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书稿分上、下篇。上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时期(1949-1977)文学翻译的生产和管理机制、翻译需要、翻译关系、文学系统内部与外部三大因素——意识形态、赞助人与诗学——对翻译活动的操控、政治与翻译的缠夹诸方面展开,还辟专章调查翻译活动的三大主体——译者、编者与读者——中的两大主体,译者与读者,以及彼此间的关系。以盘点20世纪下半叶4个翻译遗产结束。 下篇考察了期刊(译文)、各国文学汉译及成绩、论述各国文学汉译的历史书写、介绍评述各国文学汉译场重要翻译家。末章描述倍受歧视的文学品种——外国通俗文学——在我国的翻译,从理论上界定、实践上描述通俗文学在本期的兴衰和作用。书稿六个方面具有独特价值:1)以数字说话,下篇分别列出各国文学汉译单本的统计数字;2)理论方面首次提出"翻译需要"和"翻译关系",提升了考察的客观度;3)考察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跟本期翻译的关系,这在大陆台港澳目前属开创性研究;4)首次以调查形式展示翻译活动的两大主体——译者、读者——与本期翻译的关系;5)首次考察本期唯一的外国文学期刊《译文》;6)首次以"历史书写"的视角评述各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
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人民共和国首29年翻译活动的体制化
(1949—1977)
第一节文学翻译的体制化:计划经济与计划翻译
第二节“两社一刊”
第二章翻译需要·翻译关系
第一节翻译需要
第二节翻译关系
第三章赞助人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勒弗菲尔的理论
第二节第1时期的翻译赞助与翻译文学(1949--1977)
第四章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
第一节意识形态界说
第二节第l时期的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
第五章第l时期诗学与翻译文学(1949—1977)
第一节“诗学”界说
第二节第l时期诗学: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
“两结合”再到“三突出”
第三节主流诗学操纵下的“改写”
第六章政治与翻译文学缠夹不清
第一节政坛之风劲吹,吹皱译坛静水
第二节摩肩接踵的“专号”
第三节本期翻译批评调查
第四节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禁书“黄皮书”
第七章翻译文学活动的主体考察——译者
第一节谁来做翻译?
第二节译者主体性:从翻译家到“翻译机器”
第八章翻译文学活动主体调查——读者·译者
第一节读者调查:翻译文学是什么?
第二节译者调查:译者眼里的翻译文学
第九章20世纪后半几个翻译传统的兴衰演变
第一节“研译并举”
第二节深度翻译:“译者序”
第三节“译以载道”:别一种“小说教”
第四节从转译到从原文译:“小语种”文学翻译
下篇
第十章外国文学期刊调查
第一节独领风骚:从《译文》到《世界文学》
第二节“独此一家”在特殊年代的作用
……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