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副标题:无

作   者:贾勇主编;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编

分类号:

ISBN:978750804056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为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接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组织编辑并委托华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系列丛书》。该丛书内容涵盖我国和世界残疾人体育的各个方面,是全面了解残疾人体育的权威书籍。 《丛书》已编辑出版四册,分别为《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导读》、《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残疾人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指导手册》、《残疾人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导读》为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简要介绍了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和主要赛事、竞赛项目等;《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为历史性读物,文字较多,是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在奋斗中走向辉煌的全面记录和总结;《残疾人体育项目竞赛规则》、《残疾人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指导手册》为残疾人体育竞赛组织者和分级人员使用,专业性较强。 该丛书内容涵盖我国和世界残疾人体育的各个方面,是全面了解残疾人体育的权威书籍,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可作为残疾人体育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等相关人员的资料性读物,也可供社会各界了解残疾人体育事业使用。

目录

目录
田径竞赛规则
游泳竞赛规则
乒乓球竞赛规则
轮椅篮球竞赛规则
轮椅橄榄球竞赛规则
坐式排球竞赛规则
羽毛球竞赛规则
轮椅网球竞赛规则
七人制(脑瘫)足球竞赛规则
硬地滚球竞赛规则
盲人门球竞赛规则
五人制(盲人)足球竞赛规则
射击竞赛规则
射箭竞赛规则
自行车竞赛规则
举重竞赛规则
轮椅击剑竞赛规则
盲人柔道竞赛规则
目录
第一部分 IPC田径综合规则
前言
第一章 IPC田径竞赛规则
1.1 必须执行IPC田径竞赛规则的国际比赛(第1条)
1.2 国际比赛的批准(第2条)
1.3 IPC田径委员会特许的比赛(第3条)
第二章 反兴奋剂规定
2.1 禁止滥用药物(所有级别)
第三章 争议
第四章 技术规则
4.1 通则(第100条)
4.2 比赛通则(第二节)
4.3 径赛(第三节)
4.4 田赛(第四节)
4.5 全能比赛(第五节)
4.6 世界纪录(第七节)
附录Ⅰ 分级识别系统(简化)
第二部分 2006年IPC田径比赛规程
第一章 比赛期间的广告和展板(第8条)
第二章 对运动员提供帮助(第144条)
第三章 取消比赛资格(第145条)
第四章 起跑(第162条)
第五章 竞速比赛(第163条)
5.1 (T32-34、T51-54级别)(第163条2.)
5.2 径赛项目的运动员排序、抽签和录取(第166条)
第六章 接力(第170条)
6.1 (T11-13级别)
6.2 (T32-34、T51-54级别)
6.3 (T35-38级别)
6.4 (T42-46级别)
第七章 通则(第180条)
8.1 (F32-34、F51-58级别)(第180条5.)
8.2 公路赛跑(第240条)
附录Ⅱ 男子和女子田赛项目评分表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1 组织名称
1.2 歧视禁令
1.3 比赛宗旨
1.4 官方语言
1.5 游泳运动大会
1.6 IPC游泳运动执行委员会的责任
1.7 规则印制
第二章 一般规则
2.1 参赛人选
2.2 服装
2.3 广告
2.4 禁赛情况
2.5 吸烟禁令
2.6 赛场工作人员
2.7 残奥会、世锦赛、IPC游泳锦标赛和IPC游泳规则
第三章 有关法则
3.1 器材
3.2 参赛人数
3.3 比赛标准
3.4 游泳细则
3.5 合并比赛项目
第四章 游泳项目管理
4.1 竞赛管理
4.2 裁判员
4.3 编排
4.4 出发
4.5 自由泳
4.6 仰泳
4.7 蛙泳
4.8 蝶泳
4.9 混合泳
4.10 比赛和犯规
4.11 计时
4.12 世界和(或)地域性比赛纪录
4.13 自动计时装置程序
第五章 游泳公开水域赛
5.1 定义
5.2 游泳公开水域赛日程
5.3 场地
5.4 比赛项目构成
5.5 执法人员
5.6 安全陪护船
5.7 起点
5.8 场地
5.9 泳道
5.10 终点
第六章 世界青年锦标赛
第七章 场地、器材设备规定
7.1 通则
7.2 游泳池
7.3 自动计时装置
第八章 医疗
8.1 比赛中的医疗救护
8.2 游泳池的卫生
8.3 违禁药物控制
8.4 违禁药品(参见IPC违禁药品规定)
目录
第一章 轮椅比赛规则
1.1 早打发球
1.2 重发球
1.3 双打发球
1.4 裁判员执行发球规则注意事项
1.5 双打
1.6 定义
1.7 轮椅
1.8 比赛区域
1.9 比赛间隙,球拍放在球台上
1.10 球台
1.11 地面
1.12 服装
第二章 站立比赛规则
目录
第一章 比赛
1.1. 定义
第二章 球场和器材
2.1. 球场
2.2 器材
第三章 球队
3.1 球队
3.2 队员:受伤
3.3 队长:职责和权力
3.4 教练员:职责和权力
第四章 比赛通则
4.1 比赛时间、比分相等和决胜期(加时节)
4.2 比赛或节的开始和结束
4.3 球的状态
4.4 队员和裁判员的位置
4.5 跳球和交替拥有
4.6 如何打球
4.7 控制球
4.8 队员正在做投篮动作
4.9 球中篮和得分值
4.10 掷球入界
4.11 要登记的暂停
4.12 替换
4.13 比赛因弃权告负
4.14 比赛因缺少队员告负
第五章 违例
5.1 违例
5.2 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5.3 运球
5.4 持球移动
5.5 3秒钟
5.6 被严密防守的队员
5.7 8秒钟
5.8 24秒钟
5.9 球回后场
第六章 犯规
6.1 犯规
6.2 接触:一般原则
6.3 个人犯规
6.4 双方犯规
6.5 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6.6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6.7 技术犯规
6.8 打架
第七章 一般规定
7.1 队员5次犯规
7.2 全队犯规:处罚
7.3 特殊情况
7.4 罚球
7.5 可纠正的失误
第八章 裁判员、记录台人员和技术代表:职责和权力
8.1 裁判员、记录台人员和技术代表
8.2 主裁判员:职责和权力
8.3 裁判员:职责和权力
8.4 记录员、助理记录员和分级师的职责
8.5 计时员:职责
8.6 24秒钟计时员:职责
第九章 运动员分级的分数制度
9.1 定义
附录Ⅰ 2005年IWBF规则修改部分
附录Ⅱ 2006年IWBF规则修改部分
目录
第一章 比赛
1.1 定义
第二章 装备
2.1 场地
2.2 界线
2.3 中圈
2.4 中线区分前后场
2.5 禁区
2.6 门柱/门线
2.7 球队替补席区域
2.8 记分台
2.9 换人区
2.10 处罚区域
2.11 技术设备
2.12 轮椅
2.13 图A、B、C、D
2.14 队服
2.15 用手保护
第三章 运动员、替补队员和教练
3.1 队员(主力和替补)
3.2 队长
3.3 教练
第四章 裁判员及其职责
4.1 裁判长职责
4.2 裁判执法的时限和权限
4.3 两名场上裁判的职责
4.4 第1裁判的权力与责任
4.5 技术代表的职责
4.6 记分员的职责
4.7 记时员的职责
4.8 处罚记时员的职责
第五章 比赛通则
5.1 比赛时间
5.2 开始比赛
5.3 跳球
5.4 跳球违例
5.5 球权的交换
5.6 怎样判定得分
5.7 掷界外球
5.8 掷界外球违例
5.9 判定比赛胜负
5.10 丧失比赛资格
5.11 平分和加时
5.12 比赛结束
第六章 时间规定
6.1 比赛时钟的控制
6.2 处罚计时钟的控制
6.3 使球进入比赛状态
6.4 活球
6.5 死球
6.6 暂停权
6.7 球员摔倒
6.8 裁判暂停比赛
第七章 关于运动员的规定
7.1 替补
7.2 判断人和球的场上位置
7.3 怎样处理球
7.4 身体优势
7.5 控制球
7.6 球出界:球出界属于违例
7.7 运球
7.8 争球
7.9 在禁区内10秒违例
7.10 把球推进到前场
7.11 球回后场
7.12 静止不动
第八章 冲撞的指导原则
8.1 安全因素
8.2 占据场上位置的权利
8.3 垂直空间原则
8.4 有利/无利原则
第九章 犯规
9.1 类型
9.2 罚分
9.3 撞人——一般犯规
9.4 在哨响前冲撞——一般犯规
9.5 出入犯规——一般犯规
9.6 禁区内犯规——一般犯规
9.7 拉人——一般犯规
9.8 擅自离场——一般犯规
9.9 推人——一般犯规
9.10 非法用手——一般犯规
9.11 使转动——一般犯规
9.12 场上球员的技术犯规
9.13 替补席人员的技术犯规
9.14 球员分数之和不符合规定——技术犯规
9.15 粗野犯规——技术犯规
9.16 丧失比赛资格的犯规——技术犯规
9.17 被紧逼
第十章 接受处罚
10.1 离开处罚区
10.2 多于两名同队球员,同时受罚
10.3 对受罚球员的限制
10.4 在比赛间歇期间的犯规
10.5 改正错误
附录Ⅰ 裁判员手势示意图
附录Ⅱ 球场示意图
目录
第一部分 比赛
第一章 器材与设备
1.1 比赛场地(见图1)
1.2 球网和网柱
1.3 球
第二章 比赛参加者
2.1 比赛队
2.2 队的领导
第三章 比赛方法
3.1 胜一分、胜一局与胜一场
3.2 比赛的组织
3.3 队员的替换
第四章 比赛行为
4.1 比赛的状态
4.2 比赛中的击球
4.3 球网附近的球
4.4 球网附近的队员
4.5 发球
4.6 进攻性击球
4.7 拦网
第五章 比赛间断与延误比赛
5.1 正常的比赛间断
5.2 延误比赛
5.3 例外的比赛间断
5.4 局间休息与交换场区
第六章 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6.1 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第七章 参赛者的行为
7.1 行为要求
7.2 不良行为及其判罚
第二部分 裁判员、裁判员职责与法定手势
第八章 裁判员
8.1 裁判人员与工作程序
8.2 第一裁判员
8.3 第二裁判员
8.4 记录员
8.5 司线员
8.6 法定手势
附: 2005—2008年规则增加与调整的部分
目录
第一章 定义
第二章 球场和球场设备
第三章 羽毛球
第四章 球速的检验
第五章 羽毛球拍
第六章 设备的批准
第七章 挑边
第八章 计分方法
第九章 交换场区
第十章 发球
第十一章 单打
第十二章 双打
第十三章 发球区错误
第十四章 违例
第十五章 重发球
第十六章 死球
第十七章 比赛连续性、行为不端及处罚
第十八章 裁判职责和受理申诉
第十九章 移动限制
第二十章 轮椅设备
目录
第一章 比赛场地
1.1 场地
1.2 场地标记
1.3 球门区
1.4 罚球区
1.5 旗杆
1.6 角球弧
1.7 球门
1.8 安全性
第二章 球
2.1 质量和测量
2.2 坏球的更换
第三章 队员人数
3.1 队员
3.2 正式比赛
3.3 替补程序
3.4 更换守门员
3.5 违规/判罚
3.6 重新开始比赛
3.7 队员和替补队员被罚令出场
第四章 队员装备
4.1 安全性
4.2 基本装备
4.3 违规/判罚
4.4 重新开始比赛
第五章 裁判员
5.1 裁判员的权力
5.2 权限和职责
5.3 裁判员的决定
第六章 助理裁判员
第七章 比赛时间
7.1 比赛时间
7.2 中场休息
7.3 罚球点球
7.4 决胜期
7.5 中止的比赛
第八章 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
8.1 预备
8.2 开球
8.3 程序
8.4 违规/判罚
8.5 坠球
8.6 程序
8.7 违规/判罚
8.8 特殊情况
第九章 比赛进行及死球
9.1 比赛成死球
9.2 比赛进行
第十章 计胜方法
10.1 进球得分
10.2 获胜的队
第十一章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11.1 直接任意球
11.2 罚球点球
11.3 间接任意球
11.4 纪律制裁
11.5 可警告的犯规
11.6 罚令出场的犯规
第十二章 任意球
12.1 任意球的种类
12.2 直接任意球
12.3 间接任意球
12.4 任意球的位置
12.5 违规/判罚
第十三章 罚球点球
13.1 球和队员的位置
13.2 裁判员
13.3 程序
13.4 违规/判罚
第十四章 掷界外球
14.1 程序
14.2 违规/判罚
第十五章 球门球
15.1 球门球是重新开始比赛的一种方法
15.2 程序
15.3 违规/判罚
第十六章 角球
16.1 判为角球
16.2 程序
16.3 违规/判罚
目录
第一章 定义
第二章 装备和设施
第三章 比赛资格
第四章 竞赛项目
第五章 比赛形式
5.1 个人赛
5.2 双人赛
5.3 团体赛
第六章 比赛
6.1 比赛时间
6.2 硬地滚球
6.3 投币
6.4 热身球
6.5 投掷杰克球
6.6 杰克球犯规
6.7 投第一个球进入场地
6.8 对方投第一个球
6.9 投剩下的球
6.10 回合结束
6.11 准备余下回合
6.12 投球
6.13 球出界
6.14 杰克球被撞出界
6.15 距离相等的球
6.16 同时投出一个以上的球
6.17 投球时掉下的球
6.18 裁判员的错误
6.19 换人
6.20 教练员和替补的位置
第七章 计分办法
第八章 加时赛
第九章 场上的移动
第十章 处罚
10.1 概要
10.2 罚球
10.3 没收
10.4 警告和取消资格
第十一章 违例
11.1 以下行为会被判为罚球(规则10.2)
11.2 以下情况将被罚球及没收球(规则10.2/10.3)
11.3 以下情况运动员被处罚和被警告(规则10.2/10.4)
11.4 以下情况会导致没收球(规则10.3)
11.5 以下情况会导致警告(规则10.4)
11.6 如果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对裁判员或对方运动员有违反体育道德的表现,直接判为取消比赛资格。
11.7 投杰克球时,有违例情况发生,判杰克球犯规(规则16.6)
第十二章 中断回合
第十三章 交流信息
第十四章 证明和抗议
第十五章 时间
第十六章 辅助器材的标准和规则
第十七章 抗议的程序
第十八章 轮椅
第十九章 队长的职任
第二十章 特殊情况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竞赛规则
第一章 场地和器材
1.1 场地
1.2 设备与器材
第二章 参赛运动员
2.1 分类
2.2 参赛队的组成
第三章 官方人员
3.1 人数要求
3.2 裁判员职责
第四章 比赛通则
4.1 比赛时间
4.2 加时赛
4.3 投币
4.4 重新开始比赛
4.5 重新定位
4.6 得分
4.7 暂停
4.8 替换
第五章 违例
5.1 过早投球
5.2 死球
5.3 传球出界
5.4 球回中线
第六章 犯规
6.1 个人犯规
6.2 全队犯规
第七章 附加投球
7.1 附加投球的人数
7.2 附加投球的投币选择
7.3 附加投球的顺序
7.4 “突然死亡”的附加投球
7.5 投球时犯规的处罚
7.6 附加投球时队员的移动(顺序移动)
第八章 裁判员的权力
第九章 技术人员判罚遗漏
第十章 争执
第二部分 门球锦标赛章程
第十一章 比赛的认定
11.1 一般认定
11.2 所需的资料
11.3 处罚
第十二章 设备和器材
12.1 比赛场地(体育馆)
12.2 设备
12.3 认证
第十三章 住宿
13.1 宿舍
13.2 伙食
13.3 交通
第十四章 官员
14.1 裁判
14.2 10秒计时员
第十五章 财政
15.1 参赛者
15.2 主办单位
第十六章 参赛资格标准
16.1 世界锦标赛
16.2 残奥会比赛
第十七章 比赛的进程
17.1 抽签和种子排列
17.2 赛程类型
17.3 循环赛中各队比赛排名
17.4 被判失败
17.5 每天最多比赛数
17.6 取消比赛资格
17.7 最大比分差距
第十八章 比赛程序
18.1 各队报到
18.2 场地热身
18.3 各队的介绍
18.4 记分表的签名
第十九章 抗议
19.1 抗议的呈交
19.2 抗议委员会
第二十章 技术代表
20.1 技术代表的责任
第二十一章 例外
第三部分 裁判组织程序
第二十二章 编制组成
22.1 一级裁判
22.2 二级裁判
22.3 三级裁判
22.4 任职要求
22.5 一级指导员
22.6 二级指导员
22.7 等级的维持
22.8 注册费
22.9 裁判员和次级官员的任命
第二十三章 比赛术语
目录
第一章 比赛场地
1.1 场地
1.2 场地尺寸
1.3 场地标记
1.4 标明引导员区域
1.5 罚球区
1.6 守门员区
1.7 罚球点
1.8 第二罚球点
1.9 引导员区域
1.10 角球弧
1.11 替补队员区
1.12 球门
1.13 比赛地面
1.14 决议
第二章 球
2.1 性质和尺寸
2.2 破损足球的更换
2.3 决议
第三章 队员人数
3.1 队员
3.2 替补程序
3.3 违规/判罚
3.4 决议
3.5 队长职责
第四章 队员装备
4.1 安全性
4.2 基本装备
4.3 队员的装备
4.4 运动上衣和短裤
4.5 护腿板
4.6 守门员
4.7 违规/判罚
4.8 决议
第五章 裁判员
5.1 裁判员的权力
5.2 权限和职责
5.3 裁判员的判决
5.4 决议
第六章 第二裁判员
6.1 职责
6.2 第二裁判员
6.3 决议
第七章 计时员、第三裁判员、播音系统
7.1 职责
7.2 计时员
7.3 第三裁判员
7.4 公共播音系统
7.5 决议
第八章 比赛时间
8.1 比赛时间
8.2 暂停
8.3 中场休息
8.4 决议
第九章 比赛开始和重新开始
9.1 预备
9.2 开球
9.3 坠球
第十章 比赛进行及死球
10.1 比赛成死球
10.2 比赛进行
第十一章 计胜方法
11.1 进球得分
11.2 获胜球队
11.3 竞赛规程
第十二章 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12.1 累积犯规及个人犯规
12.2 纪律处罚
第十三章 任意球
13.1 任意球的种类
13.2 任意球位置
13.3 违规/判罚
13.4 手势
第十四章 累积犯规
14.1 累积犯规
14.2 罚任意球时的要求
14.3 执行第四次累积犯规的程序和以后的累积方法
14.4 违规/判罚
第十五章 罚球点球
15.1 球和队员的位置
15.2 程序
15.3 违规/判罚
第十六章 踢界外球
16.1 界外球
16.2 球和发球队员的位置
16.3 违规/判罚
第十七章 掷球门球
17.1 程序
17.2 违规/判罚
第十八章 角球
18.1 程序
18.2 违规/判罚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1 一般规定
1.2 比赛
1.3 最低资格标准比赛(MQS)
第二章 一般射击规则
第三章 纪录
第四章 参赛资格
4.1 世锦赛、地区锦标赛资格标准
4.2 残疾人奥运会资格标准
4.3 参赛资格排名
第五章 队赛
第六章 装备
6.1 一般规定
6.2 射击椅
6.3 射击服
6.4 射击裤
6.5 矫正靴
第七章 违禁药物检查
第八章 步枪项目技术规则
8.1 一般规定
8.2 射击时间
8.3 射击桌
8.4 SH1级附加规则
8.5 SH2级附加规则
第九章 手枪项目技术规则
9.1 射击项目和时间
9.2 安全规则
9.3 射击姿势
第十章 助手技术规则
第十一章 盲人和视力障碍运动员技术规则
11.1 一般规定
11.2 射击项目和时间
11.3 装备
11.4 分级
11.5 最低残疾标准
11.6 双重分级
11.7 靶
11.8 助手
11.9 关于标准气手枪项目的几点规定
附件A 国际射联批准的支架
附件B 支架测试仪
附件C 射击纪录申报表
附件D 抗议书
附件E 装备检查表
附件F 最低资格标准比赛申报表
目录
第一章 介绍
第二章 训练分类
第三章 比赛类别
第四章 分级
第五章 比赛规则
第六章 比赛场地和轮椅
第七章 项目和锦标赛
第八章 规定项目及分级
第九章 IPC项目
第十章 锦标赛和官方认证
第十一章 世界纪录和地方纪录
第十二章 排名
第十三章 竞赛官员和管理组织
第十四章 组织规定
目录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二章 年龄分组
第三章 参赛资格
第四章 残疾类别
第五章 功能分级
第六章 IPC锦标赛
第七章 公路个人赛
第八章 个人计时赛
第九章 场地赛
第十章 世界纪录
第十一章 参赛服装
第十二章 IPC锦标赛奖牌和骑行服
第十三章 处罚
第十四章 兴奋剂检查
第十五章 IPC装备规定
第十六章 双人自行车
第十七章 三轮自行车
第十八章 手动自行车
第十九章 IPC自行车项目个人排名
第二十章 IPC认可的赛事
第二十一章 个人积分排名
第二十二章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二十三章 IPC自行车技术备忘录
目录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二章 参赛资格
第三章 特殊身体情况
第四章 体重级别
第五章 比赛
第六章 残疾运动员的卧举要求
第七章 犯规动作
第八章 一般规则
第九章 世界纪录
第十章 仲裁委员会
第十一章 裁判
第十二章 称量体重
第十三章 服装
13.1 运动员上台时须穿着整齐的服装
13.2 内衫
13.3 鞋子
13.4 内衣
13.5 腰带
13.6 缠绕物
13.7 医用绷带和胶布
13.8 一般规定
第十四章 器材及规格
14.1 比赛台
14.2 杠铃
14.3 卡箍
14.4 卧举凳
14.5 垫子
14.6 裁判灯光判决系统
第十五章 比赛秩序
15.1 竞赛秘书
15.2 仲裁委员会主任
15.3 组委会
15.4 一般规则
15.5 试举轮次
15.6 加重错误处理
15.7 其他
第十六章 比赛结果
第十七章 资格标准
第十八章 裁判员的资格及考试
第十九章 表格
目录
第一章 比赛场地
第二章 击剑运动员的装备
第三章 攻击
第四章 执裁和得分的判决
第五章 花剑
第六章 重剑
第七章 佩剑
第八章 组织规则
第九章 国际轮椅击剑比赛规则
第十章 团体比赛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IJF竞赛规则附录——盲人柔道竞赛规则
2.1 比赛区域
2.2 服装
2.3 主裁判的位置和职责
2.4 边裁的位置和职责
2.5 示意动作
2.6 比赛开始
2.7 “暂停”(MATTE)的使用
2.8 原姿势暂停(SONO MAMA)
2.9 比赛结束(SORE MADE)
2.10 最终结果(IPPON 一本)
2.11 技有(WAZA ARI 半分)
2.12 有效(YUKO 1/4分)
2.13 效果(KOKA 1/8分)
2.14 固技开始(SAEKOMI)
2.15 禁止行为和处罚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残疾人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