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组编

副标题:无

作   者:朱宝清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1064750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小学教师教育本科段教材?中国文学史》主要内容:小学教师教育本科段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组编。《中国文学史》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三编十四章。内容有:先秦文学、宋元文学、1917-1949年的文学思潮、台港文学发展概况等。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原始文学
一、原始歌谣
二、原始神话
第二节 《诗经》
一、《诗经》的分类、编辑和流传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
二、屈原的思想、生平
三、屈原的作品
四、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 先秦散文
一、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二、历史散文
第五节 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的发展和特点
二、《论语》与《墨子》
三、《孟子》与《庄子》
四、《荀子》与《韩非子》
第二章 秦汉文学
第一节 汉赋
一、赋的形成和汉赋的发展
二、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第二节 汉代的政论散文
第三节 汉代的史传文学
一、司马迁和《史记》
二、班固和《汉书》
第四节 汉代诗歌
一、汉代乐府民歌
二、《孔雀东南飞》
三、《古诗十九首》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一、建安诗歌
二、正始、两晋诗歌
三、南北朝诗歌
四、南北朝民歌
第二节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和散文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和发展
二、志怪小说
三、志人小说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节 隋及初唐诗歌
一、隋代及初唐前期诗坛
二、初唐“四杰”
三、陈子昂
第二节 盛唐诗歌
一、孟浩然、王维和山水田园诗派
二、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
第三节 李白
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 杜甫
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
二、白居易生平与诗歌理论
三、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六节 中唐诗歌
一、中唐前期诗人
二、韩愈与孟郊
三、刘禹锡与柳宗元
四、李贺
第七节 晚唐诗歌
一、杜牧
二、李商隐
三、晚唐其他诗人
第八节 唐代散文
一、古文运动
二、韩愈的散文
三、柳宗元的散文
四、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讽刺小品
第九节 唐代传奇
一、唐代传奇的产生和发展
二、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十节 唐五代词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二、晚唐词
三、五代词
第五章 宋元文学
第一节 北宋诗、词
一、北宋的诗
二、北宋的词
第二节 欧阳修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一、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二、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主张
三、欧阳修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苏轼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二、苏轼的词
三、苏轼的诗
四、苏轼的散文
五、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 南宋诗词
一、南宋诗
二、南宋的词
第五节 陆游
一、陆游的生平和思想
二、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六节 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和思想
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七节 宋代散文
一、北宋散文
二、王安石的散文
三、南宋散文
第八节 宋代话本
一、话本的产生
二、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
三、话本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第九节 辽金文学
一、辽金文学概况
二、元好问
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第十节 元代杂剧
一、元杂剧的兴起
二、元杂剧的体制
三、元杂剧的作家作品
第十一节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三、《窦娥冤》
第十二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二、《西厢记》的成书及思想内容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十三节 南戏
一、南戏的兴起与发展
二、南戏的四大传奇
三、高明和《琵琶记》
第十四节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产生与体裁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
第十五节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歌
二、元代散文
第六章 明清及近代文学
第一节 《三国演义》
一、章回体小说的产生与体裁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及版本
三、《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水浒传》
一、《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三、《水浒传》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三、《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金瓶梅》及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一、《金瓶梅》
二、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
三、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
第五节 明代拟话本小说
一、拟话本小说的产生
二、“三言”与“二拍”
第六节 明代戏剧
一、明代杂剧
二、明代传奇
第七节 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
二、《牡丹亭》
第八节 明代诗文
一、明代初期诗文
二、明代中期诗文
三、明代后期诗文
第九节 《聊斋志异》和清代其他短篇小说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四、清代其他短篇小说
第十节 《儒林外史》与清代其他长篇小说
一、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四、清代其他长篇小说
第十一节 《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作者、成书和版本
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四、《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二节 清代戏曲
一、李玉与苏州派作家
二、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
第十三节 《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洪异的生平与创作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四、《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十四节 清代的诗文
一、清代初期的诗文
二、清代中期的诗文
第十五节 近代文学
一、近代诗文
二、近代小说
第二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七章 1917~1949年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1917~1927年的文学思潮
一、五四文学革命
二、新文学社团
三、文学论争及文学思潮的多元化
第二节 1927~1937年的文学思潮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主要活动
三、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1937~1949年的文学思潮
一、国统区、沦陷区等地文学运动的发展
二、解放区文学运动的新面貌
三、本阶段文艺思想方面的主要论争
第八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1917~1927年文学创作概貌
第二节 胡适 周作人
一、胡适
二、周作人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郁达夫
一、叶绍钧
二、许地山
三、郁达夫
第四节 朱自清 冰心
一、朱自清
二、冰心
第五节 闻一多 徐志摩
一、闻一多
二、徐志摩
第六节 冯至 李金发
一、冯至
二、李金发
第九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1927~1937年文学创作概貌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萧红
一、蒋光慈
二、柔石
三、萧红
第三节 沈从文 丁玲 张天翼
一、沈从文
二、丁玲
三、张天翼
第四节 殷夫 戴望舒 臧克家 艾青
一、殷夫
二、戴望舒
三、臧克家
四、艾青
第五节 林语堂 何其芳
一、林语堂
二、何其芳
第六节 田汉 洪深
一、田汉
二、洪深
第十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概况
一、国统区的文学创作
二、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三、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学
第二节 田间 穆旦
一、田间
二、穆旦
第三节 夏衍 陈白尘
一、夏衍
二、陈白尘
第四节 张爱玲 钱钟书
一、张爱玲
二、钱钟书
第五节 赵树理 孙犁 周立波
一、赵树理
二、孙犁
三、周立波
第十一章 重要作家
第一节 鲁迅
一、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二、鲁迅的小说创作
三、鲁迅的杂文创作
四、《野草》、《朝花夕拾》
第二节 郭沫若
一、郭沫若的生平和思想
二、《女神》及其他诗集
三、《屈原》及其他历史剧
第三节 茅盾
一、茅盾的生平和创作
二、《子夜》及其他长篇小说
三、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
第四节 老舍
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
二、《骆驼祥子》
三、《四世同堂》
第五节 巴金
一、巴金的生平和创作
二、《激流三部曲》
三、《寒夜》及后期作品
第六节 曹禺
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
二、《雷雨》
三、《日出》和《北京人》
第三编 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十二章 50~70年代后期的文学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学
一、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主要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二、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文革”十年的文学
一、“文革”期间的文艺政策
二、“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综述
第三节 柳青 梁斌 杨沫 茹志鹃
一、柳青
二、梁斌
三、杨沫
四、茹志鹃
第四节 郭小川 贺敬之 闻捷
一、郭小川
二、贺敬之
三、闻捷
第五节 杨朔 秦牧 刘白羽
一、杨朔
二、秦牧
三、刘白羽
第六节 老舍 田汉
一、老舍
二、田汉
第十三章 70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
一、新时期的文学思潮
二、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90年代的文学
一、90年代的文学思潮
二、90年代的文学创作
第三节 王蒙 刘心武 高晓声 张洁 谌容
一、王蒙
二、刘心武
三、高晓声
四、张洁
五、谌容
第四节 汪曾棋 冯骥才 邓友梅 张贤亮
一、汪曾棋
二、冯骥才
三、邓友梅
四、张贤亮
第五节 张承志 贾平凹 王安忆 铁凝
一、张承志
二、贾平凹
三、王安忆
四、铁凝
第六节 莫言 残雪 王朔
一、莫言
二、残雪
三、王朔
第七节 艾青 公刘 绿原
一、艾青
二、公刘
三、绿原
第八节 舒婷 顾城 海子
一、舒婷
二、顾城
三、海子
第九节 巴金 杨绛 宗璞
一、巴金
二、杨绛
三、宗璞
第十节 徐迟 陈祖芬
一、徐迟
二、陈祖芬
第十一节 沙叶新 高行健
一、沙叶新
二、高行健
第十四章 台港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台湾文学发展概况
一、20世纪20-40年代的台湾文学
二、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
三、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文学
四、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文学
五、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学
六、90年代的台湾文学
第二节 香港文学发展概况
一、1920~1937年,拓荒时期的香港新文学
二、1937~1945年,抗战时期的香港新文学
三、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的香港新文学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
五、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香港文学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组编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