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地方税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我国地方税负担及其规模的选择、地方税体系的选择与改革等。
目录
目录
第1部分 地方税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1章 地方税的概念和性质
1.1 地方税的概念
1.2 地方税的性质
第2章 地方税存在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产品的分级提供的必要性
2.1.1 行政效率角度的分析
2.1.2 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分析
2.1.3 公平准则角度的分析
2.1.4 税源基础分析
2.2 跨地区公共产品提供中按受益原则分摊公共产品成本的讨论
第2部分 我国地方税负担及其规模的选择
第3章 我国地方税负担的历史变迁
3.1 地方税负担的概念、测算指标
3.1.1 地方税负担的概念
3.1.2 地方税负担率的测算指标
3.2 地方税负担的演变和趋势
3.2.1 有关我国税收负担的文献综述
3.2.2 我国地方税收负担的历史变迁
3.2.3 一些外国的州和地方税收负担的历史变迁
第4章 我国地方税负担与地方经济发展
4.1 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4.2 我国地方税负担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第5章 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界限
5.1 界定我国税收负担规模的理论研究
5.2 控制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路径选择
5.2.1 影响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若干因素分析
5.2.2 地方税收入合理规模的衡量标准
5.2.3 地方税收入合理规模的界限
第3部分 地方税体系的选择与改革
第6章 国外地方税体系简介与评析
6.1 国外地方税体系简介
6.1.1 美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2 德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3 日本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4 法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2 各国地方税体系的评析
6.2.1 关于税收管理权限的评析
6.2.2 关于地方税种划分的评析
6.2.3 关于地方税种结构的评析
6.2.4 关于地方税收入的评析
第7章 地方与中央的税权划分问题
7.1 税权包含的基本内容
7.2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现状和问题
7.2.1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历史发展过程
7.2.2 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7.3.1 效率原则
7.3.2 公平原则
7.3.3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调控职责合理分工原则
7.3.4 最佳地方总体税负原则
7.4 调整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的基本思路
7.4.1 中央需要保持相当的税权集中
7.4.2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
7.4.3 构建地方税权的“公共选择”制度约束
第8章 地方税税种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8.1 受益税类
8.2 流转税类
8.3 所得税类
8.4 财产税类
8.4.1 物业税的开征
8.4.2 关于遗产税的设立
第9章 我国地方税种的改革与完善
9.1 流转税类
9.1.1 营业税制存在的问题
9.1.2 完善营业税制度和政策的几点建议
9.2 所得税类
9.2.1 个人所得税
9.2.2 企业所得税
9.3 财产税类
9.3.1 我国现行财产税的不足之处
9.3.2 我国财产税改革的建议
9.3.3 财产税的具体改革举措
9.4 受益税类
9.4.1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背景
9.4.2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建议
9.5 行为目的税类
9.5.1 城市维护建设税
9.5.2 印花税
9.5.3 环保税
9.5.4 教育税
9.6 资源税类
9.6.1 现行资源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9.6.2 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9.7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问题
9.7.1 经济发展阶段主体税种的选择:营业税和所得税
9.7.2 经济发达阶段主体税种的选择:财产税
第10章 地方税改革的配套措施
10.1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强化征管机制
10.1.1 加快立法进程
10.1.2 严格税收执法
10.1.3 强化地方税征管机制
10.1.4 建立完善的地方税司法保障体系
10.2 改革与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其他配套措施
10.2.1 清费立税,拓展地方税税基
10.2.2 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第4部分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与规范
第11章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效率理论及其评析
11.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评析
11.1.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评析
11.1.2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剖析
11.1.3 演化经济学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
11.2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评析
11.2.1 Oates 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评析
11.2.2 Zodrow-Mieszkowski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分析
11.2.3 其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
11.3 结论
第12章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分析
12.1 中国有没有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其竞争程度如何
12.1.1 中国存不存在国内政府间竞争
12.1.2 中国有没有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判断
12.2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特征分析
12.2.1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特征分析
12.2.2 总结
12.3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特征的成因分析
12.4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效应分析
12.4.1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害效应分析
12.4.2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益效应分析
第13章 国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及启示
13.1 瑞士“囚徒困境”中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2 美国“散而不乱”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3 德国“适度”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4 国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实践的启示
第14章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新模式
14.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概论
14.2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与我国的特殊国情
14.3 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的选择及其特征
14.4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的路径选择
14.4.1 调整行政区划,完善政府级次,为有效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展开奠定基础
14.4.2 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
14.4.3 合理配置我国的纵横税权
14.4.4 完善我国的地方税体系
14.4.5 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
14.4.6 完善我国的税收激励机制
14.4.7 加快收费改革进程,规范政府收入机制
14.4.8 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后记
第1部分 地方税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1章 地方税的概念和性质
1.1 地方税的概念
1.2 地方税的性质
第2章 地方税存在的理论依据
2.1 公共产品的分级提供的必要性
2.1.1 行政效率角度的分析
2.1.2 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分析
2.1.3 公平准则角度的分析
2.1.4 税源基础分析
2.2 跨地区公共产品提供中按受益原则分摊公共产品成本的讨论
第2部分 我国地方税负担及其规模的选择
第3章 我国地方税负担的历史变迁
3.1 地方税负担的概念、测算指标
3.1.1 地方税负担的概念
3.1.2 地方税负担率的测算指标
3.2 地方税负担的演变和趋势
3.2.1 有关我国税收负担的文献综述
3.2.2 我国地方税收负担的历史变迁
3.2.3 一些外国的州和地方税收负担的历史变迁
第4章 我国地方税负担与地方经济发展
4.1 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4.2 我国地方税负担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第5章 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界限
5.1 界定我国税收负担规模的理论研究
5.2 控制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路径选择
5.2.1 影响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若干因素分析
5.2.2 地方税收入合理规模的衡量标准
5.2.3 地方税收入合理规模的界限
第3部分 地方税体系的选择与改革
第6章 国外地方税体系简介与评析
6.1 国外地方税体系简介
6.1.1 美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2 德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3 日本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1.4 法国地方税体系及其特点
6.2 各国地方税体系的评析
6.2.1 关于税收管理权限的评析
6.2.2 关于地方税种划分的评析
6.2.3 关于地方税种结构的评析
6.2.4 关于地方税收入的评析
第7章 地方与中央的税权划分问题
7.1 税权包含的基本内容
7.2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现状和问题
7.2.1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历史发展过程
7.2.2 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7.3.1 效率原则
7.3.2 公平原则
7.3.3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调控职责合理分工原则
7.3.4 最佳地方总体税负原则
7.4 调整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的基本思路
7.4.1 中央需要保持相当的税权集中
7.4.2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
7.4.3 构建地方税权的“公共选择”制度约束
第8章 地方税税种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8.1 受益税类
8.2 流转税类
8.3 所得税类
8.4 财产税类
8.4.1 物业税的开征
8.4.2 关于遗产税的设立
第9章 我国地方税种的改革与完善
9.1 流转税类
9.1.1 营业税制存在的问题
9.1.2 完善营业税制度和政策的几点建议
9.2 所得税类
9.2.1 个人所得税
9.2.2 企业所得税
9.3 财产税类
9.3.1 我国现行财产税的不足之处
9.3.2 我国财产税改革的建议
9.3.3 财产税的具体改革举措
9.4 受益税类
9.4.1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背景
9.4.2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建议
9.5 行为目的税类
9.5.1 城市维护建设税
9.5.2 印花税
9.5.3 环保税
9.5.4 教育税
9.6 资源税类
9.6.1 现行资源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9.6.2 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9.7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问题
9.7.1 经济发展阶段主体税种的选择:营业税和所得税
9.7.2 经济发达阶段主体税种的选择:财产税
第10章 地方税改革的配套措施
10.1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强化征管机制
10.1.1 加快立法进程
10.1.2 严格税收执法
10.1.3 强化地方税征管机制
10.1.4 建立完善的地方税司法保障体系
10.2 改革与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其他配套措施
10.2.1 清费立税,拓展地方税税基
10.2.2 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第4部分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与规范
第11章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效率理论及其评析
11.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评析
11.1.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评析
11.1.2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税收竞争有效理论及其剖析
11.1.3 演化经济学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
11.2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评析
11.2.1 Oates 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评析
11.2.2 Zodrow-Mieszkowski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及其分析
11.2.3 其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无效理论
11.3 结论
第12章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分析
12.1 中国有没有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其竞争程度如何
12.1.1 中国存不存在国内政府间竞争
12.1.2 中国有没有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判断
12.2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特征分析
12.2.1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特征分析
12.2.2 总结
12.3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现状特征的成因分析
12.4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效应分析
12.4.1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害效应分析
12.4.2 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有益效应分析
第13章 国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及启示
13.1 瑞士“囚徒困境”中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2 美国“散而不乱”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3 德国“适度”的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
13.4 国外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实践的启示
第14章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新模式
14.1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模式概论
14.2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与我国的特殊国情
14.3 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的选择及其特征
14.4 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目标模式的路径选择
14.4.1 调整行政区划,完善政府级次,为有效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展开奠定基础
14.4.2 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
14.4.3 合理配置我国的纵横税权
14.4.4 完善我国的地方税体系
14.4.5 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式
14.4.6 完善我国的税收激励机制
14.4.7 加快收费改革进程,规范政府收入机制
14.4.8 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地方税制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