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7||7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7||7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7
三、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8
第二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9
一、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9
二、改革是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7||9
二、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伟大事业||11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1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1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16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8
第二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19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9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1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2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纲领||26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26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含义||2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31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32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2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6
三、全面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43
一、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43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45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重大意义||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0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3
一、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提出||59
第一节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5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59
二、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62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思想与政策||64
一、整个经济发展要以重点带动全局||64
二、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67
三、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1
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发展战略||74
三、改革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的必然要求||81
一、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82
第二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82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4
三、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85
四、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8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经验||88
一、坚持全面改革与重点改革相结合||88
二、坚持大胆试验与渐进改革相结合||89
三、坚持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90
四、坚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90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9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92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92
一、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92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94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布局||96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内容和原则||96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渠道和方式||99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101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06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106
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106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108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117
第二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117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119
三、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2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4
第一节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24
二、长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126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2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1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13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13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138
一、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性||138
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140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144
第一节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44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44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146
三、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147
四、加强同各国政党和群众团体的团结与合作||149
第二节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52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152
二、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5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58
第十一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58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158
二、“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160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161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161
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163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6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16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16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70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170
一、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170
二、必须依靠农民阶级||173
三、必须依靠知识分子||177
一、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180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80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180
三、必须搞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183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84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84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185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社会职能||186
四、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8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8
第一节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188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188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89
三、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一个新的伟大工程||191
第二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92
一、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92
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193
三、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99
邓小平理论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