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 of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申元村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41615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绿洲》是作者对周作人文学作品的评论,并附周作人作品,包括“包容物我的人文理想与文学天地——读《苍蝇》”、“凡人的现实之‘苦’与生命体验中超越之‘喜’——读《苦雨》”等29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绿洲——亟待加强研究的领域
第二节 绿洲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1 天然绿洲——干旱地区孕育人类起源的摇篮,绿洲文明与文化的发源地
2 中国历史时期绿洲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绿洲之路
3 亚欧大陆桥的基石,当代绿洲的新使命与希望
第三节 中国绿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 中国绿洲研究现状
2 绿洲研究的展望
第二章 中国干旱区域及其基本地理过程
第一节 中国干旱区与区域分异
1 干旱的成因与地球上的干旱区
2 中国干旱区的形成条件及划分指标
3 中国干旱区
第二节 荒漠化过程
1 中国干旱地区形成的基本过程
2 荒漠化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绿洲化过程
1 绿洲、绿洲化与绿洲化过程的概念
2 绿洲化过程及其类型特征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地理过程的影响
1 人为荒漠化原因及历史教训
2 人为绿洲化过程增强的途径
第三章 绿洲地域系统
第一节 干旱区山地
1 概述
2 干旱区山地自然特征
3 干旱区山地与天然绿洲发育的关系
4 地域屏障及其分隔作用
第二节 绿洲系统与盆地地域系统
1 绿洲系统
2 盆地地域系统
3 山地—盆地地域系统
第四章 中国绿洲类型、特征及演替
第一节 绿洲形成的条件
1 稳定而丰富的水源
2 地势平坦且土层较深厚
3 充足的光照与较适宜的温度条件
第二节 绿洲类型的划分
1 绿洲单因素分类
2 绿洲多因素综合分类
第三节 中国绿洲分布特征
1 基本上分布在西北温带干旱地区
2 以盆地绿洲为主体的内陆流域绿洲是我国绿洲分布的主要特色
3 我国绿洲几乎都以高大山系为依托
第四节 绿洲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1 绿洲的发展及其阶段
2 当代绿洲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五节 绿洲的演替与变化
1 绿洲演变的自然因素
2 绿洲演变的人为因素
第五章 绿洲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绿洲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
1 绿洲系统及其一般特征
2 绿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绿洲的资源结构与承载力
1 绿洲资源类型及结构
2 绿洲资源潜力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 绿洲土地利用结构与生产功能
1 绿洲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
2 绿洲土地利用结构
3 绿洲土地生产功能
第四节 绿洲防护林结构与绿洲稳定性研究
1 绿洲防护林结构
2 防护林功能——生态经济效益
3 绿洲稳定性研究
第六章 绿洲经济与绿洲文化
第一节 绿洲经济与绿洲产业
1 绿洲经济
2 绿洲产业
第二节 绿洲的民族与文化
1 绿洲的民族
2 绿洲文化及其建设
第三节 绿洲的兴衰与绿洲历史
1 影响绿洲兴衰的因素
2 绿洲兴衰历史
第七章 绿洲发展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绿洲发展规划
1 绿洲发展规划研究概况
2 绿洲发展规划研究的意义
3 绿洲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可持续发展设计
2 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估
第三节 绿洲发展规划实例研究
1 吐鲁番荒漠区绿洲发展体系建设
2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准绿洲发展体系建设
第八章 绿洲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绿洲管理目标、管理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建设
1 绿洲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2 绿洲综合管理体系设计
3 绿洲综合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第二节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 建立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2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 关系数据库系统
4 空间数据库系统
5 绿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与维护
6 结语
第三节 绿洲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建设
1 政策体系与法规体系在绿洲建设中的作用
2 政策体系建设
3 法规体系建设
第九章 中国绿洲区划研究
第一节 绿洲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
1 绿洲区划的概念
2 绿洲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3 绿洲区划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绿洲区划方案
第十章 北疆绿洲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绿洲分布
1 自然条件
2 绿洲及其分布特点
第二节 绿洲亚区
1 额尔齐斯—乌伦古河流域绿洲亚区
2 塔城—克拉玛依绿洲亚区
3 艾比湖流域绿洲亚区
4 伊犁河谷绿洲亚区
5 天山北麓山前平原西段绿洲亚区
6 天山北麓山前平原东段绿洲亚区
第十一章 南疆绿洲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
1 地质环境与封闭盆地地貌
2 光热丰富、少雨多风的极干旱气候
3 内陆水文
4 暖温带荒漠土壤与植被
第二节 绿洲的形成与演变
1 绿洲的形成与发展
2 古绿洲的衰亡
第三节 绿洲亚区
1 阿克苏河流域绿洲亚区
2 渭干河流域绿洲亚区
3 孔雀河三角洲绿洲亚区
4 焉耆盆地绿洲亚区
5 吐鲁番—哈密盆地绿洲亚区
6 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亚区
7 叶尔羌河流域绿洲亚区
8 和田河流域绿洲亚区
9 东昆仑—阿尔金山山前平原绿洲亚区
第十二章 河西走廊绿洲区
1 过渡性地质构造与走廊式平原地貌
2 干旱气候和内陆水文特征
3 荒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绿洲的形成、分布、类型与演变
1 河西走廊的黄土、黄土状物质
2 绿洲的形成与分布
3 绿洲的类型
4 绿洲的演变
1 敦煌—安西盆地绿洲亚区
2 酒泉—张掖盆地绿洲亚区
3 武威—民勤盆地绿洲亚区
第十三章 柴达木盆地绿洲
1 构造盆地与荒漠地貌特征
3 植被与土壤荒漠特征突出,地域分异明显
第二节 绿洲形成条件及绿洲分区
1 绿洲形成条件
2 绿洲分区
第三节 绿洲类型、发展潜力及建设方向
1 绿洲类型及其质量、数量
2 农业绿洲发展潜力
3 绿洲发展布局与绿洲稳定体系的建设
第十四章 河套平原绿洲
第一节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绿洲分区
1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节 宁夏河套平原绿洲
1 绿洲生产潜力
2 绿洲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 加快绿洲发展的对策
第三节 内蒙古后套绿洲
2 绿洲农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向
第十五章 阿拉善绿洲
第一节 阿拉善左、右旗绿洲
2 绿洲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第二节 额济纳绿洲
1 额济纳绿洲——古老的绿洲
2 自然条件特征与存在问题
3 拯救额济纳绿洲的措施与步骤
第十六章 21世纪绿洲发展研究
第一节 人类与绿洲的关系及绿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 人类与绿洲的关系发展阶段分析
2 绿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第二节 绿洲发展的新目标
1 知识密集体系
2 资源产业化高效益开发体系
3 环境持续稳定保障体系
第三节 21世纪绿洲发展研究展望
1 绿洲合理发展规模及发展空间的研究
2 绿洲知识经济产业化演进过程的研究
3 知识经济下绿洲资源产业结构的研究
4 绿洲发展保障体系调控的研究
5 知识经济与 PRED 协调发展体系建设
编后语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Oasis of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