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1章 混沌初开——存储系统的前世今生
1.1存储历史
1.2信息、数据和数据存储
1.2.1信息
1.2.2什么是数据
1.2.3数据存储
1.3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保存数据
第2章 IO大法——走进计算机IO世界
2.1IO的通路——总线
2.2计算机内部通信
2.2.1IO总线是否可以看作网络
2.2.2CPU、内存和磁盘之间通过网络来通信
2.3网中之网
第3章 磁盘大挪移——磁盘原理与技术详解
3.1硬盘结构
3.1.1盘片上的数据组织
3.1.2硬盘控制电路简介
3.1.3磁盘的IO单位
3.2磁盘的通俗演绎
3.3磁盘相关高层技术
3.3.1磁盘中的队列技术
3.3.2无序传输技术
3.3.3几种可控磁头扫描方式概论
3.3.4关于磁盘缓存
3.3.5影响磁盘性能的因素
3.4硬盘接口技术
3.4.1IDE硬盘接口
3.4.2SATA硬盘接口
3.5SCSI硬盘接口
3.6磁盘控制器、驱动器控制电路和磁盘控制器驱动程序
3.6.1磁盘控制器
3.6.2驱动器控制电路
3.6.3磁盘控制器驱动程序
3.7内部传输速率和外部传输速率
3.7.1内部传输速率
3.7.2外部传输速率
3.8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3.8.1并行传输
3.8.2串行传输
3.9磁盘的IOPS和传输带宽(吞吐量)
3.9.1IOPS
3.9.2传输带宽
3.10固态存储介质和固态硬盘
3.10.1SSD固态硬盘的硬件组成
3.10.2从Flash芯片读取数据的过程
3.10.3向Flash芯片中写入数据的过程
3.10.4Flash芯片的通病
3.10.5NAND与NOR
3.10,6SSD给自己开的五剂良药
3.10.7SSD如何处理Cell损坏
3.10.8SSD的前景
3.11Memblaze闪存产品介绍
3.11.1技术能力
3.11.2产品能力
3.12小结:网中有网,网中之网
第4章 七星北斗——大话/详解七种RAID
4.1大话七种RAID武器
4.1.1RAID0阵式
4.1.2RAID1阵式
4.1.3RAID2阵式
4.1.4RAID3阵式
4.1.5RAID4阵式
4.1.6RAID5阵式
4.1.7RAID6阵式
4.2七种RAID技术详解
4.2.1RAID0技术详析
4.2.2RAID1技术详析
4.2,3RAID2技术详析
4.2.4RAID3技术详析
4.2.5RAID4技术详析
4.2.6RAID5技术详析
4.2.7RAID6技术详析
第5章 降龙传说——RAID、虚拟磁盘、卷和文件系统实战
5.1操作系统中RAID的实现和配置
5.1.1WindowsServer2003高级磁盘管理
5.1.2Linux下软RAID配置示例
5.2RAID卡
5.3磁盘阵列
5.3.1RAID50
5.3.2RAID10和RAID01
5.4虚拟磁盘
5.4.1RAID组的再划分
5.4.2同一通道存在多种类型的RAID组
5.4.3操作系统如何看待逻辑磁盘
5.4.4RAID控制器如何管理逻辑磁盘
5.5卷管理层
5.5.1有了逻辑盘就万事大吉了么?
5.5.2深入卷管理层
5.5.3Linux下配置LVM实例
5.5.4卷管理软件的实现
5.5.5低级VM和高级VM
5.5.6VxVM卷管理软件配置简介
5.6大话文件系统
5.6.1成何体统——没有规矩的仓库
5.6.2慧眼识人——交给下一代去设计
5.6.3无孔不入——不浪费一点空间
5.6.4一箭双雕——一张图解决两个难题
5.6.5宽容似海——设计也要像心胸一样宽
5.6.6老将出马——权威发布
5.6.7一统江湖——所有操作系统都在用
5.7文件系统中的IO方式
第6章 阵列之行——大话磁盘阵列
6.1初露端倪——外置磁盘柜应用探索
6.2精益求精——结合RAID卡实现外置磁盘阵列
6.3独立宣言——独立的外部磁盘阵列
6.4双龙戏珠——双控制器的高安全性磁盘阵列
6.5龙头凤尾——连接多个扩展柜
6.6锦上添花——完整功能的模块化磁盘阵列
6.7一脉相承——主机和磁盘阵列本是一家
6.8天罗地网——SAN
第7章 熟读宝典——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语言OSI
7.1人类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的对比剖析
7.1.1人类模型
7.1.2计算机模型
7.1,3个体间交流是群体进化的动力
7.2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语言——OSI初步
7.3OSI模型的七个层次
7.3.1应用层
7.3.2表示层
7.3.3会话层
7.3.4传输层
7.3.5网络层
7.3.6数据链路层
7.3.7物理层
7.4OSI与网络
第8章 勇破难关——FibreChannel协议详解
8.1FC网络——极佳的候选角色
8.1.1物理层
8.1.2链路层
8.1.3网络层
8.1.4传输层
8.1.5上三层
8.1.6小结
8.2FC协议中的七种端口类型
8.2.1N端口和F端口
8.2.2L端口
8.2.3NL端口和FL端口
8.2.4E端口
8.2.5G端口
8.3FC适配器
8.4改造盘阵前端通路——SCSI迁移到FC
8.5引入FC之后
8.6多路径访问目标
8.7FC交换网络节点4次Login过程简析
……
第9章 天翻地覆——FC协议的巨大力量
第10章 三足鼎立——DAS、SAN和NAS
第11章 大师之作——大话以太网和TCP/IP协议
第12章 异军突起——存储网络的新军IPSAN
第13章 握手言和——IP与FC融合的结果
第14章 变幻莫测——虚拟化
第15章 众志成城——存储集群
第16章 未雨绸缪——数据保护和备份技术
第17章 愚公移山——大话数据容灾
第18章 鬼斧神工——数据前处理与后处理
第19章 过关斩将——系统IO路径及优化
第20章 腾云驾雾——大话云存储
附录1存储系统问与答精华集锦
附录2IP硬盘——玩玩还是来真的?
附录3新技术将如何影响数据中心存储系统
后记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