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关于巴林特部分的内容是在我的硕士论文《迈克尔·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时光匆匆,不觉硕士毕业已有两年。这两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痛苦辣,让我懂得了珍惜所拥有的现在,也让我更加怀念曾经的美好。
刚人师门时,郭老师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那种殷切的关怀至今仍让我感动与难以忘怀,也让我仍感到愧对于师恩。为了让我们能够系统地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郭老师不辞辛劳,在每周六都要组织一次师门研讨会,共同学习和探讨由贾晓明等人翻译的那本MichaelSt.C1air撰写的《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及其英文版。当时的学习氛围很浓烈,每次的研讨会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和探讨机会,彼此获益颇多,而且这种心灵的交流也增进了师门同学的感情,以至于现在想来仍让人倍感温暖。当时,我已确定了论文选题,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客体关系学派,加上国内外对巴林特的研究少之又少,让我很迷茫,而这段时间的学习正好为我开启了进入精神分析领域的大门。郭老师还个人出资帮助我们从国内外购买和复印大家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然而,由于才疏学浅,我在论文的资料收集和写作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为此,我焦虑迷茫、失落无助,严重的挫败感让我几乎丧失了写作的信心。幸好,郭老师的悉心指导、多次鼓励和反复督促,让我渐渐看到了希望,走出了痛苦的阴影。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费尔贝恩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传统的生活与创造性的工作
一、费尔贝恩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费尔贝恩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费尔贝恩的思想来源
一、哲学来源
二、现代科学来源
三、心理学来源
四、临床实践的总结
第二章 费尔贝恩纯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作为人格动力的客体关系
一、力比多理论的演变
二、寻求客体的力比多
三、现实原则是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四、能量和结构是不可分的
五、客体关系是一种动力结构
第二节 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
一、人格的核心——自我
二、人格的结构——内心结构
第三节 费尔贝恩的人格发展观
一、发展的实质——自我客体关系的成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母婴关系
三、发展的图式——心态与阶段的综合
第三章 费尔贝恩的精神病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格中的精神分裂因素
一、精神分裂是一切精神病理状态的基础
二、精神分裂的起源与特点
第二节 各种神经症的起源与特点
一、各种神经症的起源
二、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第三节 被内化的坏客体的精神病理影响
一、被压抑的坏客体
二、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三、坏客体的动力来源
第四节 对战争神经症的研究
一、对战争神经症的界定
二、战争神经症的根源
三、战争创伤与坏客体的释放
四、从群体心理学角度考察战争神经症
第四章 费尔贝恩的临床治疗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和目标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三、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四、阻抗与治疗改变
第二节 对性犯罪者的医治和康复
一、医治与康复的辨析
二、性反常者的特征及康复
三、对性反常者的康复建议
第三节 费尔贝恩对梦的分析
第四节 费尔贝恩对薛伯病例的分析
一、对薛伯病例的介绍
二、弗洛伊德对薛伯病例的解释
三、对弗洛伊德解释的讨论
四、根据最初情景做出的解释
第五节 一个费尔贝恩式的治疗案例
一、V小姐的病例
二、分析师对她的治疗过程
第五章 费尔贝恩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 冈特里普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萨瑟兰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 对费尔贝恩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提出了最“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
二、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内心结构理论
三、提出了以依赖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提出了一种修正的精神病理学观点
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观
第二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局限
一、概念不够明确,容易让人误解
二、语言晦涩,难以理解
三、临床工作相对薄弱
四、过于激进和绝对化
五、理论体系中肉含矛盾之处
六、研究方法受到质疑
第七章 巴林特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巴林特的生平与著作
一、巴林特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巴林特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巴林特的思想来源
一、心理学来源188一一
二、临床经验的总结
第八章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最早的客体关系:原始客体爱
一、原始客体爱的含义
二、原始客体爱的生物学基础
三、次级自恋——原始客体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二节 两种次级的原始客体关系: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
一、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概念来源
二、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形成
三、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两种性格类型
第三节 客体关系的发展
一、原始客体爱与生殖欲期爱
二、客体关系的两种发展途径
三、恨——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四节 心理的三个区域
一、俄狄浦斯区域
二、基本缺陷区域
三、创造区域
第九章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第一节 治疗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治疗过程:新开始阶段
一、退行和新开始的含义
二、新开始在临床上的两个前提阶段:偏执阶段和抑郁阶段
三、新开始的必要条件:适当满足与客体关系
第三节 退行的两种临床表现:良性退行和恶性退行
第四节 巴林特的治疗方法
一、解释与客体关系
二、移情与反移情
三、恨与分析治疗
四、创伤理论
第五节 一个巴林特式的治疗案例
……
第十章 巴林特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巴林特小组
第十一章 对巴林特思想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第一章 费尔贝恩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传统的生活与创造性的工作
一、费尔贝恩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费尔贝恩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费尔贝恩的思想来源
一、哲学来源
二、现代科学来源
三、心理学来源
四、临床实践的总结
第二章 费尔贝恩纯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作为人格动力的客体关系
一、力比多理论的演变
二、寻求客体的力比多
三、现实原则是首要和基本的原则
四、能量和结构是不可分的
五、客体关系是一种动力结构
第二节 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
一、人格的核心——自我
二、人格的结构——内心结构
第三节 费尔贝恩的人格发展观
一、发展的实质——自我客体关系的成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首要因素——母婴关系
三、发展的图式——心态与阶段的综合
第三章 费尔贝恩的精神病理学思想
第一节 人格中的精神分裂因素
一、精神分裂是一切精神病理状态的基础
二、精神分裂的起源与特点
第二节 各种神经症的起源与特点
一、各种神经症的起源
二、各种神经症的特点
第三节 被内化的坏客体的精神病理影响
一、被压抑的坏客体
二、对坏客体的道德防御
三、坏客体的动力来源
第四节 对战争神经症的研究
一、对战争神经症的界定
二、战争神经症的根源
三、战争创伤与坏客体的释放
四、从群体心理学角度考察战争神经症
第四章 费尔贝恩的临床治疗观点
第一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和目标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三、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四、阻抗与治疗改变
第二节 对性犯罪者的医治和康复
一、医治与康复的辨析
二、性反常者的特征及康复
三、对性反常者的康复建议
第三节 费尔贝恩对梦的分析
第四节 费尔贝恩对薛伯病例的分析
一、对薛伯病例的介绍
二、弗洛伊德对薛伯病例的解释
三、对弗洛伊德解释的讨论
四、根据最初情景做出的解释
第五节 一个费尔贝恩式的治疗案例
一、V小姐的病例
二、分析师对她的治疗过程
第五章 费尔贝恩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 冈特里普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萨瑟兰对费尔贝恩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 对费尔贝恩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贡献
一、提出了最“纯粹”的客体关系模型
二、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内心结构理论
三、提出了以依赖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
四、提出了一种修正的精神病理学观点
五、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观
第二节 费尔贝恩思想的主要局限
一、概念不够明确,容易让人误解
二、语言晦涩,难以理解
三、临床工作相对薄弱
四、过于激进和绝对化
五、理论体系中肉含矛盾之处
六、研究方法受到质疑
第七章 巴林特的学术生平与思想来源
第一节 巴林特的生平与著作
一、巴林特的生平与学术历程
二、巴林特的主要著作及其价值
第二节 巴林特的思想来源
一、心理学来源188一一
二、临床经验的总结
第八章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第一节 最早的客体关系:原始客体爱
一、原始客体爱的含义
二、原始客体爱的生物学基础
三、次级自恋——原始客体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二节 两种次级的原始客体关系: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
一、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概念来源
二、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的形成
三、亲客体倾向和疏客体倾向:两种性格类型
第三节 客体关系的发展
一、原始客体爱与生殖欲期爱
二、客体关系的两种发展途径
三、恨——爱的继发性现象
第四节 心理的三个区域
一、俄狄浦斯区域
二、基本缺陷区域
三、创造区域
第九章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第一节 治疗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治疗过程:新开始阶段
一、退行和新开始的含义
二、新开始在临床上的两个前提阶段:偏执阶段和抑郁阶段
三、新开始的必要条件:适当满足与客体关系
第三节 退行的两种临床表现:良性退行和恶性退行
第四节 巴林特的治疗方法
一、解释与客体关系
二、移情与反移情
三、恨与分析治疗
四、创伤理论
第五节 一个巴林特式的治疗案例
……
第十章 巴林特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巴林特小组
第十一章 对巴林特思想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费尔贝恩、巴林特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