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十二位作家、学者、出版家、评论家,其文其人,都曾在我的文学生命里走过,有的驻足指点,有的伫留长谈。他们的话语文字,容貌举止,在李黎至少一半的人生里留下的涓涓记忆,随着时间汇成了一条荡荡长河。他在印象犹新的当时就用书写记下,更有幸者尚有图片的记录。在其后的岁月里,当珍贵的记忆再被触及,他还以新的文字补充。所以《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这本书里既有二三十年前的旧文,也有近年甚至刚写出不久的新文。
大陆的十位: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附带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范用、李子云……每位至少有一篇或新旧数篇来记述;此外还有许多文中提及但没有专文写出的人物,他也非常珍惜与他们的结识交往,书中选用的照片里他们的影像,是那段遥远岁月的念想。
当然,台湾的陈映真和他的那辈《文学季刊》的朋友,都是他少年时代文学的启蒙者,对他们作者始终深深感念。而重访殷海光温州街故居,就会想起也曾住温州街巷子里教授过我的师长学者,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他从青年岁月至今。
所以,《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这本书写的并不止这十二位,其实远远还有更多。
逐篇写完题记之后,才悚然发现:每一位书中人,在他们各自生活的海峡的两边,都曾遭遇过来自他们自己政府的压制迫害,甚至牢狱禁锢。是巧合吗?还是作者不自觉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的年龄,正逢上了那个动荡的年代、那段酷痛的历史?显然,他们是中国历史的映照,一群知识分子的范本。尤其是,但凡有理想、有才华、有风骨的写作者,身处那个时代,无论在海峡的哪一边,都无法逃脱政治的旋涡吧。
目录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刘心武
长河侧影——《半生书缘》自序
[茅盾]
去冬见茅盾
乌镇倒影
茅盾的题字
[巴金]
巴金先生谈过去、现在、将来
[附录]“中国的良心”
重访巴金的家
[沈从文]
夏日北京:沈从文
沈从文的长河
命运之杯
从文让人
[附录]人间风景一读黄永玉
《太阳下的风景》及其他
[丁玲]
“今生辙”——访丁玲
在延安想起丁玲
“五四”女子
[艾青]
北方的吹号者
[钱锤书、杨绛]
一封“迟到”多年的信
给方鸿渐博士的一封信
读钱锺书《槐聚诗存》
又见杨绛
背影
一个人和三个人
百年才情——岁寒访杨绛
[范用]
半生书缘——记范用
[附录]双槐树
[李子云]
昨日风景——怀念李子云
[殷海光]
长巷深深
[陈映真]
映真永善
长河侧影——《半生书缘》自序
[茅盾]
去冬见茅盾
乌镇倒影
茅盾的题字
[巴金]
巴金先生谈过去、现在、将来
[附录]“中国的良心”
重访巴金的家
[沈从文]
夏日北京:沈从文
沈从文的长河
命运之杯
从文让人
[附录]人间风景一读黄永玉
《太阳下的风景》及其他
[丁玲]
“今生辙”——访丁玲
在延安想起丁玲
“五四”女子
[艾青]
北方的吹号者
[钱锤书、杨绛]
一封“迟到”多年的信
给方鸿渐博士的一封信
读钱锺书《槐聚诗存》
又见杨绛
背影
一个人和三个人
百年才情——岁寒访杨绛
[范用]
半生书缘——记范用
[附录]双槐树
[李子云]
昨日风景——怀念李子云
[殷海光]
长巷深深
[陈映真]
映真永善
寻访世纪文学心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