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中医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其成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66760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学会六十四卦,沿着易道主干,解密神奇易图,最终必将对易学与中医之间的奇妙联系产生浓厚兴趣。易学与中医,看是如此的风牛马不相及,但是在《易经与中医》一书中,两者内在的联系绝妙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医者,易也,医易本互通。学医不学易和学易不学医,都是片面的、不足的。学医而不学易的人,必定思路狭窄,不能从宇宙大道上把握人体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而只知易不知医的人,必定满足于玄学空谈,不能解决具体问题,由于不能在身体上有所体证,因而对天地大道的把握也必定不够深刻全面。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否则就会错过一生珍贵的时光。 各朝各代文人学者,没有不读《易》的,也没有不懂医的。 因为人类所要探索和解决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生命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生命的本质到底是细胞、蛋白质、DNA,还是气、精、神?揭开生命奥秘的到底是西方,还是东方? 假如说《周易》试图从理念上告诉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从符号和寓言的角度感悟生命的大道,理解并战胜时间,那么中医也许在试图给我们以更多操作平面的东西,它让我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作那无限的迷宫,去探寻自我能量的任何可能性,去挖掘它无限的创造性,直至人类重返那精神生命的家园。

目录

第一章 人是什么
西方对人的界说
中国的“人学”特征
儒家:人为仁 
道家:人由道生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 
第二章 回到远古——探索生命的秘密
巫——易与医的源头
中国萨满式文明 
龟卜与筮占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 
医学源于巫术 
生命的创生——从伏羲、女娲谈起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 
第三章 气——生命的原型
气的字源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的气
《周易》论气 
《黄帝内经》论气
气是什么
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秘密
第四章 阴阳五行——生命的符号模型
阴阳五行的来源
阴阳的来源
五行的来源
阴阳五行的内涵
阴阳的内涵
五行的内涵
阴阳五行的关系
阴阳的关系
五行的关系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五行在建构中医学体系中的作用
人体生命的功能结构
人体生命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五章 藏象——生命内外同构
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
藏象的实质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
藏象的二级建构
阴阳藏象
五行藏象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
藏象时空模型
藏象何处是“太极”
心为太极
脾胃为太极
命门为太极
第六章 经络——生命的圆形通道
从十一脉到十二脉
出土简帛发现不是十二经脉
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
十二经脉的来源
十二经脉的命名
气的圆形通道
经络的神奇功用
经络到底是什么
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
第七章 病证——生命的异常之象
看病在于看象
什么是病
对病的描述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
辨别证象
治病大法
中医治病的原则
一草一木一太极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
第八章 运气——生命的预测
《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的宇宙结构学说及其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的天球思想及其医学意义
日月的运动及其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的历法医学思想
四分历 
八节历
五运六气历
《黄帝内经》历法的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
五运与六气
主运和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
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
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
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
五运预测与应用
六气预测与应用
对运气的评价
SARS与运气
第九章 医易会通的历史
先秦时代借卦象说病象
《周易》与《黄帝内经》
两书的成书年代 
文字引用情况 
阴阳思维方式 
五行理论框架 
象数思维模型 
结论 
《周易》与隋唐医学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孙思邈《千金方》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周易》与金元医学
刘完素火热论与寒凉派 
张从正攻邪论与攻下派 
李东垣脾胃论与补土派 
朱震亨相火论与滋阴派 
《周易》与明清医学
张介宾医易思想 
明代其他医家 
清代医家 
现代医易研究
第十章 对医易研究的反思
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
从实践层面考察 
从文字层面考察
从思维方式层面考察
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
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第十一章 中医遇到“哈姆雷特”问题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
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
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
从中医自身规律出发寻求发展
走出生命认知误区 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附录
访谈一 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
访谈二 重视传统文化 培植中医发展土壤
访谈三 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
后记
第一章 人是什么
西方对人的界说
中国的“人学”特征
儒家:人为仁 
道家:人由道生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 
第二章 回到远古——探索生命的秘密
巫——易与医的源头
中国萨满式文明 
龟卜与筮占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 
医学源于巫术 
生命的创生——从伏羲、女娲谈起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 
第三章 气——生命的原型
气的字源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的气
《周易》论气 
《黄帝内经》论气
气是什么
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秘密
第四章 阴阳五行——生命的符号模型
阴阳五行的来源
阴阳的来源
五行的来源
阴阳五行的内涵
阴阳的内涵
五行的内涵
阴阳五行的关系
阴阳的关系
五行的关系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阴阳五行在建构中医学体系中的作用
人体生命的功能结构
人体生命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五章 藏象——生命内外同构
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
藏象的实质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
藏象的二级建构
阴阳藏象
五行藏象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
藏象时空模型
藏象何处是“太极”
心为太极
脾胃为太极
命门为太极
第六章 经络——生命的圆形通道
从十一脉到十二脉
出土简帛发现不是十二经脉
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
十二经脉的来源
十二经脉的命名
气的圆形通道
经络的神奇功用
经络到底是什么
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
第七章 病证——生命的异常之象
看病在于看象
什么是病
对病的描述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
辨别证象
治病大法
中医治病的原则
一草一木一太极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
第八章 运气——生命的预测
《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的宇宙结构学说及其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的天球思想及其医学意义
日月的运动及其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的历法医学思想
四分历 
八节历
五运六气历
《黄帝内经》历法的医学意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
五运与六气
主运和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
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
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
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
五运预测与应用
六气预测与应用
对运气的评价
SARS与运气
第九章 医易会通的历史
先秦时代借卦象说病象
《周易》与《黄帝内经》
两书的成书年代 
文字引用情况 
阴阳思维方式 
五行理论框架 
象数思维模型 
结论 
《周易》与隋唐医学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孙思邈《千金方》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周易》与金元医学
刘完素火热论与寒凉派 
张从正攻邪论与攻下派 
李东垣脾胃论与补土派 
朱震亨相火论与滋阴派 
《周易》与明清医学
张介宾医易思想 
明代其他医家 
清代医家 
现代医易研究
第十章 对医易研究的反思
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
从实践层面考察 
从文字层面考察
从思维方式层面考察
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
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第十一章 中医遇到“哈姆雷特”问题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
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
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
从中医自身规律出发寻求发展
走出生命认知误区 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附录
访谈一 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
访谈二 重视传统文化 培植中医发展土壤
访谈三 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
后记
第三章 气——生命的原型
阴阳的关系
卦象源于龟卜,易数源于筮占 
医学源于巫术 
人体生命的病理变化
出土简帛发现不是十二经脉
全息诊断——八卦所反映的人体信息
道家:人由道生 
从十一脉到十二脉
十一经脉与天六地五
中国的“人学”特征
第七章 病证——生命的异常之象
中医治病的原则
医易象数模型的类别
中国萨满式文明 
藏象方位——空间模型
第一章 人是什么
《周易参同契》:人为炉鼎 
第二章 回到远古——探索生命的秘密
生命的创生——从伏羲、女娲谈起
《黄帝内经》的历法医学思想
对运气的评价
朱震亨相火论与滋阴派 
医易会通的交点:象数符号模型
认清中医概念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关系实在
儒家:人为仁 
巫——易与医的源头
《黄帝内经》论气
五行的内涵
藏象是一种符号模型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从阴阳同体、生死同源到阴阳对立、重生轻死 
生殖崇拜与阴阳感应 
藏象主时——时间模型
太乙天符——岁运与司天、岁支相同
《周易》与《黄帝内经》
《周易》与明清医学
第四章 阴阳五行——生命的符号模型
文字引用情况 
五行理论框架 
医易象数模型能不能替代人体生命模型
走出生命认知误区 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访谈一 中医药界应冷静对待杨振宁
西方对人的界说
藏象的二级建构
藏象何处是“太极”
心为太极
命门为太极
十二经脉的命名
气的圆形通道
《周易》:人由乾坤阴阳化生 
《黄帝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 
五行的来源
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行的关系
五行藏象
经络到底是什么
龟卜与筮占 
《周易》和《黄帝内经》中的气
《周易》论气 
经络的神奇功用
《黄帝内经》的宇宙结构学说及其医学意义
主运和客运——从天干纪年上预测
明代其他医家 
气的字源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辨别证象
《黄帝内经》的天球思想及其医学意义
五运六气历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李东垣脾胃论与补土派 
气是什么
阴阳的内涵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人体生命的功能结构
藏象的实质
藏象模型的形成及价值
脾胃为太极
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秘密
阴阳五行的来源
阴阳五行在建构中医学体系中的作用
八节历
同天符——岁运太过与在泉相同
象数思维模型 
张从正攻邪论与攻下派 
阴阳的来源
阴阳五行的内涵
藏象时空模型
第六章 经络——生命的圆形通道
治病大法
时空支配下的针灸
如何走出“悖论”的怪圈
第五章 藏象——生命内外同构
阴阳藏象
运气的预测与诊疗应用
孙思邈《千金方》 
《周易》与金元医学
清代医家 
医易研究如何在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上提供理论指导
十二经脉的来源
岁会——岁运与岁支相同
走出经络研究的误区
对病的描述
第八章 运气——生命的预测
《黄帝内经》历法的医学意义 
主气与客气——从地支纪年上预测
五运预测与应用
第九章 医易会通的历史
看病在于看象
什么是病
一草一木一太极
《黄帝内经》的天文医学思想
日月的运动及其医学意义
天符——岁运与司天相同
同岁会——岁运不及与在泉相同
SARS与运气
第十章 对医易研究的反思
四分历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历
五运与六气
六气预测与应用
从文字层面考察
后记
运气同化——从五运与六气的同性配合上预测
医易研究元问题:“医易同源”与“医易会通”
第十一章 中医遇到“哈姆雷特”问题
中医学建构的核心方法
先秦时代借卦象说病象
两书的成书年代 
阴阳思维方式 
结论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刘完素火热论与寒凉派 
从思维方式层面考察
《周易》与隋唐医学
医易研究应采用什么方法
张介宾医易思想 
易学象数能不能直接运用于临床
附录
访谈二 重视传统文化 培植中医发展土壤
现代医易研究
从实践层面考察 
访谈三 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
医易象数模型的特征
医易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中医理论(概念)研究的误区
从中医自身规律出发寻求发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易学与中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