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是由两个大转变构成的,一个是经济体制的转变,另一个是社会结构的转变。相比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是*加长期,*加深刻,*加艰难的转变。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因此,张翼主编的本书以中国社会经验研究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学术定位,社会关怀和政策参考价值。本书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从近几年发表于《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的文章中挑选出21篇论文进行编辑加工而成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建设和治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 社会建设和治理的起源与农村社会建设第二节 社会建设和治理的人文思想与价值重建第三节 知识阶层在社会建设和治理及其思想演进中的地位第四节 低度整合社会中的社会建设和治理第二章 西方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 西方社会治理的基本取向:自由与秩序的平衡一、西方社会治理的发展向度:英美传统与欧陆传统二、西方的社会治理平衡原则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智识基础二、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第三节 文化内化与社会治理一、权利、公平与秩序二、新教伦理及其内化效应第四节 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社会治理一、社会治理的三大支柱及其有序互动二、当代西方社会治理面临的价值制约与挑战第三章 中国社会分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一、中国社会治理的两个基本问题与背景二、社会结构阶层化三、利益关系市场化四、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概念与方向第二节 社会阶层关系与民事纠纷的解决一、法治化、社会阶层与“接近正义”二、社会阶层与民事纠纷三、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的经验特征四、中国民事纠纷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决定机制五、中国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六、转型中国的民事纠纷、社会分层与法律发展第四章 社会利益诉求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从利益诉求的视角看社会治理创新一、普遍的“个体化诉求”与利益诉求的不公二、“增长型”利益诉求与制度缺失三、搭建公共平台,创新社会治理第二节 非制度化的社会冲突与社会治理一、非制度化的社会冲突二、对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挑战三、对决策体制的挑战四、对传统经验的挑战五、对文化整合机制的挑战六、社会再整合:建立权益互赖关系第五章 政府治理模式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政府诸种治理模式之探讨一、控制权分配和组织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二、“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一个例子与理论讨论第二节 控制权分配与政府治理模式一、三维控制及其治理模式二、环境管制领域中的治理模式:一个案例研究第三节 “控制权理论”的政策意义第六章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与创新第一节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一、利益分化与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二、城市基层社会的团结谜题三、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和政策转向第二节 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一、社区居委会的行动逻辑二、社区居委会的“选择性应付”三、L社区居委会选择性应付的实证分析四、居委会“选择性应付”行为发生的组织条件五、对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政策讨论第七章 乡村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村落共同体的社会变迁一、村庄转型与村落共同体的命运二、村落共同体作为小型地方性共同体的现代命运三、村落共同体与善治社会四、十字路口的中国村落共同体与城乡衔接第二节 基层自主性的起伏一、地方/基层的自主性问题二、新的解释框架:基层自主性的建构与挫折三、1958~1984年:基层组织自主性的早期建构与受挫四、1984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基层自主性的后期建构与挫折五、基层自主性的施展场域:从发展经济到社会建设第三节 农村社团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一、社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二、中国农村社团的社会功能三、中国农村社团的发育现状四、“纠调社团”与群体性上访的关系五、“纠调社团”消解群体性上访的机制分析六、中国农村“纠调社团”社会治理的政策思路第八章 劳动关系变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动关系政策的发展一、劳动关系政策的核心与目标二、劳动关系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三、当前劳动关系政策的困境四、劳动关系市场化的政策挑战第二节 从实践的角度反思中国工会的性质与核心职能一、工会的性质二、工会的力量来源三、工会的核心职能四、工会职能面临的新挑战第三节 集体协商与“国家主导”下的劳动关系治理一、集体谈判与“国家主导”的集体协商模式二、国家劳资治理策略与指标管理三、“完成指标”策略与形式化的困境四、集体协商:谁的博弈?第九章 社会公正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以社会公正奠定社会安全的基础一、社会公正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二、维护社会公正是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杠杆三、社会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四、维护社会公正是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主要途径第二节 行动者的道德资源动员与中国社会兴起的逻辑一、“保卫家园”与行动者的政治伦理二、关于国家一社会的价值地位秩序三、社会兴起的逻辑:关于文化一制度关系四、拓展我们的认识视野第十章 信访制度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国家分析和历史分析视角下的信访问题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创立与国家信访工作的两种取向第三节 1951~1978年社会动员取向的片面发展及其后果一、社会动员取向的片面发展二、社会动员取向下的信访主要矛盾三、社会动员与信访制度建设第四节 1978年以后国家信访观念的调整与信访制度的科层化一、国家信访观念的调整二、信访制度的科层化第五节 信访制度演进的历史规律与当前信访矛盾的基本形势第六节 信访制度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一、信访制度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原则二、信访制度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建议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社会福利模式一、社会治理创新要以解决基础性问题为依归二、以福利模式创新优化社会治理三、以福利制度机制支撑社会治理四、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和福利发展的关键环节五、社工队伍建设:社会治理和福利发展的人才保障第二节 国家回归与社会福利责任的多元承担一、社会福利责任的多元承担二、中国社会政策变迁:从“国家收缩”到“国家回归”三、福利责任的多元承担与社会政策变迁四、国家角色转变的实践意义第十二章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风险防治一、风险社会一安全需求:应急、减灾、维稳亟待创新升级二、开放社会一融入需求: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亟待改革三、多元社会一公平需求:整齐划一要求和利益倾斜政策亟待更新四、虚拟社会一表达需求:网络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亟待创新第二节 高风险社会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一、国外关于社会风险的研究二、风险社会理论三、中国当前转型期的“风险共生”四、中国高风险社会的表现第三节 风险灾害危机演化连续统一、连续统解释框架:“风险一灾害(突发事件)一危机”二、全过程应对体系:“风险管理一灾害(应急)管理一危机管理”三、基于连续统解释框架的整合研究第四节 中国当前的主要社会风险一、社会目标单二、社会结构失衡三、社会关系失调四、社会冲突增生第五节 中国社会矛盾的形式与结构一、形式之一:暴力群体性事件二、形式之二:具体利益冲突三、形式之三:集体性敌视四、形式之四:社会不满五、社会矛盾的“冰山结构”第六节 阻断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建议一、阻断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安排二、高风险社会的公共政策三、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抓手的社会风险管理第十三章 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与社会治理创新第一节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一、缺场交往的快速扩展二、传递经验的地位提升三、社会认同的力量彰显四、社会结构的再次转型第二节 虚拟社会与社会治理一、虚拟社会治理的基本观点及类型学检视二、虚拟社会架构下的社会治理问题三、当代社会治理的国家特色与世界共享后记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