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民俗上海:徐汇卷》民俗文化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上海民俗中新俗与旧俗、土俗与洋俗的并存,促进了多元民俗文化的互彩的民俗,甚至还有异国情调的洋俗,上海文俗文化所呈现的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活力冲沛、日新又新的(海派)精神与风格。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壹 衣食住行
[一] 服饰
1. 乌泥泾被
2. 龙华稀布
3. 马褂、长衫和“倒大袖”
4. 旗袍
5. 斜襟衫
6. 中山装
7. 玻璃丝袜与高跟鞋
8. 草鞋
9. 围裙和直流裤
[二] 饮食
1. 泡饭
2. “四大金刚”
3. 老油条
4. 粢饭糕
5. 小闸南瓜
6. 龙华桃
7. 龙华豆腐干
8. 龙华素斋
9. 百年老店乔家栅
10. 冠生园老号
11. 衡山路异国饮食风情街
12. 徐汇公馆菜
[三] 居住
1. 古代民居
2. 石库门
3. 棚户
4. 乡村瓦房
5. 居民新村
6. 花园洋房
7. 公寓
[四] 出行
1. 沙船
2. 小舢板
3. 轿子
4. 独轮车
5. 西式马车
6. 黄包车
7. 自行车
8. 三轮车
9. 汽车
10. 公共汽(电)车
[五] 桥梁
1. 中市桥
2. 斜土桥
3. 百步桥
4. 枫林桥
[六] 老地名
1. 曹家巷
2. 土山湾
3. 四村一园
4. 乌泥泾镇
贰 生产商贸民俗
[一] 店名习俗
[二] 特色老商标
[三] 旧时工商习俗
1. 三年学徒
2. 年尾讨账
3. 学徒过年
4. 送元宝、接财神
5. 老虎灶
6. 徐镇老街茶馆
[四] 徐家汇商业圈
叁 民间工艺
1. 蓝印花布
2. 刺绣
3. 钩针编结
4. 丝袜化制作
5. 黄杨木雕
肆 岁时节俗
[一] 岁时节俗
1. 冬至与送灶
2. 三十祭祖
3. 春节的禁忌和占卜
4. 走三桥和吃定心圆子
5. 做清明和吃清明
6. 推推土
7. 插棒香和放水灯
[二] 俗节庙会
1. 龙华庙会
2. 龙华晚钟
[三] 新节俗
1. 上海桂花节
2. 社区文化艺术节
3. 徐汇人过圣诞节
伍 人生礼仪
[一] 婚嫁习俗
1. 婚龄
2. 提亲和相亲
3. 合八字
4. 定亲
5. 花轿
6. 婚礼
[二] 丧葬习俗
1. 灵堂
2. 大殓
3. 安葬
4. 祭奠
5. 丧礼
6. 更饭
[三] 寿诞、成年礼俗
1. 满月礼
2. 百日礼
3. 周岁礼
4. 成年礼
5. 寿礼
[四] 人际交往习俗
1. 聚餐
2. “劈硬柴”
陆 信仰民俗
[一] 佛教、道教
1. 志苏庙和志苏堂
2. 陈泾庙
3. 漕河庙
4. 河滩庙
5. 宁国寺
6. 华村庙
7. 黄道婆祠
8. 五圣堂
9. 施相公庙
10. 龙华寺与龙华塔
[二] 天主教
1. 徐家汇天主教堂
2. 耶稣会总院
3. 圣母院
4. 圣衣院
[三] 基督教
1. 救主堂
2. 国际礼拜堂
[四] 东正教
[五] 民间信俗
1. 出会
2. 求雨
3. 抬佛
4. 造房仪式
5. 大伏天拜日头
6. 催儿早起诀
7. 叫魂还魂
柒 民问文艺
[一] 戏曲曲艺
1. 滑稽戏
2. 沪剧
3. 上海说唱
4. 长桥丝竹
5. 皮影戏
[二] 民间美术
1. 土山湾画馆的手工美术工艺
2. 上海剪纸
3. 连环画
[三] 民间舞蹈
1. 荡湖船
2. 龙狮队
[四] 民间歌谣
1. 棉花歌
2. 经布歌
3. 逢熟吃熟歌
4. 上梁歌
5. 童谣
[五] 民间故事
1. 康僧与广泽龙王
2. 万历皇帝钦定寺名
3. 有灵性的寺钟
4. 异人偷鱼
5. 鲁班造龙华塔
6. 康僧会
7. 黄道婆
8. 徐光启
捌 风俗民谚
[一] 生产类
[二] 生活类
[三] 气象类
玖 社区文化
[一] 徐家汇广场文化
[二] 社区艺术团队
1. 吕氏家庭乐团
2. 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
3. 康健社区艺术团
[三] 民间收藏
1. 徽章、奖章收藏
2. 中外旅游门券收藏
3. 瓷器收藏
4. 红楼艺术品收藏
5. 算盘收藏
6. 商标收藏
7.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的匾额收藏
8. 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品收藏
[四] 儿童游戏
1. 老鹰捉小鸡
2. 丢手绢
3. 捉迷藏
4. 斗鸡
5. 造房子
6. 打菱角
7. 打弹子
8. 翻香烟牌子
主要参考书目
总后记
总序
前言
壹 衣食住行
[一] 服饰
1. 乌泥泾被
2. 龙华稀布
3. 马褂、长衫和“倒大袖”
4. 旗袍
5. 斜襟衫
6. 中山装
7. 玻璃丝袜与高跟鞋
8. 草鞋
9. 围裙和直流裤
[二] 饮食
1. 泡饭
2. “四大金刚”
3. 老油条
4. 粢饭糕
5. 小闸南瓜
6. 龙华桃
7. 龙华豆腐干
8. 龙华素斋
9. 百年老店乔家栅
10. 冠生园老号
11. 衡山路异国饮食风情街
12. 徐汇公馆菜
[三] 居住
1. 古代民居
2. 石库门
3. 棚户
4. 乡村瓦房
5. 居民新村
6. 花园洋房
7. 公寓
[四] 出行
1. 沙船
2. 小舢板
3. 轿子
4. 独轮车
5. 西式马车
6. 黄包车
7. 自行车
8. 三轮车
9. 汽车
10. 公共汽(电)车
[五] 桥梁
1. 中市桥
2. 斜土桥
3. 百步桥
4. 枫林桥
[六] 老地名
1. 曹家巷
2. 土山湾
3. 四村一园
4. 乌泥泾镇
贰 生产商贸民俗
[一] 店名习俗
[二] 特色老商标
[三] 旧时工商习俗
1. 三年学徒
2. 年尾讨账
3. 学徒过年
4. 送元宝、接财神
5. 老虎灶
6. 徐镇老街茶馆
[四] 徐家汇商业圈
叁 民间工艺
1. 蓝印花布
2. 刺绣
3. 钩针编结
4. 丝袜化制作
5. 黄杨木雕
肆 岁时节俗
[一] 岁时节俗
1. 冬至与送灶
2. 三十祭祖
3. 春节的禁忌和占卜
4. 走三桥和吃定心圆子
5. 做清明和吃清明
6. 推推土
7. 插棒香和放水灯
[二] 俗节庙会
1. 龙华庙会
2. 龙华晚钟
[三] 新节俗
1. 上海桂花节
2. 社区文化艺术节
3. 徐汇人过圣诞节
伍 人生礼仪
[一] 婚嫁习俗
1. 婚龄
2. 提亲和相亲
3. 合八字
4. 定亲
5. 花轿
6. 婚礼
[二] 丧葬习俗
1. 灵堂
2. 大殓
3. 安葬
4. 祭奠
5. 丧礼
6. 更饭
[三] 寿诞、成年礼俗
1. 满月礼
2. 百日礼
3. 周岁礼
4. 成年礼
5. 寿礼
[四] 人际交往习俗
1. 聚餐
2. “劈硬柴”
陆 信仰民俗
[一] 佛教、道教
1. 志苏庙和志苏堂
2. 陈泾庙
3. 漕河庙
4. 河滩庙
5. 宁国寺
6. 华村庙
7. 黄道婆祠
8. 五圣堂
9. 施相公庙
10. 龙华寺与龙华塔
[二] 天主教
1. 徐家汇天主教堂
2. 耶稣会总院
3. 圣母院
4. 圣衣院
[三] 基督教
1. 救主堂
2. 国际礼拜堂
[四] 东正教
[五] 民间信俗
1. 出会
2. 求雨
3. 抬佛
4. 造房仪式
5. 大伏天拜日头
6. 催儿早起诀
7. 叫魂还魂
柒 民问文艺
[一] 戏曲曲艺
1. 滑稽戏
2. 沪剧
3. 上海说唱
4. 长桥丝竹
5. 皮影戏
[二] 民间美术
1. 土山湾画馆的手工美术工艺
2. 上海剪纸
3. 连环画
[三] 民间舞蹈
1. 荡湖船
2. 龙狮队
[四] 民间歌谣
1. 棉花歌
2. 经布歌
3. 逢熟吃熟歌
4. 上梁歌
5. 童谣
[五] 民间故事
1. 康僧与广泽龙王
2. 万历皇帝钦定寺名
3. 有灵性的寺钟
4. 异人偷鱼
5. 鲁班造龙华塔
6. 康僧会
7. 黄道婆
8. 徐光启
捌 风俗民谚
[一] 生产类
[二] 生活类
[三] 气象类
玖 社区文化
[一] 徐家汇广场文化
[二] 社区艺术团队
1. 吕氏家庭乐团
2. 田林社区红枫艺术团
3. 康健社区艺术团
[三] 民间收藏
1. 徽章、奖章收藏
2. 中外旅游门券收藏
3. 瓷器收藏
4. 红楼艺术品收藏
5. 算盘收藏
6. 商标收藏
7.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的匾额收藏
8. 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品收藏
[四] 儿童游戏
1. 老鹰捉小鸡
2. 丢手绢
3. 捉迷藏
4. 斗鸡
5. 造房子
6. 打菱角
7. 打弹子
8. 翻香烟牌子
主要参考书目
总后记
Folk custom of Shanghai,Xuhui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