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中国的形象

副标题:无

作   者:张颐武著

分类号:

ISBN:97875329249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第一编“新文学”的终结 “新文学”的终结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 “回归”想象和“下降”史观 ——“新文学”的终结问题的思考 大历史下的文学想象 “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 优雅的崛起:中国文学的新空间 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 第二编新世纪文学的展开 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 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 超越焦虑之旅 “新少年写作”的意义 “跳舞”的启示:“欲望话语”的崛起 长篇小说之二00三:困惑中的生机 烟云过眼又十年 ——十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的转变 认同的挑战 革命的再想象 中产化和青春化:新的阅读空间 “畅销书机制”与“小众化机制” 第三编追问的延伸 说《帝国》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状 外国文学的“中国性”:我的个人的记忆史 反思“经典” ——后殖民与文化研究的挑战 追问人类的精神 ——《布尔加科夫文集》的启示 一本特别的书 ——写在《哈扎尔辞典》出版之时 “写作的伦理”与“阅读的伦理” 第四编阅读的路径 梁晓声的意义 李大卫的幻想生涯 斯妤作品的意义 倾诉与记忆 ——《离异的人》的价值 《无字》:生命的痕迹 胭脂?帝国?消费时代的唯美寻求 如花时代 中国梦的片断 青春的褶皱与期望 对于国家的承诺 温旧梦寄遐思 ——《白门柳》的文化关怀 游戏时代瑰丽想象的展开 日常生活的再追问 传奇自有力量 传奇文学的再兴 《米香》的故事 “凡人”或“圣人”:在“新新中国”回望 在边缘思考” 跋:理解中国与阐释中国 ——张颐武的思想文化批评理路

目录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
自序
第一编 “新文学”的终结
“新文学”的终结
跨出“五四”:我们需要超越的精神
“回归”想象和“下降”史观
——“新文学”的终结问题的思考
大历史下的文学想象
“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
优雅的崛起:中国文学的新空间
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
第二编 新世纪文学的展开
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全球化的文化挑战
“中等收入者”与文学想象
迷乱阅读:对“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
超越焦虑之旅
“新少年写作”的意义
“跳舞”的启示:“欲望话语”的崛起
长篇小说之二00三:困惑中的生机
烟云过眼又十年
——十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的转变
认同的挑战
革命的再想象
中产化和青春化:新的阅读空间
“畅销书机制”与“小众化机制”
第三编 追问的延伸
说《帝国》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状
外国文学的“中国性”:我的个人的记忆史
反思“经典”
——后殖民与文化研究的挑战
追问人类的精神
——《布尔加科夫文集》的启示
一本特别的书
——写在《哈扎尔辞典》出版之时
“写作的伦理”与“阅读的伦理”
第四编 阅读的路径
梁晓声的意义
李大卫的幻想生涯
斯妤作品的意义
倾诉与记忆
——《离异的人》的价值
《无字》:生命的痕迹
胭脂?帝国?消费时代的唯美寻求
如花时代
中国梦的片断
青春的褶皱与期望
对于国家的承诺
温旧梦寄遐思
——《白门柳》的文化关怀
游戏时代瑰丽想象的展开
日常生活的再追问
传奇自有力量
传奇文学的再兴
《米香》的故事
“凡人”或“圣人”:在“新新中国”回望
在边缘思考”
跋:理解中国与阐释中国
——张颐武的思想文化批评理路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新新中国的形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