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nic depression and creativity
副标题:无
作 者:(美)朱立安·李布(Julian Lieb),D. 杰布罗·赫士曼(D. Jablow Hershman)著;郭永茂译
分类号:
ISBN:978754262467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是一本深入探讨躁狂抑郁与创造力二者之间关系的著作,本书作者所做出的努力,应被看作是提醒和规劝人们认知自我、善待自我以及发扬自我的性格特质的一次有益尝试。区别于通常的医学和精神病学著作以及其他以专家姿态自居而做出的论述的是,本书更多地将躁狂抑郁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审视,并且试图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事实来让规律性的认识浮出水面。作者深刻地指出,“天才是一种关系。”作者认为,天才一定是被社会认可了的、具有超卓能力的人们,而尚未得到认可的所谓“天才”,只能被认为其是具有“禀赋”而已。正如作者所言,“天才不是一种属性,而是天才潜力拥有者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天才是一种应运而生而又应运而起的、人的禀赋与社会关系高度契合的产物。换成我们熟悉的叙述方式,这种关系则可以表达为:时代呼唤天才,而天才则回应了社会的呼唤。没有呼唤,就构不成应答;没有龃龉,就彰显不出契合。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因而,他们的研究对象集中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集中于身处其中的精英们。而对于西方精英群体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到大量的西方社会和文化现象,这一特点和诉求,既增加了译者忠实和贴切地表达原著意义的难度,同时,又为翻译过程本身带来了西方社会和文化之旅的愉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满足阅读书籍时对其背景必要的“知情”的权利,译者对本书所提及的大量人名、地名以及少量的物品名和事件名酌情添加了尽可能兼顾全面与趣味的注释。尽管过多的注释会影响阅读的快感,但译者坚信,更多的信息应该会给予阅读这一追求快感的行为以更为充实的满足。本书是一本关于精神疾患的专业著作,同时,它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此外,它还是一本引发人们阅读人物传记之浓厚兴趣的向导书籍。正是因为西方社会人物传记品种和内容的丰富,才为本书的成就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而对于本书所引领的对于人物传记的初步分析解读,则又会让人因“窥一斑”而产生“见全豹”的冲动。也就是说,当你吃到一盘好菜的时候,有时难免会想要见一下做菜的厨师,以便进一步讨教佳肴的奥妙。相较而言,中国的人物传记则大多重大体而轻细节,重评价而缺探究,即便是有少量的生活细节描写,也殊少多视角的审视和小心求证式的因果关系探索。这样的疏漏和不足,恐怕有时难免是故意的。其中原因多种多样,很重要的,包括“为贤者讳”之类的文化回避,也包括“为尊者讳”之类的现实考虑。因此,读来就更加让人痒不可止又触不可及。阅读传记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启迪,恐怕更有获得安慰、寻求共鸣甚至直接“拿来主义”般地模仿榜样人物一言一行的需求,在这一点上,西方的传记读物普遍达到了上述有关实用性的判断标准。而《躁狂抑郁多才俊》一书,则同样具有人物的“精神传记”的特点。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剖析天才
第二章 躁狂抑郁症
第三章 牛顿
第四章 贝多芬
第五章 狄更斯
第六章 梵·高
第七章 减弱创造力
第八章 增强天才
结语
参考书目
前言
第一章 剖析天才
第二章 躁狂抑郁症
第三章 牛顿
第四章 贝多芬
第五章 狄更斯
第六章 梵·高
第七章 减弱创造力
第八章 增强天才
结语
参考书目
Manic depression and creativit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