-CAFS
9.5 分析应用的研究
9.4.5 分析校准曲线的线性度
9.4.4 精密度
9.5.2 ICP-ICP-CAFS
9.5.3 ICP-火焰-RMAFS,ICP-ETA-RMAFS及ICP-ICP-RMAFS
9.5.4 ICP-AFS∶Baird等离子体AFS系统
9.5.5 用激光激发的ICP-AFS
9.5.6 ICP激发的分子荧光
9.5.7 ICP-AFS系统的基本效应
9.6 应用
9.8 结论和展望
9.7 ICP的诊断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
10.1 引言
10.2 作为离子源的感耦等离子体
10.3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的仪器设备
10.4 分析测定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10.4.1 仪器参数的设置
10.4.2 质谱重迭
10.4.3 定量测定的基本性能
10.4.4 基体效应
10.5 应用与效果
10.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份 样品的引入和等离子体的产生
第十一章 液体样品引入等离子体
11.1 引言
11.1.1 对气溶胶的需要
11.1.2 液体的雾化方法
11.2 雾化装置
11.2.1 常用雾化器的回顾
11.2.2 其他类型的连续雾化装置
11.2.3 非连续样品的注入装置
11.3 气溶胶飞沫的分布状态
11.3.1 气溶胶飞沫分布状态的理论
11.3.2 气溶胶飞沫分布状态的测量
11.3.3 影响气溶胶飞沫再分配的一些现象
11.4 雾化器系统的模拟
11.4.1 雾化器系统的特征
11.4.2 常用雾化器的模型
11.4.3 气溶胶室的模型
11.4.4 雾化器系统的模型
11.5 现时的局限性与今后的发展
11.4.5 根据模型得出的实用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固体样品引入等离子体
12.1 引言
12.2 直接样品插入法
12.2.1 方法的原理
12.2.2 仪器装置
12.2.3 操作参数
12.2.4 分析性能
12.3.1 方法的原理
12.3 电热蒸发法
12.3.2 仪器装置
12.3.3 操作参数
12.3.4 分析性能
12.4 电弧和火花融蚀
12.4.1 方法的原理
12.4.2 仪器装置
12.4.3 操作参数
12.4.4 分析性能
12.5.1 方法的原理
12.5.2 仪器装置
12.5 激光融蚀
12.5.3 工作参数
12.5.4 分析性能
13.2.4 分析性能
12.6 其它一些方法
12.7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3.1 引言
第十三章 气体样品注入等离子体
13.2 氢化物发生法
13.2.1 原理
13.2.2 装置、仪器及方法
13.2.3 不同实验条件的影响
13.3 气态样品的直接引入
13.3.1 原理
13.3.2 装置及操作参数
13.3.2 分析性能
13.4.1 原理及仪器装置
13.4 气相色谱法
13.4.2 分析性能
13.5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用于ICP光谱分析的低气流炬管
14.1 引言
14.2 分类
14.3.1 引言
14.3.2 感耦等离子体的输入--输出功率的平衡
14.3 感耦等离子体炬管的功率平衡
14.3.3 对功率的最低要求
14.3.4 传递性的功率释放
14.3.5 传导性的功率释放
14.3.6 结论
14.4 低气流炬管的实际应用
14.4.1 小型炬管
14.4.2 高效炬管
14.4.3 水冷炬管
14.4.4 空气冷却炬管
14.5 物理特性与分析性能
14.5.1 等离子体诊断
14.4.6 结论
14.4.5 陶瓷炬管
14.5.2 背景光谱
14.5.3 一般分析性能
14.5.4 水溶液的检出限
14.5.5 非水溶液的检出限
14.5.6 干扰的准确度
14.6 结论
参考文献
15.2 混合气、分子气和氦感耦等离子体的优点及缺点
15.1 引言
第十五章 大气压及减压下的混合气、分子气及氦的感耦等离子体
15.3 感耦等离子体的仪器装置
15.4 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其工作条件的评论
15.4.1 含有各种外层气流成分的混合气感耦等离子体
15.4.2 用各种注入气的混合气感耦等离子体
15.4.3 分子气感耦等离子体
15.4.4 氦感耦等离子体
15.4.5 减压感耦等离子体
15.5 混合气、分子气及氦等离子体的物理上的、基本的以及分析上的特性
15.5.1 物理特性
15.5.3 光谱特性
15.5.2 等离子体中的热转移效率
15.5.4 温度和电子数目密度
15.5.5 分析特性
15.6 结论及展望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第四部份 应用
第十六章 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综述
16.1 引言
16.2 农业物料
16.3 生物物料
16.4.1 方法的发展
16.4 地质和环境物料
16.4.2 矿石、岩石和土壤
16.5 金属
16.4.3 油类和汽油
16.6 放射性物料
16.7 水:天然水、海水和废水
16.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感耦氩等离子体中的突出谱线
参考文献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in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