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副标题:无

作   者:周云龙, 孙斌著

分类号:TK224.2

ISBN:978703017334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可供热能工程、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设备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工程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选修教材或参考书。作者在多年从事锅炉蒸发管内水动力不稳定性、锅炉水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直流锅炉水动力调整和锅炉水循环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中,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成果,《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即为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共10章,介绍了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其技术的发展,锅炉自然水循环在线监测对象和方法,锅炉自然水循环可靠性的理论模型,锅炉蒸发管内流动不稳定性试验和理论研究,锅炉蒸发管内水动力特性,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锅炉水循环试验,锅炉水循环系统改进和直流锅炉水动力调整方法研究与实践。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锅内过程和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
1.2.1 锅炉水循环技术发展
1.2.2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
1.2.3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第2章 锅炉自然水循环在线监测对象和方法
2.1 锅炉自然水循环回路的压差法、运动压头法和有效压头法
2.2 锅炉水循环流动主要特性参数
2.3 自然水循环在线监测测量的主要参数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锅炉自然水循环可靠性的理论模型
3.1 锅炉自然水循环可靠性概述
3.2 自然循环回路计算方法
3.3 最小循环流速的确定
3.4 循环停滞及其校验
3.4.1 循环停滞的现象
3.4.2 不出现循环停滞的条件
3.4.3 循环停滞的校验
3.4.4 自由水位的校验
3.5 循环倒流及其校验
3.5.1 不发生循环倒流的条件
3.5.2 循环倒流的校验步骤
3.6 水冷壁壁温波动和膜态沸腾的分析
3.7 锅炉水循环校验的计算机解法
3.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锅炉蒸发管内流动不稳定性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系统、装置及方法
4.2.1 电加热高压水试验回路
4.2.2 常规参数测量及仪表
4.2.3 瞬时参数测量及仪表
4.2.4 试验数据获取系统
4.2.5 试验参数范围
4.2.6 试验方法
4.3 锅炉蒸发管内流动不稳定性的脉动类型及各类脉动的分界
4.4 密度波型流量脉动的实验研究
4.4.1 密度波型脉动的特征及机理分析
4.4.2 各运行参数对密度波型脉动的影响
4.4.3 上升流动与下降流动密度波型脉动的比较
4.4.4 小结
4.5 压力降型脉动的试验研究
4.5.1 压力降型脉动特征及机理分析
4.5.2 各运行参数对压力降型脉动的影响
4.5.3 小结
4.6 热力型脉动试验研究
4.6.1 热力型脉动的特征和脉动机理
4.6.2 各运行参数对热力型脉动的影响
4.6.3 小结
4.7 起始点脉动试验结果
4.7.1 引言
4.7.2 起始点脉动特征及脉动机理
4.7.3 各运行参数对起始点脉动的影响
4.7.4 讨论与文献的比较
4.7.5 小结
4.8 蒸发管内气-液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结果理论分析及实际应用
4.8.1 积分方程无因次化及其对试验结果的综合整理
4.8.2 计算结果与分析讨论
4.8.3 蒸汽发生器稳定性预报与讨论
4.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锅炉蒸发管内流动不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5.1 概述
5.2 并联蒸发管内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线性均相模型
5.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5.2.2 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5.2.3 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2.4 结论
5.3 并联蒸发管内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线性分相模型
5.3.1 数学模型的建立
5.3.2 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5.3.3 理论结果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3.4 结论
5.4 并联通道气液两相流不稳定性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5.4.1 数学模型
5.4.2 模型求解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4.3 结论
5.5 蒸发管内气-液两相流压力降型脉动集总参数非线性分析
5.5.1 模型建立
5.5.2 方程求解和分析
5.5.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锅炉蒸发管内水动力特性
6.1 水流温度不均匀性对超临界压力锅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6.1.1 理论分析
6.1.2 不同配置方式水动力特性曲线计算
6.1.3 小结
6.2 水平布置蒸发受热面中的水动力特性
6.2.1 水动力特性
6.2.2 各因素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6.2.3 防止水动力特性多值性的措施
6.3 垂直布置蒸发受热面中的水动力特性
6.3.1 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的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
6.3.2 二回程垂直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
6.3.3 三回程垂直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
6.3.4 多回程垂直蒸发管的水动力特性
6.3.5 垂直蒸发管水动力特性单值性的校验
6.4.1 管间脉动的基本概念
6.4.2 管间脉动的防止方法
6.5 蒸发受热面中的热偏差
6.5.1 热偏差的基本概念
6.5.2 减轻和防止热偏差的方法
6.6 多次强制蒸发受热面水动力特性
6.6.1 多次强制循环锅炉的特点
6.6.2 多次强制循环锅炉水动力校验
参考文献
第7章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
7.1 在线监测系统结构
7.2 数据采集器选型
7.3 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7.3.1 系统软件的构成
7.3.2 软件的接口程序
7.3.3 应用软件的功能
7.3.4 主要模块的设计及功能说明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锅炉水循环试验
8.1 75t/h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试验
8.1.1 引言
8.1.2 5号炉水循环试验测点布置
8.1.3 水循环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8.1.4 水循环试验结果
8.1.5 5号炉水循环不良的原因分析
8.1.6 结论
8.1.7 几点建议
8.2 某机场75t/h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试验
8.2.1 引言
8.2.2 锅炉水循环试验测点布置
8.2.3 水循环试验项目和实验方法
8.2.4 水循环在线监测试验结果
8.2.5 结论
8.3 前置立式煤粉旋风炉低负荷单旋风简运行水循环在线监测试验
8.3.1 引言
8.3.2 水循环试验测点的选择
8.3.3 水循环试验的项目
8.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8.3.5 结论
8.4 100MW锅炉调峰低负荷水循环可靠性在线监测试验
8.4.1 引言
8.4.2 水循环试验测点布置
8.4.3 锅炉水循环试验项目
8.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8.4.5 结论
8.5 200MW机组电站锅炉调峰水动力可靠性在线监测
8.5.1 引言
8.5.2 锅炉水循环试验测点布置
8.5.3 锅炉水循环试验项目
8.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8.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锅炉水循环系统的改进
9.1 锅炉水循环系统简介
9.2 锅炉水循环系统改进要求及内容
9.3 锅炉改造的具体措施
9.3.1 过热器的改造
9.3.2 部分水冷管束的屏蔽
9.3.3 后包墙及两侧包墙管子敷设耐火材料
9.3.4 恢复加药装置
9.3.5 后包墙管的入口处增设挡板
9.3.6 增加上锅筒内水下孔板流通截面积
9.3.7 提高上锅筒水位
9.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直流锅炉水动力调整方法研究与实践
10.1 概述
10.2 水动力调整的难点
10.3 水动力调整的发展历史
10.4 水动力调整数学模型
10.4.1 压损系数的定义
10.4.2 压损系数的计算原则
10.4.3 修正压损系数法的原理
10.4.4 修正压损系数法的数学模型
10.5 应用软件的结构及功能
10.5.1 应用软件的结构
10.5.2 应用软件的功能
10.6 应用算例
10.7 结论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锅炉水循环在线监测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