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先锋文学一直是国内外文学研究中颇受重视的学术热点和难点之一。因为文学前进的步伐,文学开拓的前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无数先锋作家的探索结果,取决于他们在艺术上进行前瞻性实验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守望先锋: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选择先锋文学作为考察对象,并将之纳入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之中,整合先锋文学研究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两极化思维,并以创作主体的精神作为核心,全面审度了先锋文学的诸多特征,论析了它们在反叛与超越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艺术自律的内在轨迹。
目录
绪论 从先锋派到先锋文学 1
第一节 先锋概念的缘起 2
第二节 先锋派的诞生及其意义 6
第三节 从先锋派到先锋文学 10
第四节 先锋文学的诸种特质 13
第一章 先锋的历史境域 20
第一节 在历史的选择中选择 22
第二节 启蒙的另一种承诺 29
第三节 先锋与现代性 37
第四节 先锋与后现代主义 45
第二章 先锋的主体向度 55
第一节 先锋的精神高度 56
第二节 先锋的警惕姿态 63
第三节 先锋的民问立场 71
第四节 先锋的“怪异原理” 82
第五节 先锋的“苦难原理” 9l
第三章 先锋的艺术实践 100
第一节 强劲的想像 101
第二节 超验的极致 111
第三节 跨越修辞的隐喻 120
第四节 轻逸的力量 130
第四章 先锋的文本动向 142
第一节 时间:自由的迷津 142
第二节 人物:符号与代码 154
第三节 丰饶的碎片 164
第四节 隐蔽的张力 172
第五节 互文性的表达 183
第五章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发展主潮 192
第一节 人性的归复与激扬 193
第二节 现代寻根与形式实验的双重变奏 200
第三节 救赎的消解与自由的重构 211
第四节 个人化的生命之舞 221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先锋:危机与障碍 232
第一节 虚弱的思想根基与独立意识 234
第二节 激情的匮乏:从想像到形式 239
第三节 实利化的物质屏障 246
第四节 先锋批评的滞后 250
结语 永远的先锋 254
附录一 悲悯的力量
——论《在细雨中呼喊》 265
附录二 刑场背后的历史
——论《檀香刑》 280
附录三 具象交流或永恒的悖论
——论《暗示》 300
主要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5
第一节 先锋概念的缘起 2
第二节 先锋派的诞生及其意义 6
第三节 从先锋派到先锋文学 10
第四节 先锋文学的诸种特质 13
第一章 先锋的历史境域 20
第一节 在历史的选择中选择 22
第二节 启蒙的另一种承诺 29
第三节 先锋与现代性 37
第四节 先锋与后现代主义 45
第二章 先锋的主体向度 55
第一节 先锋的精神高度 56
第二节 先锋的警惕姿态 63
第三节 先锋的民问立场 71
第四节 先锋的“怪异原理” 82
第五节 先锋的“苦难原理” 9l
第三章 先锋的艺术实践 100
第一节 强劲的想像 101
第二节 超验的极致 111
第三节 跨越修辞的隐喻 120
第四节 轻逸的力量 130
第四章 先锋的文本动向 142
第一节 时间:自由的迷津 142
第二节 人物:符号与代码 154
第三节 丰饶的碎片 164
第四节 隐蔽的张力 172
第五节 互文性的表达 183
第五章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发展主潮 192
第一节 人性的归复与激扬 193
第二节 现代寻根与形式实验的双重变奏 200
第三节 救赎的消解与自由的重构 211
第四节 个人化的生命之舞 221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先锋:危机与障碍 232
第一节 虚弱的思想根基与独立意识 234
第二节 激情的匮乏:从想像到形式 239
第三节 实利化的物质屏障 246
第四节 先锋批评的滞后 250
结语 永远的先锋 254
附录一 悲悯的力量
——论《在细雨中呼喊》 265
附录二 刑场背后的历史
——论《檀香刑》 280
附录三 具象交流或永恒的悖论
——论《暗示》 300
主要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5
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