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人类对自己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决定了人类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来对待野生动物。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作者在该章中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的影响及演变。第二章是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作者在该章中得出可以赋予动物准人格资格。第三章探讨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谈及栖息地的分类、土地权属及保护栖息地的资金来源机制。第四章为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应注重少数民族参与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完全打破少数民族与野生动物的共处现状。第五章涉及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提及狩猎文化在逐步消亡,并指出野生动物致害的法律补偿机制的现存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修订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相关学者及立法者研读。
目录
第一章 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
第一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节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一、个体主义
二、整体主义
第三节 初步的结论
第二章 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作为“物”的动物
一、动物保护法的实质
二、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
第二节 法律主体资格方法论对动物法律地位的影响
一、法学方法论的演进
二、主流法学方法论的不足
三、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法学方法论的批判
四、后现代主义对法律主体资格的认识
第三节 动物可以成为法律主体
一、“主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
二、法律主体的标准
三、动物的准人格资格
第三章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荒野观
第二节 法律中的荒野
第三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的法律完善
一、中国自然保护立法概况
二、中国自然保护立法的不足
三、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的完善
第四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土地权属的法律完善
一、土地权属现状
二、土地权属立法的不足
三、国外关于土地权属立法的经验
四、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法律对策
第五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机制的法律完善
一、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问题
二、国外关于资金机制的立法经验
三、完善资金机制的法律对策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章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概论
第二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行使的现状
一、普罗米修斯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
二、行政理性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
第三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
一、环境公共权力的形式合法性
二、环境公共权力的实质合法性
三、中国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
第四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
一、社区参与和社会权力
二、社区居民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
一、作为野生动物保护方法的战利品狩猎
二、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的现状
三、解决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问题的对策
第六节 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二、建立战利品狩猎民间协会
三、鼓励发展战利品狩猎周边产业
四、正确处理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
第五章 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平衡
第一节 小民族的狩猎权问题
一、狩猎文化的消亡
二、私法视角下的狩猎权
三、解决小民族狩猎权问题的思路
第二节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法律问题
一、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系
二、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机制的缺陷
三、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的法律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节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一、个体主义
二、整体主义
第三节 初步的结论
第二章 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作为“物”的动物
一、动物保护法的实质
二、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
第二节 法律主体资格方法论对动物法律地位的影响
一、法学方法论的演进
二、主流法学方法论的不足
三、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法学方法论的批判
四、后现代主义对法律主体资格的认识
第三节 动物可以成为法律主体
一、“主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
二、法律主体的标准
三、动物的准人格资格
第三章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与荒野观
第二节 法律中的荒野
第三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的法律完善
一、中国自然保护立法概况
二、中国自然保护立法的不足
三、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的完善
第四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土地权属的法律完善
一、土地权属现状
二、土地权属立法的不足
三、国外关于土地权属立法的经验
四、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法律对策
第五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机制的法律完善
一、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问题
二、国外关于资金机制的立法经验
三、完善资金机制的法律对策
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章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第一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概论
第二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行使的现状
一、普罗米修斯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
二、行政理性主义模式下的野生动物保护
第三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
一、环境公共权力的形式合法性
二、环境公共权力的实质合法性
三、中国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
第四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
一、社区参与和社会权力
二、社区居民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主体地位
第五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
一、作为野生动物保护方法的战利品狩猎
二、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的现状
三、解决西部地区战利品狩猎问题的对策
第六节 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二、建立战利品狩猎民间协会
三、鼓励发展战利品狩猎周边产业
四、正确处理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
第五章 野生动物保护与人的环境权益保护之平衡
第一节 小民族的狩猎权问题
一、狩猎文化的消亡
二、私法视角下的狩猎权
三、解决小民族狩猎权问题的思路
第二节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法律问题
一、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系
二、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机制的缺陷
三、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的法律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