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fields:the interaction d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post-information age
副标题:无
作 者:王佳著
分类号:
ISBN:978730224760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这本《信息场的开拓未来后信息社会交互设计》由王佳所著。
《信息场的开拓未来后信息社会交互设计》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有关
交互设计和信息设计的各种疑问,通过对于信息、信息设汁以及与当前最
新出现的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等相关的概念、架构,进行综合
性的比较并拓展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与计算机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的交
叉联系,与信息设计、人机交互及其他传统设计领域的关系。并且原创性
的提出了场交互设计(FID)和信息场(Information Fields)的概念,试图为
开拓未来后信息社会的主流设计方法提供基础。
目录
前言 关于交互美学的思考
第一章 概论
1.1 着眼于后信息时代
1.2 人与计算机的共生
1.3 交互设计师的责任
1.4 “场”的具体含义
1.5 总结
第二章 基于“信息场”的交互设计
2.1 从人机交互到交互设计
2.2 交互的社会和文化特性
2.3 作为多学科进程的交互设计
2.4 为什么要研究交互设计?
2.5 什么是交互设计?
2.6 “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未来型
2.7 重新定义:用户、用户需求和设计的目标
2.8 总结
第三章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
3.1 不同的历史视角
3.2 设计方法论发展的角度
3.3 设计和科学
3.4 感知和认知
3.5 “活动理论”的角度
3.6 活动理论与交互设计相结合
3.7 “场”中的交互
3.8 交互方式的发展
3.9 设计潜在的连接性
3.10 “场”中活动的交互性
3.11 总结
第四章 平衡导向:场交互设计原则
4.1 拓展新的设计方法
4.2 对于“场”需求的关注
4.3 交互设计面临的挑战
4.4 信息量与决定
4.5 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4.6 交互设计中的技术压力
4.7 超越功能:一个“平衡导向”的设计原则
4.8 应用于“信息场设计”中的“平衡导向”原则
4.9 遵循“平衡导向”原则的设计进程
4.10 总结
第五章 “场”的认知模型
5.1 更综合和完整的设计方法
5.2 在“场”中
5.3 对于“场”的认知
5.4 现象学与“场”
5.5 文脉关系和活动理论
5.6 了解“场”中的活动
5.7 关注“场”中的不一致性和突变性
5.8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概论
1.1 着眼于后信息时代
1.2 人与计算机的共生
1.3 交互设计师的责任
1.4 “场”的具体含义
1.5 总结
第二章 基于“信息场”的交互设计
2.1 从人机交互到交互设计
2.2 交互的社会和文化特性
2.3 作为多学科进程的交互设计
2.4 为什么要研究交互设计?
2.5 什么是交互设计?
2.6 “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未来型
2.7 重新定义:用户、用户需求和设计的目标
2.8 总结
第三章 从设计方法论的角度
3.1 不同的历史视角
3.2 设计方法论发展的角度
3.3 设计和科学
3.4 感知和认知
3.5 “活动理论”的角度
3.6 活动理论与交互设计相结合
3.7 “场”中的交互
3.8 交互方式的发展
3.9 设计潜在的连接性
3.10 “场”中活动的交互性
3.11 总结
第四章 平衡导向:场交互设计原则
4.1 拓展新的设计方法
4.2 对于“场”需求的关注
4.3 交互设计面临的挑战
4.4 信息量与决定
4.5 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4.6 交互设计中的技术压力
4.7 超越功能:一个“平衡导向”的设计原则
4.8 应用于“信息场设计”中的“平衡导向”原则
4.9 遵循“平衡导向”原则的设计进程
4.10 总结
第五章 “场”的认知模型
5.1 更综合和完整的设计方法
5.2 在“场”中
5.3 对于“场”的认知
5.4 现象学与“场”
5.5 文脉关系和活动理论
5.6 了解“场”中的活动
5.7 关注“场”中的不一致性和突变性
5.8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fields:the interaction d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post-information ag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