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侵犯行为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传统“势力范围”,主要在心理学视角下展开研究。即便是网络侵犯行为这一现代科技的衍生品,也不例外。余建华编著的《两种社会之间--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没有遵循侵犯行为研究的这一传统研究路径,而是从社会学特别是网络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视角对网络侵犯行为展开研究。这种尝试的结果则是,我们看到了在心理学等其他学科视角下无法看到的东西,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对网络侵犯行为的理解。 《两种社会之间--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网络侵犯行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书从网络侵犯行为的生成机制、类型与特征、运作特点、社会影响和社会控制等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了研究。本书的基本观点是:网络侵犯行为的发生受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双重影响。对网络侵犯行为的理解应遵循“两种社会之间”的理路,即既考虑到网络社会结构的独特性,同时又顾及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目录
第一章 网络侵犯行为:一种网络社会学的研究一 问题的缘起二 相关研究述评三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二章 网络社会:网络侵犯行为的发生空问一 网络社会的崛起二 网络社会的特点三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第三章 网络侵犯行为的生成机制一 网络社会结构:网络侵犯行为生成的客观基础二 与现实社会的互动:网络侵犯行为生成的助推器三 网络群体心理:网络侵犯行为生成的内在驱力四 两种社会之间:网络侵犯行为生成的一个分析框架第四章 网络侵犯行为:类型与特征一 网络侵犯行为的类型划分二 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的特征三 不同类型网络侵犯行为之间的转化第五章 网络侵犯行为的运作特点一 对网络社会结构的嵌入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三 虚拟中的现实性第六章 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一 观点表达型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二 情绪宣泄型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三 利益诉求型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四 网络犯罪型侵犯行为的社会影响第七章 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控制一 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控制目的二 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控制路径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一 研究发现二 若干问题反思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两种社会之间--网络侵犯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