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nutrition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则周著

分类号:

ISBN:978957116466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要了解人的營養,必須要認識植物的生產與營養,因為人類的食物主要來自默默奉獻的植物;不幸的是,現代社會為了拚經濟,卻忽視生態環境,不但殘害植物,破壞生態,同時也犧牲人類的安全與健康。又因政府缺乏國土整體規劃,工業用地不斷增加,農地不斷縮小,加上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糧食危機,更為臺灣帶來隱憂。   筆者有感於我們每日所吃的食物越來越不安全,而且越來越多仰賴進口,以一位站在多年來從事「植物營養學」研究者的立場,有義務也有責任把這一事實揭露,讓大眾提高警覺,並督促政府及早制定合乎永續發展的農業政策,徹底解決全民賴以生存的食的問題。/本書特色:本書將揭開「植物營養學」學術面紗,除了整合有系統的知識,供研習植物營養學的學生及農業生產者或研究者參考外,更希望一般民眾能透過本書對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生產與營養有深入了解。並體會到唯有在一個理想的環境與社會,植物的營養與人的營養健康才有保障。 < TOP>

目录


第一章 植物營養學簡介
  什麼是營養
  植物營養學是一門怎樣的科學
  植物營養學在農業生產上所處之地位
  植物營養學與其他學科之關係
  研究植物營養學的方法
第二章 植物營養學發展簡史
  土和水與植物生長關係的探索期(公元 1700 以前)
  空氣與植物生長關係的探索期(公元 1700-1840 年)
  礦質營養說確立期(公元 1840-1900 年)
  礦質營養說發展期(公元1900-1960年)
  生長因子綜合理論期(公元1960-迄今)
第三章 植物生長需要什麼養分?
  物質與能量的生物循環
  植物吸收的元素來自環境
  植物的組成成分
  植物營養元素之分類
  植物需要營養的共同性與差異性
第四章 植物對養分的攝取
  植物攝取養分的器官及途徑
  根部對養分的吸收
  葉部對養分之攝取
  養分通過細胞膜之各種方式
第五章 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
  木質部的運輸
  韌皮部的運輸
第六章 養分吸收、運輸和環境的關係
  影響養分吸收的因子
  植物對逆境的適應
第七章 植物對能的轉換與物質的代謝
  太陽能的利用與碳的固定
  呼吸作用與能量的轉移
  植物營養素的代謝
第八章 植物生長要怎樣調節營養
  植物的生長與生長因子
  植物各生育期的營養特性
  施肥與營養調節
第九章 土壤及植體分析與營養診斷
  分析前的初步診斷
  土壤分析
  植體分析
  診斷系統在臺灣農業上之應用
  營養診斷的前瞻
第十章 人的營養和農產品品質
  人類需要哪些營養素
  人類的食物為什麼有主食與副食之分
  農產品的營養品質如何判定
  植物營養及農產品品質
  怎麼才能吃到安全而又健康的農產品
附錄一 怎麼吃才能有營養
附錄二 21世紀的顯學:土壤科學
附錄三 高品質的農產品才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保障
附錄四 政府施政,人民應有參與和監督的機制
附錄五 土地利用整體規劃讓人與自然和諧
附錄六 動土與棄土,應有整體規劃
附錄七 由聯考及有機蔬菜看事實真相
附錄八 作物參數資料檔
< TOP>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Plant nutrit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