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00年是中国政府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得以持续减少。这个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结束时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并为确定下个10年的有效扶贫方式提供帮助。该报告面向所有对中国扶贫感兴趣的人,特别是负责制定下一阶段国家扶贫计划的政府决策者。
该报告特别注意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对扶贫的影响,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贫困缓解趋势至少部分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已取得的扶贫成果可以很快被削弱,这已被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所证实。虽然这一危机对中加贫困人口的影响很小,但应该记住,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低迷有可能对中国扶贫造成不利影响。
目录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摘要
致谢
缩略词
提要
A.面临的挑战
B.宏观经济背景
C.扶贫工作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趋势
A.农村贫困持续缓解
B.贫困分布
C.贫困的其它特征
第二章 宏观背景
A.概况
B.20世纪90年代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C.就业趋势
D.通货膨胀价格
E.扶贫的附政挑战
F.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国的扶贫计划
A.概述
B.机构建设、战略和资金扶持
C.目标瞄准
D.扶贫计对与实施
E.一种新方式:实施计划以满足贫困人口需要
第四章 提高山区生产力的措施
A.山区贫困
B.山区经济发展战略
C.提高农业项目效益的建议
D.市场分析与开发
E.环境保护
F.教育、卫生和营养
G.劳务输出扶贫
H.自愿安置扶贫
附录
附录1 数量变化趋势
附录2 宏观经济统计
附录3 山区农业技术改良、科研和推广需求
附录4 参与式贫困测定
附录5 中国的扶贫政策
参考书目
表格
表1: 1990—1998年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表1.1: 1990—1998年贫困人口数量
表1.2: 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199年分地区和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
表1.3: 1992年贵州普定县乡镇之间的差距
表2.1: 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的区域模式(初始收入水平和初始贫困发生率)
表2.2: 农业在缓解贫困中的重要性,1991-1996年
表2.3: 农户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
表2.4: 工资和劳务输出收入占农村住户总收入的比重(%)
表2.5: 中国的劳动力增长
表2.6: 农村企业的就业增长
表2.7: 农村流动就业的估计
表2.8: 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的官方统计(百万)
表2.9: 1989—1996年农业劳动力变化测算
表2.10: 地区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的增长
表3.1: 中央政府扶贫资金(百万)
表3.2: 云南省扶贫资金——分组支出(百万)
图表
图1: 1990-1997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图
图1.1: 1990-1997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图
图2.1: GDP的增长率
图2.2: 人均GDP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系,1990-1997年
图2.3 省际经济增长与贫困然关系
图2.4: 1996年不同收入组的工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图2.5: 农业就业指数,1989年=100
图2.6: GDP和物价的年度变动
图2.7: 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村消费品价格的年度变动
图2.8: 政府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
图框
图框1.1: 根据消费数据估计的贫困发生率
围框2.1: 三个贫困县(区)的财政困难
图框3.1: 跨行业农村发展扶贫项目
图框4.1: 喀斯特地区农业开发的主要特征
图框4.2: 村级发展规划
图框4.3: 项目方式的影响——三个贫困农户的现金流量分析
图框4.4: 喀斯特地区典型技术改进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摘要
致谢
缩略词
提要
A.面临的挑战
B.宏观经济背景
C.扶贫工作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趋势
A.农村贫困持续缓解
B.贫困分布
C.贫困的其它特征
第二章 宏观背景
A.概况
B.20世纪90年代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C.就业趋势
D.通货膨胀价格
E.扶贫的附政挑战
F.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国的扶贫计划
A.概述
B.机构建设、战略和资金扶持
C.目标瞄准
D.扶贫计对与实施
E.一种新方式:实施计划以满足贫困人口需要
第四章 提高山区生产力的措施
A.山区贫困
B.山区经济发展战略
C.提高农业项目效益的建议
D.市场分析与开发
E.环境保护
F.教育、卫生和营养
G.劳务输出扶贫
H.自愿安置扶贫
附录
附录1 数量变化趋势
附录2 宏观经济统计
附录3 山区农业技术改良、科研和推广需求
附录4 参与式贫困测定
附录5 中国的扶贫政策
参考书目
表格
表1: 1990—1998年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表1.1: 1990—1998年贫困人口数量
表1.2: 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199年分地区和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
表1.3: 1992年贵州普定县乡镇之间的差距
表2.1: 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的区域模式(初始收入水平和初始贫困发生率)
表2.2: 农业在缓解贫困中的重要性,1991-1996年
表2.3: 农户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
表2.4: 工资和劳务输出收入占农村住户总收入的比重(%)
表2.5: 中国的劳动力增长
表2.6: 农村企业的就业增长
表2.7: 农村流动就业的估计
表2.8: 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的官方统计(百万)
表2.9: 1989—1996年农业劳动力变化测算
表2.10: 地区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的增长
表3.1: 中央政府扶贫资金(百万)
表3.2: 云南省扶贫资金——分组支出(百万)
图表
图1: 1990-1997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图
图1.1: 1990-1997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图
图2.1: GDP的增长率
图2.2: 人均GDP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系,1990-1997年
图2.3 省际经济增长与贫困然关系
图2.4: 1996年不同收入组的工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图2.5: 农业就业指数,1989年=100
图2.6: GDP和物价的年度变动
图2.7: 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村消费品价格的年度变动
图2.8: 政府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
图框
图框1.1: 根据消费数据估计的贫困发生率
围框2.1: 三个贫困县(区)的财政困难
图框3.1: 跨行业农村发展扶贫项目
图框4.1: 喀斯特地区农业开发的主要特征
图框4.2: 村级发展规划
图框4.3: 项目方式的影响——三个贫困农户的现金流量分析
图框4.4: 喀斯特地区典型技术改进
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电子资源.图书]:世界银行国别报告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