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丛书·和谐号CRH动车组技术系列·CRH2型动车组》是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的专业培训教材,是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CRH系列动车组的权威性著作,写作阵容庞大,涵盖内容先进。CRH系列动车组包括CRH1型、CRH2型、CRH3型和CRH5型等,是我国开发的自主品牌高速铁路动车组,其在总体集成、不锈钢/铝合金轻量化车体、无摇枕高速转向架、大功率交-直-交牵引传动与控制、微机控制复合制动和列车网络控制等方面体现了当今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先进成果,具有“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特点。 此次出版的三本书分别介绍CRH1、CRH2、CRH5型动车组,分为绪论、总体组成与技术、车体结构、车内布置、转向架、司机室、牵引传动、辅助供电、动车组控制与管理、压缩空气供给与空气制动、信息传输、旅客信息系统、车内环境控制、车端连接装置、车辆给排水及卫生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等16部分。 适合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动车组研究设计、制造、运用、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关业务部门、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关心中国高速铁路事业的爱车一族阅读。
目录
目录
1 绪论
1.1 E2-1000型动车组概况
1.2 引进动车组为适应我国铁路运营要求所作的改进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2 总体技术
2.1 动车组总体技术
2.2 动车组主要技术特点
2.3 车外标记
2.4 动车组主要运用条件
2.5 质量保证期和保养周期
3 车体结构
3.1 概述
3.2 车体结构
3.3 车体气密性
3.4 车体强度设计
4 车内布置
4.1 概述
4.2 车内设备
4.3 车窗
4.4 车门
4.5 座椅
4.6 卫生间和洗脸间
4.7 乘务员室
4.8 多功能室
4.9 垃圾箱
4.10 行李存放设施
4.11 餐饮设施
4.12 通过台
4.13 内装结构
4.14 隔音隔热减振措施
5 转向架
5.1 概述
5.2 转向架构架
5.3 轮对组成
5.4 轴箱装置
5.5 一系悬挂装置
5.6 二系悬挂装置
5.7 驱动装置和齿轮箱
5.8 转向架制动装置
5.9 踏面清扫装置
5.10 安全检测
5.11 接地装置
5.12 速度检测
5.13 扫石器(转向架排障装置)
5.14 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6 司机室
6.1 概述
6.2 司机室设备布置
6.3 操纵台
6.4 座椅
6.5 门
6.6 司机室前窗
6.7 刮雨器
6.8 头灯
7 牵引传动
7.1 概述
7.2 牵引/制动特性
7.3 高压电器
7.4 牵引变压器
7.5 牵引变流器
7.6 牵引电动机
7.7 牵引传动系统故障保护
8 辅助系统
8.1 概述
8.2 辅助电源装置
8.3 蓄电池
8.4 地面电源
9 动车组控制与管理
9.1 概述
9.2 系统安全联锁
9.3 司机控制器
9.4 动车组过分相
9.5 牵引控制
9.6 制动控制
9.7 车门控制
9.8 空调控制
9.9 司机室显示
9.10 乘务员显示
9.11 乘客信息显示
9.12 故障保护
9.13 安全监控
10 空气制动及供风系统
10.1 制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0.2 制动功能
10.3 电气指令及制动控制电路
10.4 制动控制装置
10.5 辅助制动
10.6 制动安全保障
10.7 供风设备系统
10.8 联挂、回送气路连接
10.9 制动距离计算
10.10 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11 信息传输
11.1 概述
11.2 信息传输协议
11.3 列车通信网络
11.4 车厢通信网络
11.5 设备通信网络
11.6 维修接口
11.7 维修信息的传输
12 旅客信息系统
12.1 概述
12.2 广播联络系统
12.3 无线收音系统
12.4 车外信息显示设备
12.5 车内信息显示设备
12.6 旅客信息系统与列车信息控制系统的接口
12.7 互联网和旅客终端
13 车内环境控制
13.1 概述
13.2 空调系统
13.3 换气装置
13.4 通风系统
13.5 照明
13.6 车内噪声控制
13.7 司机室环境
13.8 应急系统
14 车端连接
14.1 概述
14.2 自动车钩缓冲装置
14.3 半自动车钩
14.4 过渡车钩
14.5 风挡
14.6 电气连接
14.7 车端阻尼装置
15 车辆给排水及卫生系统
15.1 概述
15.2 给排水系统
15.3 卫生系统
16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
16.1 概述
16.2 ATP系统
16.3 LKJ2000系统
16.4 铁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GSM-R
QQ"x
1 绪论
1.1 E2-1000型动车组概况
1.2 引进动车组为适应我国铁路运营要求所作的改进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2 总体技术
2.1 动车组总体技术
2.2 动车组主要技术特点
2.3 车外标记
2.4 动车组主要运用条件
2.5 质量保证期和保养周期
3 车体结构
3.1 概述
3.2 车体结构
3.3 车体气密性
3.4 车体强度设计
4 车内布置
4.1 概述
4.2 车内设备
4.3 车窗
4.4 车门
4.5 座椅
4.6 卫生间和洗脸间
4.7 乘务员室
4.8 多功能室
4.9 垃圾箱
4.10 行李存放设施
4.11 餐饮设施
4.12 通过台
4.13 内装结构
4.14 隔音隔热减振措施
5 转向架
5.1 概述
5.2 转向架构架
5.3 轮对组成
5.4 轴箱装置
5.5 一系悬挂装置
5.6 二系悬挂装置
5.7 驱动装置和齿轮箱
5.8 转向架制动装置
5.9 踏面清扫装置
5.10 安全检测
5.11 接地装置
5.12 速度检测
5.13 扫石器(转向架排障装置)
5.14 转向架动力学性能
6 司机室
6.1 概述
6.2 司机室设备布置
6.3 操纵台
6.4 座椅
6.5 门
6.6 司机室前窗
6.7 刮雨器
6.8 头灯
7 牵引传动
7.1 概述
7.2 牵引/制动特性
7.3 高压电器
7.4 牵引变压器
7.5 牵引变流器
7.6 牵引电动机
7.7 牵引传动系统故障保护
8 辅助系统
8.1 概述
8.2 辅助电源装置
8.3 蓄电池
8.4 地面电源
9 动车组控制与管理
9.1 概述
9.2 系统安全联锁
9.3 司机控制器
9.4 动车组过分相
9.5 牵引控制
9.6 制动控制
9.7 车门控制
9.8 空调控制
9.9 司机室显示
9.10 乘务员显示
9.11 乘客信息显示
9.12 故障保护
9.13 安全监控
10 空气制动及供风系统
10.1 制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0.2 制动功能
10.3 电气指令及制动控制电路
10.4 制动控制装置
10.5 辅助制动
10.6 制动安全保障
10.7 供风设备系统
10.8 联挂、回送气路连接
10.9 制动距离计算
10.10 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11 信息传输
11.1 概述
11.2 信息传输协议
11.3 列车通信网络
11.4 车厢通信网络
11.5 设备通信网络
11.6 维修接口
11.7 维修信息的传输
12 旅客信息系统
12.1 概述
12.2 广播联络系统
12.3 无线收音系统
12.4 车外信息显示设备
12.5 车内信息显示设备
12.6 旅客信息系统与列车信息控制系统的接口
12.7 互联网和旅客终端
13 车内环境控制
13.1 概述
13.2 空调系统
13.3 换气装置
13.4 通风系统
13.5 照明
13.6 车内噪声控制
13.7 司机室环境
13.8 应急系统
14 车端连接
14.1 概述
14.2 自动车钩缓冲装置
14.3 半自动车钩
14.4 过渡车钩
14.5 风挡
14.6 电气连接
14.7 车端阻尼装置
15 车辆给排水及卫生系统
15.1 概述
15.2 给排水系统
15.3 卫生系统
16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
16.1 概述
16.2 ATP系统
16.3 LKJ2000系统
16.4 铁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GSM-R
QQ"x
CRH2型动车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